——济三矿打造中国最美矿山纪实 ?i6;$+'@nI
灯光如簇,宽敞明亮的辅助运输大巷犹如高速公路,防爆专用运人车、无轨胶轮车,在路面黄色行车线和巷道两侧反光牌的“导航”下,安全快捷穿行。这就是济三矿的600米井下。 碧水环绕,四季景色不断的矿区,孔雀信步,亭台轩榭,文化独具特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园区处处彰显着生态文明的独特魅力。这就是济三矿的工业广场。 1__"BJd
井下,高科技前沿技术融入现代化安全生产;井上,科学发展理念化为建设“美丽矿山”的具体行动。在致力科学发展,平安富美的愿景实践中,济三矿坚持安全为天,科技助推,绿色引航,精心打造出“中国最美矿山”,添彩“美丽中国”。 _1jJt=`F
安全篇 多年来,在煤炭行业提及济三矿,就不得不提起“3+6”安全预控管理模式。 1P2:60$$3
如今,这个展示矿井形象的品牌元素,不仅成为集团天地人和责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更成为保障和促进矿井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为安全发展,长治久安探索出了“预控之道”。 H 'l
面对安全这一“天”字号文章,济三矿坚持“预教”先行,构建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创新实施“831” 安全教育方法,培育了“珍爱生命,享受健康生活”的安全核心理念,产生了全员自保安全是“大孝”,互保安全是“大爱”,联保安全是“大德”的心理共鸣。致力于教育形式创新,通过印发事故手册、举办排版展览、安全视频专题等形式,深化安全“五笔帐”和安全警示教育,警示职工牢树“安全第一”思想。 }["Y]YRO
这个矿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依托一流的三级教育培训基地,发挥理论教学、模拟实验、实训操作一体化优势,抓全员必知必会培训;专业找差距和短板,分类制定计划,抓重点培训;区队立足于“缺什么、补什么”,实行“菜单式”培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能大学等手段,将区队变为“培训校园”,区队长成为教育培训的“校长”,通过实施四五级联动培训,运用现场说教、岗位技能比武、现场问考、安全传帮带、实景培训等形式,提升了全员隐患辨识、标准操作和应急处理能力。 qekE .sl
这个矿立足预防预控,积极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重抓职工安全行为习惯养成,实施班前会职工自我教育,进一步强化岗前自警自醒意识,以班前“十问”为主要内容自测安全预控力,建立“两卡一册”,推行“十六字”安全确认作业程序,培育了职工“预测隐患、预想风险、确认安全、标准操作”的良好习惯。实施安全诚信管理,按照管理人员、班组长、安监员、职工四个层次,建立“十不许、十到位”岗位安全诚信守责,干部承诺为职工创造良好安全环境,职工承诺按章作业,培育了全员安全诚信意识。深推预测、预报等“六预”流程现场实施,强化对设备、环境等隐患排查整治,实施现场管理“写实”,严格落实“五级”隐患排查制度,严抓隐患闭环管理,消除了“物”的不安全状态。制定《安全风险评估实施办法》,推行“12345”安全风险评估法,积极学习借鉴兖煤澳洲公司“STAR”个人风险预控、“JSA”班组风险预控和“12步(能源)隔离法”,致力于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努力实现本质安全。截至2013年1月3日,实现连续安全生产2463天。矿井被评为全国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国家级质量标准化煤矿,被国家安监总局命名为首批全国安全文化示范企业。 y:K.$QI}
科技篇 在济三矿,“第一生产力”散发着独特魅力。从1993年12月破土动工到2000年12月28日正式投产,济三矿汇集了世界煤炭顶尖的技术优势和兖矿集团卓越的管理优势,在孕育和诞生中就注入了科技的“生命基因”。 9Qp
@8HI
有了高点起步的基础,济三矿紧扣科技发展的时代脉搏,大力实施自主科技创新,则成为建设信息化矿山的“助推器”,集安全监测监控、生产自动控制、井下无线通讯、环保节能、自动化办公等一体的“十大系统”,并开发运用E矿山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安全系统精准化、生产过程视频化、设备控制远程化、内部办公网络化、综合管理数字化。 eQYJU=:=9
这个矿以安全生产为重点的“十大系统”,先进实用,安全可靠,“全时空”保驾护航安全生产,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的全覆盖。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了四大功能,即:实时监测监控井下环境,动态监测监控重大危险源、重大灾害,准确定位人员机车,即时监测灾害天气,提前预报、降雨(雪)量。生产及辅助生产系统主要由工作面设备工况监视、皮带运输、储装运、通风、排水、压风、供电系统工况监测、洗选发运系统组成,全面覆盖,实时监控,实现生产过程视频化。井下通讯系统,由WIFI通信、泄漏通信、调度电话、Ip扩播系统组成的通过无线手机和有线通讯覆盖到井下任一地点,实现了固定地点和流动作业人员与地面的双向通话。紧急情况,调度室通过语音广播系统瞬时将指示传达到每个采区和工作地点。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系统,可在出现灾害天气、重大隐患、突发事件等情况时,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到安全生产值班人员和井下作业人员,实现最短时间内将井下作业人员撤离。 :{ZAG
科技,使矿井综合管理进入“E”时代。 ;r/x^cE.
“物资材料日消耗、采煤区队班产量、掘进区队班进尺、区队每班出勤、现场隐患排查整改、煤炭发运情况……”这些详细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日报表,每天8:00都地动态显示在安全生产调度会上,方便矿井各级管理人员掌握情况,及时决策。这种快捷及时功能,来自于由ERP财务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物料仓储、班车GPS定位系统组成的矿井经营管理系统,对矿井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全面集成和统一管理。 88UX^.<
“我们与中国移动联合研发的E矿山智能管理系统,将井下人数据监测、视频等信息都实时传输到管理人员的手机终端上,就是出差也可以利用手机全时空实时掌控矿井产运销等环节”。济三矿矿长吴向前介绍到,3G技术在煤矿的应用,实现了管理远程化。这一行业首创、全国领先的物联网应用项目,先后被人民日报、新浪网等主流媒体引用报道。 -1IQ| 4~U
灵活实用的人力资源系统,可快速查询掌握人事信息、工资结算和薪酬发放,职工也可以掌握自己的月出勤、日考勤、休班等状况。网上办公系统实现了各类文件、技术措施、资金计划的网上审批、阅览,真正达到了无纸化办公,集约高效。 .3S\pM#
济三矿还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党建领域。探索实施了党建精细管控体系六园平台,通过网络展示党务、交流经验、征询建议、引导舆情、记录践诺进程,提升了党建科学化水平。 ze43GQv$v/
“‘六园’卓越绩效管理平台的实施,规范了党建工作程序,推进了党内民主,提高了党建工作运行效率和质量”。济三矿党委书记盛春海说。 %3pb8bI7
生态篇 碧水环绕,绿树掩映,鸽飞鹭游……漫步在微山湖畔的济三矿,在这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的工广区内见不到一粒煤炭,如果不是井塔、天轮和煤仓这些煤矿特有的标志,很难想象这就是煤矿。在这里,生态文明散发着独特魅力。 (.][F}S
自投产之初,济三矿就始终坚持采、掘、处“三元”洁净绿色开采模式,全过程,全方位推行清洁生产。 RUM
s.
这个矿坚持源头抓起、过程控制,强化粉尘治理,从采掘工作面作业采用自动喷雾等解决控尘、降尘,到对煤炭、物料等实行储、装、运封闭式管理和运输,实现无扬尘、无抛洒,再到实施电厂余热供暖改造,取消锅炉房,实现了烟尘、二氧化硫零排放,实现了“出煤不见煤”、“产煤不用煤”。强化固体废弃物治理,应用煤层夹矸分离、分运、沿空留巷等先进技术,特别是成功应用村庄保护煤柱下短壁综采充填技术,实现了掘进矸石不上井,减少了地面塌陷和环境污染,保护了矿区生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创新应用污水综合利用、煤炭副产品发电、电厂废渣废气综合利用等技术,形成了工业“三废”资源化利用的内部循环链,中水复用率、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t S)?Uv
这个矿全面实施矿区废水资源化工程,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矿井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分别用于井下生产、洗煤、地面工广冲刷、绿化浇灌、电厂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同时,对电厂浓缩倍率高的含盐废水进行过滤处理,使矿区污水全部进行分质处理和综合利用,实现了废水最大限度的资源化、污水零排放。改造电厂余热供暖系统,利用电厂余热集中为矿工业厂区、生产、办公场所供暖,淘汰了供暖锅炉,减少了烟尘和SO2排放。 QK6{PLv
这个矿积极开展矸石、煤泥等煤炭副产品综合利用。将煤炭生产中的洗矸、煤泥等洗煤副产品直接由皮带输送到电厂作为发电原料,每年消耗洗矸70万吨,消耗煤泥40万吨,矿井生产产生的煤泥、洗矸全部利用。积极开展矸石充填塌陷区复垦造田、堆矸绿化造景,与北京林业大学共同完成了矸石堆山绿化与生态治理课题,治理了矿井基建时期三座矸石山,矸石用量400余万吨,建成了工业旅游景区,为保护矿区周边生态环境做出积极贡献。矿井先后被评为中华环境友好煤炭单位、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生态品牌形象持续提升。(来源:兖矿集团网 江记文) gL?Dn>;Z~
| | A`sF)z'H -
|
一共有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