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人民政协报教育周刊 作者:张宁锐 张惠娟 ^Jy6TdS#
J:n1mo'70
q2l*6
)a~P~;
前不久,《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 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为行业指导职教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平台,业界认为,这是一部推动行业协会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好经”。但是对于行业机构来说,如何念好这部经,还需政策支持。 %^VMfhW|&.
+
v]f9bS
k&PuN|>5
——编者 Zs8I@
M6gk>|%&j
DomhBI4
《意见》出台,给行业指导职业教育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空间。从一些行业组织的具体行动中,也可见《意见》对行业发挥指导作用的积极作用。但一些行业组织认为,基本政策框架相对明晰,但如何落到实处,细则尚不明晰,还存在种种担忧。 f\,2 w
~f0hc 3A
]4lF?6`_ P
职校教材编制 >v!}
~m"2
{ -YlC<%w
1^Z-rY
6UBR'Jiu
应优先征询行业意见 fl-'>u
bsA%] YN
6%l(&L0ou
“在座大学的校长们请回答我,你们学校现在所用的教材是什么时候编的?”丁学全在不久前举办的首届有色高校、企业与行业发展座谈会上询问参会的大学校长,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提供针对性的答案,——实际情况是,太多的高校相关专业使用的教材依然是上世纪的版本,导致产业升级、技术更新的很多内容无法进入课堂,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脱节严重。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根据最近五年的行业发展组织专家和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编写的行业教材,就放在座谈会会场的角落,却少人问津。 Kz_7lHl(:
u=%zC~.
!8~v}B4
丁学全说,行业院校划归地方之后,行业人才供需面临双向弱化:院校缺少与行业的沟通,行业也缺少对院校的指导。目前很多学校对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状况不甚了解,这个行业已经发展到21世纪的高科技了,学校还在用20世纪的教材,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销售”出去。 /6h(
n
]k}:yi_E'
k(C]cm
杨晨也反映,目前,汽车职业学校所用的教材大都是2000年以前编的。中国汽车文化促进会正计划做一套培训教材,来填补目前教材更新的空白。但是,因涉及到知识产权以及技术壁垒等限制,目前只能局部试用,在全国推广还有一定困难。 EfjQ"tC;D
.pl3mIR%nK
Bu!d3A
>+
《意见》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的10个环节中明确包括“教材建设”,但具体怎么支持教材建设,实施细则尚不明晰。 ;)7TDC`
Aj)9s$
u>M=Ydy
“在教材的编制上,教育部首先应和行业组织对接,完善内容后再跟出版社对接,而不是跳过行业组织直接找出版社。毕竟,行业组织比出版社更了解职业教育相应专业对教材的需要。”孙长庆建议。 #+4 pD\e
zPj3#u[kd
uk8WPAn
|
一共有 2 条评论
孙长庆在机械工业行业做了近30年的职业教育指导工作。“如果说十几年前职业教育最大的困难是没有经费、没有校舍的话,那么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校企不能很好对接。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学手段、学生实战能力滞后于行业发展。如果实行校企合作,让学生利用企业的设备实战,这就需要发挥行业组织的参与作用。”——《意见》已经搭建了这方面的政策平台,但具体怎么做,“尚待下文”。
他说,“《意见》重视行业组织的指导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历史的回归。”他介绍,1998年国务院部委机构改革以前,政府的各部委分管指导各行业的教育,扮演着现在行业组织的角色。那时,但凡建厂就建校,教学内容与企业对接得很好。
“现在教材的滞后只是个表象,造成这一教学滞后社会发展的根源就是行业组织指导功能的弱化。”
孙长庆说,现在有好多职业学校是地方政府出资建设,协会想介入指导,“心有余,力不足”。现在行业组织不是政府部门,没有管理的职能,而是服务的职能,“所以,行业组织要履行好‘指导’的职责,在提高本身的服务和行业指导能力的同时,如何‘超越’地方政府指导行业院校,还有待更具体、可操作的政策细则支持。”
“让行业组织真正参与到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中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孙长庆希望已经迈出的这一步改革能够坚持下去,“毕竟,脱节几十年,恢复元气也需要一个过程。”
专家认为,《意见》的出台,本是一部“好经”,作用如何发挥,就看社会各方怎么去“念”了。只有各方真正行动起来,《意见》才能成为推动行业发挥指导作用的“跳板”,而不是看起来有变动,实则没有发展的“跷跷板”。
▲链接:2011职教与产业发展对话活动详情2010年,教育部举办了职业教育与行业的5个对话活动,初步建立了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今年,教育部又确定了12个符合国家产业振兴规划要求的活动,作为2011年重点支持的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话活动。目前,这些活动已陆续展开。
“5个对接”
一、推进产教结合与校企一体办学,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
二、推进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三、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四、推进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五、推进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有了行业机构的对接和推动,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更进一步。图为行业专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育附加费应按比例返还企业
杨晨是积极的行动者,他为《意见》提供的政策空间感到欣慰,但至于“做什么,如何做?非常具体的细则还不清楚。”
因此,缺乏全局层面的统筹和部署,容易降低政策效果。
杨晨建议,“教育部应该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情况,明确各个行业年度性的具体事项和时间表,然后一步一步做实。”
“说得更实际些,比如,行业协会要做一些事,经费从哪里来?”丁学全的问题引起其他几位协会负责人的共鸣。多位行业协会的负责人表达他们的期待:《意见》不能仅以文字的形式停留在纸面上,而要变为具体可行的方法,切实推动行业职教发展。
丁学全认为,一些大的国有企业办职业教育是解决行业人才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现在要鼓励所有规模企业对职业教育都尽一份力,需要实实在在的政策,“比如:要建立一种机制,将企业上缴的教育附加费按比例返还企业,对办学的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这样才有利于真正提高企业办学的积极性。另外,目前行业办学校和政府办学校所获得的资源和经费投入相差甚远,政府应在资源配置上向行业办的学校倾斜。”孙长庆希望今后在学校专业设置以及教育评价机制等重大决策上,能参考各行业组织的声音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