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25 - 1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 2025 - 1 «»

日志分类

存 档

日志文章


2012-01-10

德鲁克管理沟通新论

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之父,“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09年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祖籍为荷兰。德鲁克家族的先人在17世纪时从事书籍出版工作。德鲁克的父亲 @Q"qq5J7  
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之父,“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09年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祖籍为荷兰。德鲁克家族的先人在17世纪时从事书籍出版工作。德鲁克的父亲为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母亲是率先学习医学的妇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裕文化的环境之中,其1979年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对其成长历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界是受人尊敬的思想大师。 t#B4%~|  
为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母亲是率先学习医学的妇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裕文化的环境之中,其1979年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对其成长历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界是受人尊敬的思想大师。 Qe6o4]SZ+R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20) |  浏览(17294) |  收藏
一共有 20 条评论
笑看今朝 2012-01-10 22:10 Says:
德鲁克管理沟通新论之(十四):与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对应的最佳管理沟通渠道模式



对于不同组织结构与管理结构的企业来说,存在不存在着一种完全切合实际同时又比较理想化的最佳管理沟通模式呢?笔者认为从理论和实践上来看都是存在的。正如上面所分析,不同的企业组织管理结构,形成和对应着不同的管理沟通渠道模式。但如果企业的管理沟通渠道模式设置完全局限于企业基本的组织管理结构所形成的一些渠道结构,则并不能满足企业管理沟通达到理想状态的需要。企业管理沟通要达到最佳境界,在企业组织管理结构的基础上,还必须有意识、有目标地加入更多正式与非正式管理沟通渠道的设置。
  笔者认为,对于大量的采用同样的组织管理结构的企业,在客观上,自然存在着一些与其组织管理结构相对的企业管理沟通渠道模式的理想渠道模式。理想渠道模式是对企业组织管理结构本身所形成和规定的企业管理沟通渠道,根据管理与沟通的普遍原理进行的修正、补充与完善,因此,它对所有适用同一组织管理结构的企业,如何设置企业的管理沟通渠道模式以实现其管理职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这是企业在设置管理沟通渠道模式时共性的一面,共性研究也是企业管理研究的重要部分。但勿需多言,对于具体的企业来讲,虽然其经营管理与管理沟通必须企业管理与沟通的普遍原理,但不同企业除了组织管理结构以外,还存在着其他许多方面的差异,如企业文化传统、企业人力资源状况、企业从事的业务性质的差异等等,这些差异会影响企业管理与沟通的目标与形式。因此,对于具有个性的具体企业来说,只有适合其管理需要的沟通渠道模式,才是其个性化的最佳管理沟通渠道模式,不同的企业之间只有原则上的可参照性与统一性,而比较缺乏一成不变的教条。
  1,直线型组织管理结构的最佳管理沟通渠道模式
  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直线型企业组织管理结构所形成与对应的企业管理沟通渠道模式,基本上是一种链型管理沟通渠道模式。链型管理沟通渠道模式的主要缺点,是缺乏跨级别、跨部门的沟通方式和同级别人员之间的沟通方式。而企业在管理过程当中,对于这三种管理沟通又不能没有,一旦缺少了哪种形式的渠道,必然影响企业总体的管理沟通。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直线型组织管理结构的企业来说,最佳的管理沟通渠道模式是,在保持其基本的链型沟通渠道模式的骨干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管理需要,在适当的管理环节或部分,加入轮型沟通渠道模式和梯型沟通渠道模式,或者说是跨链型沟通渠道模式,使企业原来并无直接沟通渠道的两个人之间,建立起必要的管理沟通渠道与联系。既保持企业总体基本的简单有效的链型沟通渠道模式,又根据管理的需要,增加一些必要的补充渠道,促使企业的管理沟通渠道最大限度地网络化,必然有利于改善企业管理,使企业形成比较完善的管理沟通系统。
  对单纯企业链型管理沟通渠道模式的一些补充完善,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管理发挥有利作用:一,通过建立起跨链型沟通渠道,可以检查、监督链型沟通过程中,有无人员截留或增删管理信息;二,通过建立起轮型沟通渠道,帮助各个层级的直线管理者更全面和深入地获得更全面的信息;三,通过增设的跨链型与轮型沟通渠道,各下级获得了向间接领导与最高领导者反映重大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投诉直接上级错误管理行为的渠道;四,通过引进梯型沟通渠道,可以在需要紧密或松散合作的数条链型沟通渠道间交换必要信息,以更好地达成合作等等。总之,通过在直线型组织管理结构自然形成的管理沟通渠道模式内外,增加某些有用的管理沟通渠道,能够有效克服纯粹链型沟通渠道模式所固有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沟通模式更加全面和有效。
  2,职能型组织管理结构的最佳管理沟通渠道模式
  职能型组织管理结构对应的是各种混合型管理沟通渠道模式。从它自然所形成的管理沟通渠道模式来讲,它也是以链型沟通渠道和轮型沟通渠道为主要结构。但链型沟通渠道模式也好,轮型沟通渠道模式也好,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设计,主要是为上行沟通和下行沟通而设计,对跨链沟通、平行沟通、斜向沟通、交叉沟通等沟通渠道考虑较少。因此,和直线型组织结构所形成的企业管理沟通渠道模式一样,职能型组织管理结构下的企业要形成比较完善全面的管理沟通渠道模式,也需要补充一些别的沟通渠道。
  在职能型组织结构中,企业中已经设计和存在着一些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交叉沟通渠道,但企业管理所需要的平行沟通渠道和跨链沟通渠道依然缺少。为此,与直线型组织管理结构一样,在职能型组织结构中,必须根据企业管理需要,再加入些梯型沟通渠道,以解决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再加入些跳链型沟通渠道,以加强跨级别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这样,其原有的链型与轮型为基础的企业混合型管理沟通渠道模式,才能覆盖全公司,消除企业内外部存在的管理沟通死角。值得注意的是,在职能型组织管理结构中,各职能部门的决策信息还应该适当集中,即所有信息应该首先按照要求,全部传递给一个能最后决策,并直接指挥业务部门工作的管理者,由该名管理者综合各种信息,在吸收他人意见的前提下最后决策,并布置业务部门执行,以避免多头领导,并且防止在某个业务部门从各方面接受到的管理信息出现差异时失去工作方向。
  3,直线――职能型组织管理结构的最佳管理沟通渠道模式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是对直线型和职能型组织管理结构的巨大改进。直线――职能型组织管理结构自然形成的企业管理沟通渠道模式,是以轮型、多轮型为主要组成的沟通渠道模式。它比前面两种沟通渠道模式有较大的改进,但仍存在两个较大的沟通空白点。一是企业仍缺少相关部门间的平行沟通渠道,另一个是缺乏跨级别的跨链沟通渠道。因此对于直线职能型组织管理结构来讲,最佳的管理沟通渠道模式,仍然是在其自然形成的以多轮型、链型为主要构成部分的混合型管理沟通渠道模式中,在必要和适当之处加入跳链型和梯型沟通渠道模式,以保持企业管理沟通渠道模式全面完整,更加深入有效地管理整个的正常运行。

笑看今朝 2012-01-10 22:03 Says:
德鲁克管理沟通新论之(十三):企业管理沟通模式与六种基本组织结构

我们说,管理就是沟通。在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正式的管理沟通模式,也就是企业的组织结构模式和企业的管理结构模式。根据管理学家公认的观点,一般说来,企业中存在着以下六种基本的组织结构与管理结构。这六种组织结构、管理结构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用范围不同。
  1,直线型组织结构与管理结构
  直线型企业组织结构是指企业由最高管理管理者至最低执行者之间的行政指挥系统架构类似于一条直线,一个下级只对一个上级负责,一个下级也只由一个上级进行管理的组织与管理结构。直线型组织结构与管理结构意味着:企业所采取的管理沟通渠道模式是纯粹的单一或多个的链型管理沟通模式。在这个管理沟通结构中,层级制度严格,一个企业员工只能与其一个上、下级进行上行、下行沟通,处于沟通链条两端的最高管理者与最低执行者只能进行单一的下行与上行管理沟通。
  我们可以看出,明显地,直线型企业组织结构,基本上决定了企业的管理结构也基本上是直线型管理结构,而由于管理就是沟通,因此也决定和对应了管理沟通的结构模式的基本形态是链型管理沟通渠道模式。仔细分析,直线型组织管理结构与链型管理沟通渠道模式具有以下一些基本优缺点。
  优点是一个下级只受一个上级领导管理,上下级关系简明清晰,层级制度严格明确,保密程度好,决策与执行工作有较高效率;管理沟通的信息来源与基本流向固定,管理沟通的渠道也简单固定,管理沟通的速度和准确性在客观上有一定保证。缺点是管理无专业分工,各级管理者必须是全能管理者,各级管理者负担重,但企业较大时,难以有效领导与管理;管理沟通的信息来源与基本流向被管理者死死控制,并且管理沟通的速度和质量严重依赖于直线中间的各个点,信息容易被截取或增删,造成管理沟通不顺畅或失误。
  从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来讲,直线型组织结构与链型管理沟通渠道模式在一定的条件下,均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及优势。在人数不多的小企业或信息需要严格分层极保密的组织如小型军队中,直线型组织结构与链型沟通渠道模式可以简化管理与沟通过程,有助于产生较高的组织工作效率与效益。
  2,职能型组织结构与管理结构
  第二种基本的企业组织结构与管理结构是职能型组织管理结构。职能型组织与管理结构是在直线型的基础上,将最高管理者与中层管理者的管理工作按照其职能不同,划分成几个部分,分别由不同的管理者来管理的一种组织管理结构。
  在职能型组织管理结构下,一个下级可能需要面对两个或多个专业分工不同的上级,从他们那分别接受不同专业范围内的不同工作指令,但所有这些工作指令都是由这一个下级独立完成。与此相对应的管理沟通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以链型与轮型交织在一起的链轮混合型沟通渠道模式居多。
  链轮混合型沟通渠道模式是混合型沟通渠道模式的一种。它是指在一个大的沟通渠道模式中,分别包含了一两个或多个链型与轮型沟通渠道小模式的沟通渠道模式。例如,由最高管理者往下时是轮型沟通渠道模式,一个管理沟通中心连接着多个管理沟通节点;而在最高管理者与最低管理者之间有时又是利用链型管理沟通渠道模式在逐层传递信息;具体到了最低管理者管理其下属时,其管理沟通模式又变成了一个人面对许多人沟通的轮型沟通渠道模式,等等。
  链型和轮型管理沟通渠道模式,多链型和多轮型管理沟通渠道模式,以及由它们混合而成的链轮混合型沟通渠道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的沟通在方向上,基本上属于上行或下行沟通,同一层级之间的平行管理沟通比较少或没有,交叉沟通没有被纳入沟通设计内容。从理论上讲,它们都主要适用于管理比较简单明了的规模比较小的企业。
  职能型组织管理结构,有时也会对应着梯型、多梯型或类似梯型的管理沟通渠道模式。如企业设立一总经理,下设分管业务与财务的两名副总经理,两名副总各自再分管理三至五个大的部门,而副总与副总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又存在着平行的管理沟通。一旦企业中同一层级中规定必须存在着平行方向的管理沟通,以协调相关部门的运作,则完全可以认为,该企业管理沟通模式中,存在着梯型或类似梯型的管理沟通。
  职能型组织管理结构的优点是管理者已按照其职能专业分工,由多个管理者代替一个全能管理者来实施管理,单一的理想化的全能管理者被真正能够职能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所代替,有利于提高管理各职能如计划专业化和总体管理水平,但缺点是对同一个部门与业务容易形成多头管理与多头领导,如协调不好,反而降低管理效率,致使下属无所适用。
  从管理沟通角度来讲,职能型组织管理结构主要的好处体现在有利于沟通信息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有利于各职能管理沟通的准确性和深度,但管理沟通渠道出现了交错,一旦不同渠道来的管理信息出现差异或冲突,管理沟通就会出现混乱,或产生大量不必要人为的噪音。

笑看今朝 2012-01-10 21:58 Says:
6,多链型沟通渠道模式
  多链式沟通渠道模式是指,在一个大的链式沟通渠道模式中,又存在着许多较小的链式沟通渠道模式,即链中有链,链下有链。但一个小的链式沟通渠道模式中,只有一端与外界相通,是组成更大的链式沟通渠道模式中的一个链子,许多这样的链子组成了一个较大的链条,构成一个较大的链式沟通渠道模式。在每一个链式沟通渠道模式里,信息仍然都必须严格经过层层传递。各不同沟通链间,仍然缺乏较多的必要直接联系,各下属主要还是接受上级命令,各下属要反馈信息时,也只能通过他在该企业中唯一的上级。在多链式沟通渠道模式中,一个沟通中心有可能连接着多个沟通链条,即小的链式沟通渠道模式。
  7,网络型沟通渠道模式
  网络沟通渠道模式指的是,在一个沟通群体内,每个成员都与其他多个有关成员之间存在有直接沟通渠道,而与另一些成员之间则通过第三者接通,存在间接的沟通渠道,成员间必要的直接沟通增加了,其中任何一个成员都有权利和有渠道获得其他成员提供的必要信息。在这种模式中,往往不太强调某一个人是信息中心,而是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信息中心,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工作的需要,构成一个适合自己,支持自己工作的小型信息沟通网络系统;人人在享受别人信息服务的同时,也服务于群体中别的人,是别人的小信息沟通网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网络沟通渠道模式中,也并非每个成员间都必须存在直接沟通与联系。
  8,孤立型沟通渠道模式
  事实上,在一个沟通群体或系统中,沟通并不是总是根据需要在发生,有时在特定的条件下,人们倾向于不沟通或拒绝沟通,人人都将信息只留给自己,极力防止其他人从自己处获得信息。这是一种极端然而并非不存在的沟通模式,笔者把它叫做孤立式沟通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沟通群体中的成员就象一般散沙,互相之间没有沟通渠道进行最起码的沟通,大量的信息不能在群体间进行传递。但它在特定的需要完全保密的条件下,成员间不仅不需要沟通,而且反而是需要防止沟通,如某些企业核心机密的分散保密,在这种情形下,也不失为一种高效严密的沟通渠道模式。
  9,全开放型沟通渠道模式
  与完全孤立式沟通渠道模式相反,在有的沟通群体内,组织成员之间互相之间全部都有正式开放的沟通渠道可以传递信息,信息流动快而且数量惊人。这也是一种极端但仍然存在着案例的管理沟通模式,笔者根据它的特点,把它叫做全开放型沟通渠道模式。全开放型管理沟通渠道模式的确存在着一些人数不多的企业或部门,他们之间众多的沟通渠道就象许多蜘蛛交错织成的网,遍布整个沟通群体。全开放式沟通模式的优点点是信息高度流动与透明。缺点是信息量太大,流动太频繁,沟通成本太高。
  10,混合型沟通渠道模式
  在一个沟通群体或系统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沟通渠道模式的沟通渠道模式,笔者把它叫做混合式沟通渠道模式。
  二,企业管理沟通的非正式沟通渠道模式
  通过对具体企业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非正式沟通行为的详细考察,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那就是作为管理沟通的方式或模式,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所能采取的具体模式、方式,其模式基本相同。即凡正式管理沟通可以采取的沟通模式,非正式沟通同样也可以采用。区别只在于两者对具体模式采用的频率和想达到的目的有所不同。尤其关键的区别是在于这些沟通模式在企业、组织中,一类是由企业、组织领导者、管理者所设计和制造的,而另一类却只是企业员工、组织成员自己在自然状态下自己选择采用的。前者构成正式沟通模式,而后者构成非正式沟通模式。前者所采用的沟通渠道模式是正式沟通渠道模式,而后者采用的沟通渠道模式则是非正式沟通渠道模式。
  在具体的企业管理中,正式管理沟通和非正式管理沟通都是需要并各自发挥着自己作用的两大类沟通。为了达到管理沟通的最佳效果,根据不同的沟通时机、对象与内容,正式沟通模式与非正式沟通模式沟通会发挥自己各自不同的沟通作用。现实生活中,既没有纯粹的正式管理沟通,也没有纯粹的非正式管理沟通,而是正式与非正式管理沟通相互配合,各有各突出和必要的作用。因此,在具体企业管理实践中,企业管理沟通总模式应该由正式与非正式管理沟通模式两部分共同组成,虽然因为企业是需要共同合作以产出经济效益的经济性正式组织,正式管理沟通模式应该是其管理沟通模式的主要部分。
  从管理学角度讲,笔者认为,在企业管理与管理沟通中,尽量恰如其分地用正式管理沟通模式去取代非正式管理沟通模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管理沟通中信息的扭曲与损耗,充分发挥出管理沟通作为企业管理核心和灵魂的作用,尽量实现和提高企业管理沟通的效率,准确性和透明度,必定有利于创建和谐统一、互相理解、光明磊落的企业文化与工作作风;在另一方面,也有利减少企业流言和办公室不良政治。


笑看今朝 2012-01-10 21:47 Says:
一,企业管理沟通的正式沟通渠道模式
  总结已有的一些沟通研究成果,沟通与管理沟通的正式沟通渠道模式可分为基本的十种。笔者认为,虽然不能说这十种分类已经穷尽了管理沟通渠道模式的所有可能,但可以说,如果还有什么新的沟通渠道模式,也必定是以这十种沟通渠道模式做基础,组合与变形而产生。
  1,链型沟通渠道模式
  链式沟通渠道模式是指,在一个沟通群体内,信息只能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将信息进行逐级传递,居于两端的人只有向下或向上沟通,居于中间的的人也只可以向上和向下分别进行沟通。它的沟通渠道类似于一条双向流水线。链式沟通的信息只能逐级传递,不能越过中间的一个沟通人而直接与不相邻的人沟通。在这种模式中,信息经过层层传递、筛选,容易失真,各个信息传递者接受的信息差异很大。信息传送速度与链条长短,各链节间距及各链节间传送效率成正比,链条越长,各链节间间距越远,各链节间传送效率越低,则链型沟通的速度与质量均处于低下水平。反之,则处于较高水平。
  2,跨链型沟通渠道模式
  跨链型沟通渠道模式是指,在同一根沟通链条上,相隔一个或两个链节以上的两个或多个链节之间存在的沟通渠道模式。在理论上,它是对链型沟通模式过于严格限制信息传送渠道而产生的缺点不足所进行的一种渠道补充校正。它使得管理信息沟通在必要时能够越过一些传送路途,缩短了传送线与传送时间,加快了管理沟通的速度,减少了信息损耗与变形可能性。缺点是如果设置或运用不当,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沟通效果,不仅破坏或干扰原有正常与必要的管理沟通秩序,而且还有可能造成渠道滥用,传播一些虚假信息,制造信息噪音与信息混乱,扭曲沟通行为,增加管理沟通成本。
  3,轮型沟通渠道模式
  也可以叫做辐射型沟通渠道。它指的是在一个沟通群体内,存在一个沟通中心,沟通中心和其他每个人之间都有双向的沟通渠道,但非沟通中心的每个人之间没有直接沟通渠道,必须通过将信息传递给沟通中心,再由沟通中心将信息传递给沟通目标人,才能进行互相沟通。在这种模式中,信息沟通的渠道较少,信息高度集中,信息中心或者管理者的作用相当重要。信息收集,传送的速度较快,但对信息中心的信息接收、传送、处理能力要求高。轮型沟通由于沟通的信息中心与各沟通人之间没有中间链节,因此具有较高的沟通效率。但各一般沟通人之间缺乏直接联系,导致他们之间管理沟通较难进行。
  4,梯型沟通渠道模式
  梯式沟通渠道模式是指在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主要链式沟通渠道的企业内,两条链式沟通渠道各自相对应层次的各个沟通链节点上,存在着互相沟通联系,但两条链式渠道不同层次上的链节点则没有渠道进行相互沟通。信息的传递在三个渠道方向上同时进行。即上行、下行和平行沟通同时存在,可同时进行。这其实也是适应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部门增多、各部门间有必要加强相互配合与联系这一管理实践的需要,由前人总结成形的对单一链式沟通渠道模式的一种改进。
  5,多轮型沟通渠道模式
  多轮沟通渠道模式是指,在一个大的轮式沟通渠道模式中,又存在许多较小的轮式沟通渠道模式,即轮中有轮,一个轮型沟通渠道模式的沟通信息中心又生出了多个信息中心,层层轮型发散与收集管理信息。但在每一个小的轮式沟通渠道模式里却都只存在一个沟通信息中心,由这些小的信息中心共同面对另一个较大的信息中心。同样地,各个小信息中心之间互相没有直接沟通渠道,要沟通只能通过较大的沟通中心传递信息。多轮型沟通渠道模式当然是对单一轮型沟通渠道模式的扩张与一定改进,各上级信息中心对下级信息中心层层严格控制是其显著特点,这样的模式也有利有弊.有利的是便于进行管理控制,效率也较高,不利的是各轮之间缺乏整合能力,难以形成企业合力。
笑看今朝 2012-01-10 21:44 Says:
德鲁克管理沟通新论(十一):管理沟通的形式分类



对管理沟通的形式至少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类。一个角度是按管理沟通所采用的信息载体和渠道进行划分;另一个角度是按照管理沟通的参与人数多少和沟通覆盖范围大小进行划分。
  一,管理沟通按其信息载体和渠道进行形式分类
  企业管理沟通正如一般沟通,如果按照沟通所用的信息载体和传送渠道不同,可以将管理沟通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两大沟通形式。
  语言管理沟通形式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以语言文字和言语声音为其载体。语言沟通形式又可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及电子数据语言三大类沟通形式。口头语言沟通形式是人们最常用的一种沟通形式。按照它发生的不同方式,口头语言沟通形式又可细分为演说、倾听、正式交谈、私人交谈、讨论、征询、访谈、闲聊、小组会议、小组讨论、传话即捎口信、大型会议、传闻等多种具体形式。书面语言管理沟通又可细分为正式文件、备记录、信件、公告、留言便条、内部期刊、规章制度、任命书等多种具体形式。在现代社会,随着有线、无线电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数据语言沟通成为了企业管理沟通的重要语言沟通形式。
  所谓电子数据语言是指将包括图表、图象、声音、文字等在内的书面语言性质的管理信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转化为电子数据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沟通方式或形式。它的主要特点和优势是,可以将大量信息以较低成本快速地进行远距离传送。电子数据沟通形式只存在于工业革命之后,即电子、信息技术得到人类认识、应用之后。按照电子数据采用的具体设施和工具、媒介不同,电子数据沟通又可细分为:电话沟通、电报沟通、电视沟通、电影沟通、电子数据沟通、网络沟通、多媒体沟通等七种主要形式。电话沟通又可细分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沟通形式;或电话交谈、电话会议、电话指令等多种形式。
  非语言管理沟通形式是指通过某些媒介而非语言文字来传递管理性质的信息。非语言管理沟通形式主要包括身体语言沟通形式、副语言沟通形式和物体操(cāo)纵或者说道具沟通形式三种。身体语言沟通形式是指通过动态的目光、表情、手势等身体运动、姿势、空间距离、衣着打扮等人体形式来传递信息的沟通形式。副语言沟通是指,通过非词语的声音,如重音、声调、哭、笑、停顿、语速等,来传递信息的沟通形式。物体操(cāo)纵即道具沟通,则是人们通过物体的运用、环境布置等等方式来传递信息的沟通形式。
  二,管理沟通按其参与人数多少和沟通覆盖范围大小进行形式分类
  管理沟通如果换个角度,从参与沟通的人数多少和沟通的覆盖面大小,又可以分为人际沟通、群体沟通、企业沟通、跨企业管理沟通、跨文化沟通等多种形式;后面的沟通形式其实也包含了前面的沟通形式。
  人际管理沟通是为了达到管理的目的而进行的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和信息的传递、交流过程。它是群体管理沟通、企业管理沟通、跨企业管理沟通、跨文化管理沟通的基础。群体管理沟通也可以叫做小组或者团队管理沟通。它是指在为数不多的有限人群内部进行的管理沟通。它是企业管理沟通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沟通是指发生在整个企业内部和相关外部的沟通,可分为企业内部管理沟通和企业对外管理沟通两大部分。跨企业管理沟通是指两个以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如数据共享、互联网、供应链管理等等。跨文化管理沟通,则是处于两种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或外部人员间进行的管理性质的信息沟通。

笑看今朝 2012-01-10 21:42 Says:
5,制度沟通
  企业运行和管理的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常规化部分,即例行管理部分(与例外管理区分)。事实上,例行管理是企业健康成长的重要保健因素。没有保健因素,再好,再强壮的的人也要生病甚至死亡;没有例行管理,再好,再强大的企业也要衰退甚至破产。
  笔者发现,管理学自产生以来一百多年,其理论和实践都存在一个大的相同的发展趋势。那就是企业管理工作中,原来似乎不能例行化的东西不断或已经被例行化。尽管例外管理同样是需要和重要的,但例行管理才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在企业中,例行管理的书面文字化,即业务运行及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共同构成了企业内部运行的一套完整的规则。这套制度,明确而清晰地规定了企业中各个员工的权利、利益和工作职责,也规定了企业中人与人、部门与部门间协
  作关系,是企业组织架构,人事,财务,业务等等方面的权威文字表述,在企业管理中起着职责划分,行为指导和业务规范,安全运行的重要作用。无论在任何时代背景,其作用都有增无减,不可忽视。
  制度当然有好有坏,制度规定和适应的情形变了,制度本身也应该变。因此,制度的制定还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以防制度变成桎梏。制度的本意是将工作指令固定化,即减少管理沟通的成本和次数,减少工作误差。制度其实质,应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客观经济规律和人类组织行为规律的体现和应用,更是企业管理多年经验的总结。
  跟企业决策一样,企业制度在制定前、中、后都需要良好沟通。制定前沟通保证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即现实性;制定中沟通保证制度的全面与完整及与其他制度的配套性,即制度的科学性;制定后沟通保证制度的准确理解,及时执行,效果监测,即制度的实效性。在所有制度沟通中,都必须有反馈,以便对制度制定、执行过程中的偏差进行及时、必要的调整。制度的价值和意义的最终体现,在于制度执行,并产生了预期生产性积极效果。制度沟通的最终目标是企业成员人人知所当知,并为当所为。
  6,企业战略沟通
  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企业战略管理,即确定企业未来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与发展模式的科学设计,已经成为关注热点。对应于企业战略管理的沟通,就是企业战略管理沟通。从业务角度看,企业战略可以理解成为企业长期的、全局的、整体的、最高的最重大的业务决策。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层次上看,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的最高管理层次,指导和规范企业决策管理和日常操作管理,支持企业的当今及未来发展,指向目标为企业当今全局性的、重大的业务问题,和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战略问题。其作用时间点可能长达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百年。从企业管理的范围上来看,企业战略是覆盖面最广,在时间上连接现在、过去与未来,在空间上,针对整个企业所有部门、所有人;并且其研究范围包括企业内部外的所有一切相关因素,并非只是自己定几条理想、想法那么简单。
  一个好的战略是企业综合自己的资源,对外部环境做出的一种准确的、前瞻性的、发展壮大自身的科学反应。其价值不在于写得好看,而在于能真正激励和指引企业向理智、正确和光明的方向发展。没有战略的公司是短视和短命的公司,没有战略管理的企业是没有发展前途的企业。
  由于企业战略及战略管理的重要性,现代企业管理已经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了战略管理阶段;又由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现代企业管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又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背景下,即信息化企业管理的阶段。两者交互作用,形成了现代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战略管理现状。这种现状是企业适应外部总体市场环境和总体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而做出的一种及时反应,因为企业没有战略已经不行了。
  战略必须沟通,战略管理必须沟通,而且特别需要强大的沟通。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大脑,是企业经营管理理性能力的最高综合体现。而其他管理如制度、操作、情感等,是管理的身体、感官和神经、工具,受管理的大脑指挥和制约。虽然作用仅次于战略管理的决策管理,也是企业大脑的一些重要活动,但只有战略管理才能高瞻远瞩,统揽全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显然,管理大脑的最高决策不是凭空能来的,大脑的最高决策也必须通过神经,感觉及操作系统进行传达和执行。解释,传达,深入企业成员的内心的过程,就是个战略沟通的过程。
  同理,战略沟通,也可以按其制定、执行过程细分为战略制定前沟通、制定中沟通和制定后执行沟通三部分。战略前沟通主要是指战略制定前的准备,包括总体经济、政治环境信息及预测信息、行业发展状态及趋势预测信息、融资市场信息,以及企业内部产品、设备、资金、技术、人力资源信息等等信息收集、分析,有关人员的报告、访谈、会议、建议,内外部各类管理专家的咨询商议,战略制定小组团队的建立,等等,不一而足。战略制定中的沟通主要是战略小组的会议和报告书写及反复修改工作。制定中一般要有与相关人员和有关专家的沟通参与。战略制定后沟通则主要是对战略文件的发放、解释工作。一般包括文件传阅、会议报告说明、部门研讨学习、细化融入日常工作、新的调整意见反馈等等一些战略沟通工作。所有沟通工作都是战略管理本身的工作,战略管理尤其需要良好有效的战略沟通,才能如愿执行。
  7,企业文化沟通
  企业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是社会文化在具体企业中的个性化和具体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提倡或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其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成立的宗旨或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人文氛围、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历史传统、企业工作规范等。文化是个大的概念,什么都可以叫做文化,但对于企业来讲,企业的宗旨使命、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和人文氛围是其最重要的核心内容。
  文化显然不是死的物质性的东西,而是活的人文性的东西。因此,文化必须与人发生关系。在企业中,文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十分多样和广泛。如整个企业赞不赞成创新,重不重视团队和合作,等等。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显性或隐性地存在于员工的思想和内心,并逐渐变成了行为习惯,潜意识地左右人们对于具体事情、人物的观念、看法和感情,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进程。
  文化最需要也适合沟通。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既是沟通的手段、目标和结果,又是沟通的环境和背景。我们所用的任何一种沟通方式和工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样地,在企业中,我们的沟通工具和方式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在公司同事面前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对新入公司者应该如何对待,都是企业文化问题。在企业文化熏陶之下,员工个体的个性受到了某些同化和改造,其目的也是为了更轻松容易地达成管理沟通,提高资源产出效率、效益。我们的任何沟通也离不开我们所处的企业和社会文化背景。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文化背景下,不同的企业往往通过努力可以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企业文化不同,企业的产出会产生很大差异。
  企业的使命和宗旨是指本企业存在的根本目标、理由和原因,即表明企业追求什么。好的宗旨使命会对员工产生极大的感召力量,促使员工为企业美好和远大的目标辛勤工作。宗旨、使命必须借助于沟通获得广大员工的深刻理解,进而达成赞赏和认同。没有沟通,使命只是几句空话,转化不了生产力。
  企业精神集中体现了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即表明企业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企业精神的形成需要漫长的过程,坚持不懈和卓有成效的沟通在企业精神的形成和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只有沟通才有理解,只有理解才有认同,只有认同才能赞成,只有赞成才能喜爱,只有喜爱才能实行。如团队精神就是一种企业精神。创新精神和道德诚信又是另外两种企业精神。显然,这些精神在培养和巩固,只有有效地沟通才能完成。
  企业文化还包括了企业形象系统。企业形象其实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系统,而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才是企业文化的内容。形象需要塑造和传播,而塑造和传播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沟通的发生。企业文化沟通是企业内部管理沟通的最高层次。文化的内涵无所不包,虽然它主要是向内的,但它其实也是向外的,即也是企业外部沟通的重要内容。
  8,企业外部沟通
  企业并非生存在商业真空中,而是生存在与客户、顾客、供应商、经销商、政府、竞争对手、金融机构、社会公众共同组成的社会大环境中。企业的资源必须来自外界,而企业的产出必须输出到外界,才能实现企业配置和转化资源并从中取得利润的经济目标。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来讲,企业是为满足外部需要而存在的,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不能满足外界市场和顾客的需要,企业的生存就会产生危机。因此,最终是顾客和市场决定企业的生死,而不是企业自己。因此,企业必须与外界有良好有效的沟通。
  政府是企业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同时也是某些企业的顾客。与政府部门的沟通相当重要,现代管理学发展出了一门新的学科――企业公共关系学,讲的就是企业对外沟通,其主要沟通目标对象就包括政府。只有及时了解了游戏规则,才能平违反游戏规则,戴着镣铐跳舞;同时,只有经常沟通,与政府达成了良好的理解与关系,企业才能获得政府必要的支持,才能影响规则的制定和修改。在企业与外部的联系中,与政府的沟通首当其冲。
  市场和客户、以及供应商、经销商、竞争对手、金融机构,构成了企业必须与之良好沟通的第二大类群体,笔者把它们统为商业群体。商业群体直接左右企业的生存、发展和效益,与它们的沟通如何,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当期经营现状,并连续影响企业长远利益。现在,与顾客的沟通已经构成了一门新管理学科――客户关系管理学,与供应商的沟通合作也构成了一门新管理学科――供应链管理学,与经销商和最终客户的沟通则也构成了另几门管理学科――广告学、市场营销学等,与竞争对手的沟通也构成了商业情报学科,等等,不一而足。沟通缩短了企业与商业群体之间的距离,加深了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了解,加快了企业对于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与效能。
  企业并非只是与自己产品的顾客或潜在顾客打交道,互相传达信息,企业还要与社区、顾客的相关群体,即一般公众进行沟通交流。这是因为一方面,其他群体的意见和态度会影响企业的顾客购买企业产品;另一方面,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当中,过程与结果会影响到一般公众利益。如生产噪音、水污、气污、垃圾处理等环保问题;又如伐木场的树木资源枯竭问题,等等。企业如果与公众沟通不好、不足,就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发展。当今许多企业在公共关系方面愿意下大功夫,如捐赠、打公益广告,都是在进行必要的公众沟通。
  上面还讲到企业文化中的企业形象系统问题.事实上,作为企业文化的外化,企业形象系统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是对企业内部成员的要求,更是一种面向企业外部世界的一种营销和展现,即外部沟通。目前,企业、政府、个人形象设计与推广,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现代管理学科。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企业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是社会总的大系统中的一员和一个部分,部分只有与总体进行沟通,达成协调一致,才能生存,发展,提升。
笑看今朝 2012-01-10 21:39 Says:
德鲁克管理沟通新论(十):管理沟通内容的八大分类

作为一般沟通,沟通的内容五花八门,几乎是无所不包。那作为企业管理中的沟通――管理沟通,又会包括那些内容呢?这些内容是否又能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恰当和实用、清晰的内容分类呢?以往的管理沟通学者一直没有系统研究这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有责任来完成这一有意义和价值的研究任务。
  事实上,管理沟通的内容根据其沟通的内容的性质、重要性和大小,以及沟通发生在组织中的范围和层次,可以进行细致深入而且有效的细分。根据笔者亲身管理实践及管理沟通的理论功能,笔者认为,管理沟通的内容不但可以分类,而且可以分成明显不同的内容层次,而同一层次的内容中又包含了许多有同有异的管理沟通内容。
  按照管理沟通内容的性质、大小和重要程度,以及其沟通覆盖范围大小,笔者可以将管理沟通的内容分为以下八个大类或者说层次的沟通。
  1,情感沟通
  情感内容的管理沟通是笔者在实际管理中花费大量时间去进行的一种极其基础、基本但十分重要的沟通。人类是有自我感觉、情绪、情感、兴趣、爱好、偏好、习惯的动物,是企业管理者手中的智慧型资源。马克思曾将其视为产出效率和效益弹性很大的可变成本,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科学把它看成是企业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甚至把人摆到了高于信息、知识的第一因素高度。因为信息、知识、技术以及其它任何资源的生产力的发挥,全都要依靠人的有效工作。而人因为有情绪、情感,具有个人局限和偏好,所以在工作中并不总是理智的,因此,了解和疏导、调节人的情感必然是管理和管理沟通的重要工作。
  曾经有位著名美国管理学家说道,组织中绝不应该存在恐惧,讲的就是企业管理中的情感、感觉沟通。在企业中,人们因为自身和外界以及企业内部的种种原因,会产生一些负面、破坏性情绪和情感。不良的情绪和感觉会干扰员工的正常积极性和生产能力的发挥。而好的优良的情绪、情感,如信任感、愉快感等正面感觉和情感,有助于发挥企业员工的最大潜能。从而间接地改善和提高了其生产效率和效益。美国人拿破仑.希尔《成功学全书》和著名企业家、管理学家卡耐基《人性的弱点全书》等著作,就是要求企业中的任何人都首先应该学会进行自我情绪、情感沟通,不断鼓励自己培养正面的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消除和化解负面的消极的情绪和感觉,从而使自己始终保持着优良状态,有助于奇迹般地增长工作绩效。
  在企业管理沟通中,向同事致以一个友好的微笑,轻轻地拥抱或拍打一下自己亲密同事的肩膀,等等,都是一种情感沟通。显然,为了创造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工作环境,更是为了普遍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绩效,情感沟通是企业十分基本、日常又重要的基础管理沟通工作。情感沟通表面上似乎与企业管理的职能和目标没有关联,但实践表明,情感管理沟通的威力是如此巨大,员工与管理者要学习的首项管理沟通技能,应该是情感沟通技能。没有这项技能,不会成为合格的员工或管理者。
  2,操作性业务信息沟通
  在企业管理沟通中,除了大量存在情感沟通之外,在业务或者说工作层面上,更大量存在着另一种基本、经常、重要的管理沟通,那就是人们对关于自己怎么工作和应该怎么工作及目前工作得如何的,基础、基本业务信息的沟通。笔者把它叫做操作性业务信息沟通。操作性业务信息沟通其实是企业管理中每时每刻发生而且必须发生得十分良好的工作。企业每天日常的运行,要依靠它来正常有效地维持。这类管理沟通,按照其内容指向不同,又可分为工作指令、工作意见和工作建议三大类内容的沟通。
  上司必须对下属清晰地发布工作指令,没有清晰的工作指令,下属就会混乱和迷茫,工作分不清先后主次,空耗资源,降低产出。企业各层员工对各自接受的工作指令并非没有意见和想法。尤其是在执行工作指令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新问题需要向上反映,或者工作执行情况按照要求,也应该向上反馈,所有这些意见、想法、进展汇报、问题反映,构成了笔者说的第二大类操作性业务信息沟通:工作意见沟通。企业各级员工在执行工作指令时,同时往往还会有自己独立的业务思考,往往还能根据自己的实践、观察及思考,对自己和别人的工作,甚至企业的局部、全局工作,形成自己独特,甚至是有创造性的新想法和合理化建议。这就构成了操作性业务信息沟通中的第三大类:工作建议沟通。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知识员工和知识含量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断增加,企业组织结构越来越扁平化,决策授权顺着组织结构向下移动。所有这些变化,都向员工提出了更高工作要求,和更大工作决策和创造能力。因此,企业经营管理的好坏,也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员工能否创造性地工作,而不象以前,更多地是依赖于上级指示。事实上,工作建议作为一种带有创造性质的工作改进意见的沟通,已经广泛发生在各种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并确实对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业绩提升,产生了积极和巨大的推动。日本松下公司一年内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多达数万条,其中近半数被采纳实施,为企业的管理和综合绩效做出巨大贡献。
  3,责任、权利、利益沟通
  企业是一个以生产顾客需要的产品与服务,并从中获取利润的经济组织。企业中的任何一个员工,在任何一个较长时段内,都要有比较明确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划分。员工在企业中的责任和权利,构成了企业管理中的劳动分工,岗位职责和授权划分。员工在企业中的利益,主要是经济利益和组织地位,则是企业吸引,激励员工为企业目标奋斗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因素。
  权利、责任和利益一般需要用书面的文字形式固定、确认下来,即一般都要以书面形式进行正式管理沟通。但由于企业员工和员工之间的责、权b利范围划分,在企业内部是动态发展和存在交互作用的,所以并非总那么容易清晰地划分清楚。因此,在企业管理中,不仅正常的、已能确定的责、权、利关系需要沟通,而且当它们发生发展、变化,有些员工对其认识开始模糊和难以把握时,尤其需要及时进行深入的管理沟通。
  企业和员工都是为了获取利益而工作的。责任和权利则是为了方便促使员工完成其岗位工作,实现企业目标而匹配设置的。责任不明,或权利不适调,或利益分享结构不清,都会产生影响,最终造成企业员工无法发挥积极性和高效率,高效益地工作。在企业中,当某位员工指出〝这是你应该做的事〞,或者说〝作为XXXX,你没有权利这样做〞,等等,这是他在和你进行责任和权利沟通。又例如,一个员工在向你谈职业发展和他应有的待遇问题时,你们在进行的,也是典型的权利、责任、利益沟通。
  笔者观察到,在企业中,利益驱动是企业生存发展及员工之所以努力工作的根本动力,没有权利、责任、利益的这些根本内容的良好、内在沟通,就不可能有其它管理沟通的成功:操作性业务信息沟通会受阻;决策和制度往往得不到认真理解和执行;员工不认同企业的使命和宗旨,对企业也没有归属感和荣誉感;在对外交往时,也不考虑公司利益和形象,与外界进行的是对企业是破坏性的沟通,等等。如因员工得不到公平对待而向法院起诉公司,原因在于权利、责任、利益沟通不当、或失败。这样的沟通事件时有发生。
  根据笔者自己的管理经验及观察,企业管理有相当一大部分时间所进行的管理和沟通,其实就是这类沟通: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安排即岗位职责有想法,认为过于沉重;认为自己工资太少,希望多加点;A同事跟B同事吵架,原因不是工作,而是B的行为或态度侵犯了A的责、权、利,等等。笔者认为,良好有效的责、权、利的管理沟通是企业一切管理和沟通得以进行的基础之一。
  4,决策性业务信息沟通
  笔者已经把企业管理过程中,主要发生在一般员工、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日常业务工作范围内的沟通行为过程,划分为操作性业务信息管理沟通。这类管理沟通是基本的、基础的,每天都在发生,维持着企业业务的日常运行。但对企业和管理者来讲,企业还有另一些业务信息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左右企业业务发展方向、速度、规模,影响企业最终产出的效果。那就是企业决策业务信息的沟通。
  企业决策性业务信息的沟通在企业中大量、大范围存在,只是它们发生的频次比操作性业务信息沟通见少。在现代,决策已经越来越多地由企业基层人士做出。但事关企业一个部门或整个企业或一个集团的比较重大和重大决策,因其需要信息量大,牵涉范围广,决策有深度和难度,要求决策者必须具备必要的决策权力和能力和眼光,仍然只能由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个人或集体做出。
  但这并不表示中高层决策者不需要基层员工、基层管理者和其他中高层管理者的信息支持和帮助。决策越重大,需要获取信息量越大,对企业业务的现在、将来影响越大,决策者必然需要广泛收集一切能够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征求具体操(cāo)作者、协作者的意见,几经反复,才能保证决策的质量,并获得广大管理者和执行者的支持。
  另一方面,对于部门或者企业的决策,具体执行者并不一定总是能理解或理解透。因此,不仅在做出决策时需要大量沟通,而且在决策做出后,也需要解释和分解决策,将其转化为所有相关部门、人员和所有决策执行者都能够深入理解的业务信息,清晰地传达给应该传达的人员和部门。只有在所有决策执行者之间,决策信息被深入传达、领会了,决策的执行才能有真实可靠的保证。
  因此,笔者认为,在企业管理沟通中,决策沟通的重要性必须引起企业最高领导者的高度重视,决策不仅需要一锤定音,决策更需要决策前沟通、决策中沟通和决策后沟通等大量沟通,确保决策的产生和执行尽量少产生人为的失误
笑看今朝 2012-01-10 21:35 Says:
管理沟通不仅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发挥着关键和核心的作用,而且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也占据着关键和核心的地位,随着企业内外部的环境向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发展,管理沟通在现代管理学中的核心地位,必将取得越来越多管理学家的正视。对于管理沟通理论在现代管理理论中的地位,至少可以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管理沟通行为与过程一直存在于管理行为与过程当中,但只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类开始迈步进入信息经济时代,人类和企业沟通行为迅猛和大量增加,信息沟通也比以往大大加快了传递速度,企业经营管理的成功与失败更多地取决于企业对于信息的获取、掌握能力和反应能力,管理沟通行为作为高速和信息化经济时代管理行为的实质,才逐渐为人所认识和理解,管理沟通才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门和独立的管理学科。因此,管理沟通学和其它的管理学理论一样,是一定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实践不断深化和适宜地转移注意中心的产物,而不是一种理论家的主观独创,更不是今天才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正如笔者前面分析,以往的各种管理理论均或明或暗、或多或少、或详或简地关注和论述到了它们时代的管理沟通。在笔者看来,管理沟通学是人类社会全球化和信息化在管理理论上的反映,是现代大规模企业加强企业管理,紧跟时代变化趋势的必然的管理理论结果。
  二、值得注意的是,管理沟通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代背景下,对于不同理念和风格的企业管理具有的意义和重要性是相同的,即管理沟通始终是管理的核心和实质。那么,为什么以前的许多管理理论没有明确地提出管理沟通这四个字并存在大量的管理沟通的理论内容呢?笔者认为,这并不是不可以理解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独特的经济、企业管理语言,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所关注的经济、企业管理重点,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观察和研究经济、企业管理的角度,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不同的经济、企业管理难题。由于语言、关注重点、角度、难题不同,对于同一个管理实践过程,对于同一个管理沟通过程,大家看到的东西有多有少,有深有浅,有先有后,表述的方式千差万别,也是十分自然的事。前面说了,随着现代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管理中信息资源和信息反应能力、速度问题的空前突出,也是得益于信息学和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全新时代角度,管理作为沟通才为人们愈加清醒地认识,对管理的表述也找到了全新的真正的管理沟通学的词语、概念、理论和角度。
  三、笔者认为,在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中,管理沟通理论通过一个一个的管理沟通学家的努力,必将成为一门核心和关键的,能够在新的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能够较充分和完整、深入地整合起所有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一门适应时代和企业管理实践新需要的体现出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特征的,新兴的重要管理学理论。由于管理沟通既存在于管理的某个层次或某个局部,又存在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层次,因此,管理沟通理论的研究不象其它一些只研究某个局部、某个层次,或某个管理行为,或管理职能的现代管理理论,它的研究范围涵盖全部管理层次与过程,并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获得了新的视野和研究角度。笔者认为,用管理沟通理论来整合所有管理理论已经成为可能。当然,这一理论尚未成熟,还有有待于广大管理学者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笑看今朝 2012-01-10 21:32 Says:
德鲁克管理沟通新论(九):管理沟通在现代管理中中的重要地位



不言而喻,在现代信息经济时代,管理沟通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关键性的作用。其作用的重要性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沟通贯穿整个管理实践的全过程。只要管理的主体及对象是相互相对独立的个人或群体,那么管理沟通就会发生在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下达一个工作指令需要良好的管理沟通,反映一项工作意见也需要良好的管理沟通;没有管理沟通的存在,管理的全过程就会支离破碎,无法有效衔接。
  二、管理沟通是实施各项管理职能的主要方式、方法、手段和途径。正如前所述,管理的计划职能需要有计划前的信息采集,需要有计划中的信息交流和讨论,也需要有计划后的阐述和分解落实,所有这些活动,其实也正是管理沟通的活动和过程。又如领导,确定企业目标并激励员工去实现目标,还有控制,控制没有信息的传送和反馈就失去了其真实依据和实施途径,等等。总之,只要你想实施管理的各项职能,你就必须运用管理沟通才能达成目标。
  三、管理沟通是企业管理的实质和核心内容。管理作为对于企业内外所有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综合利用,和作为将孤立的人们组织在一起以制造和生产出某些服务或产品的行为过程,获取资源信息并将信息在不同的个体中间进行及时传递,以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是其工作的实质和核心内容,而企业内外信息的及时交流就是企业的管理沟通过程与行为。
  四、企业的三大项主要日常管理工作即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没有一项不是借助于管理沟通才得以顺利进行。业务管理的核心是在深入了解顾客和市场的基础上,向企业的目标市场和目标顾客群提供适合其综合需要的服务或产品;而了解市场,面向市场,与市场进行互动,就是典型的管理沟通内容与形式之一。人们现在称之为顾客关系管理的部分,更是直接体现出了管理沟通在与客户建立良好、稳固与忠诚关系中的重要性。没有企业向外的管理沟通,也就没有可依靠的客户关系。现在流行的供应链管理亦是如此。在财务管理中,财务数据的及时获取和整理、分析、汇总、分发、传送,更是企业管理层监督企业运行状态的权威依据。而以上所列举行为均为典型的管理沟通行为。人力资源管理更是直接以一刻也离不开沟通的人为管理对象,只有良好的管理沟通才能打通人们的才智与心灵之门,人力资源才能真正为企业所用,发挥出其企业核心资源的巨大经济威力。
  五、在管理实践中,从管理的各个层次来看,无论低、中、高层管理行为与过程,也对应着不同层次和方式与内容的管理沟通。因此,笔者认为管理沟通不仅存在于横向的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而且更存在于纵向的管理活动的各个层次。可以说,管理沟通是管理的核心和灵魂。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没有沟通,管理只是一种设想和缺乏活力的机械行为。显然,管理沟通必然是维持企业良好管理状态,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关键过程与行为。当企业的运行或管理出现了新问题,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以及管理者与管理者、被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必须通过良好有效的管理沟通,才能找准症结,通过分析、讨论、决策,及时将管理问题解决。
  六、管理沟通不仅是企业管理健康,而且是管理创新的肥沃土壤和必要途径。当今受到企业家信赖的走动管理、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开发规划、知识员工管理等等一些管理创新,不是以提高企业管理沟通效率与绩效为目的,就是必须以加强和加速企业管理沟通为途径。可以说,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管理的效能和效率,而管理沟通的效能和效率,也就是企业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七、管理沟通是创造和提升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完成企业管理根本目标的主要方式和工具。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创造出一种企业独有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对企业这一组织赋予人性,使企业管理的外在要求转化为企业员工自己内在的观念和自觉的行为模式,认同企业核心的价值观念和目标及使命,从而形成一股人力资源创造性的合力。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塑造,其实质是一种思想、观点、情感和灵魂的沟通,是管理沟通的最高形式和内容。没有沟通,就没有对企业精神和文化的理解与共识,更不可能认同企业共同的使命。
  八、在现代信息经济时代和经济政治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信息大爆炸,电子通讯技术飞速发展,地球已经变成了地球村,企业经营管理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空前广阔了和复杂了,企业面对更大的市场和竞争,也面临更快的技术进步,信息本身被认为已经取代了资本,成为企业最为核心和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因此,信息的获取和交流成了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管理沟通因此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与资本、人力资源共同占据着三个最为核心和优先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企业管理就是沟通,沟通的确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实质和灵魂。

笑看今朝 2012-01-10 21:29 Says:
二,完整的定义
  为了加深对管理沟通概念的理解,更准确地定义管理沟通,笔者在简单定义的基础上,又给出了较为完整和详细的定义。完整的定义比简单的定义为我们深化对管理沟通的理解提供了更多角度。
  A,管理沟通的对象、主体并不限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事实上,管理沟通主要发生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但同样也发生在管理者与管理者、被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即管理沟通作为组织或企业的信息交流行为,是管理的实质和核心内容,它广泛存在于企业或组织的所有成员当中。
  B,管理沟通除了存在于组织或企业内部之外,更存在于企业或组织的外部。企业与相关企业、企业与相关供应商、企业与市场、企业与客户、企业与社区大众等等之间也存在着大量必要的、为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沟通行为过程。如公共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对于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现代企业来讲,都十分关键和重要的管理沟通活动。
  C,管理沟通有多种多样的具体方法和形式。企业的管理工作和职能,大部分依赖于这些沟通方法和形式的成功运用。最常见的就有语言沟通、副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道具沟通等等。而单是语言沟通就有几乎无数种具体形式。
  D,管理沟通并非只传送一种内容,而传送多种多样的内容。凡是管理中需要的内容,如市场信息、企业决策、产品设计等等,甚至厕所关门了、小王生病了,等等,无一都是管理沟通所要传达的内容。所以对管理沟通的分类,也可以按照沟通的具体内容来分。
  E,管理沟通还具有显著的层次性。如粗略区分,笔者就可以把管理沟通划分为个人间沟通、团队沟通、部门内沟通、跨部门沟通、组织沟通,以及组织与所处环境的组织系统沟通、外部沟通;这是一种按照沟通范围大小,人数多少来划分的管理沟通层次。如果换个角度,从企业内部所进行沟通的内容的重要性来划分,又可以划分出基本日常管理沟通,例外管理沟通,部门决策沟通,企业决策沟通,企业战略管理沟通及企业文化管理沟通,等等。
  F,除了以上内容,管理沟通还包括了对于管理沟通本身的管理行为过程。即笔者所认为的本论文重要的创新点,管理沟通制度设计或者说管理沟通战略制定与实施,等等一些内容。
  G,需要再指出的是,笔者认为,管理沟通自然应该包括真正有交流与信息传递的个人自我沟通与人机沟通。正如上所述,个人自我沟通是组织成员的自我管理过程。人机沟通则主要发生在知识型企业的人与电脑的沟通。当然,在有动物参与并扮演生产力要素的企业中,人与动物的沟通很多也应该是管理沟通。
笑看今朝 2012-01-10 21:28 Says:
德鲁克管理沟通新论(八):管理沟通的定义和过程



什么是管理沟通,或者说管理沟通的定义应该是什么呢?经过对管理学发展史上各种管理学派中管理理论与沟通的关系的理论分析,对一般沟通的定义、过程、原理的详细讨论,对具体管理行为过程的实证分析,笔者认为,一个比较成熟和完整的管理沟通应该可定义为:一、简单的定义是:所有为了达到管理目的而进行的沟通就是管理沟通;二、精确的定义是:管理沟通是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被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即组织成员内部互相之间;或者组织成员与外部公众或社会组织之间发生的,旨在完成组织目标而进行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内容与层次的,对组织而言有意义信息的发送、接受与反馈的交流全过程,及各组织对该过程的设计、规划、管理与实施与反省。
  一,简单的定义
  对以上简单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和方面来深入理解。
  A,所谓管理沟通,就是指在管理领域里面发生的沟通。如果沟通的行为和过程发生在管理的过程和职能范围内,这样的沟通就应该是管理沟通行为与过程。这是第一方面的理解。比如,有女职员在办公室跟上司谈她刚刚上学的孩子这件事,如果她不谈这件事,毫不影响她和这一上司的亲密感和信任度,谈了也不会再增加她们之间的信任感和亲密度,那么这一沟通行为在严格意义上来讲,就不能算是管理沟通;相反,如果她这么做能够增加她和上司之间的合作气氛,那么,这其实就是一种管理沟通。即管理沟通的过程与范围,与管理的过程与范围基本相同或相似。这是过程与范围方面的一致。
  B,所谓管理沟通,应该是指为了达到管理的目的或目标而进行的所有沟通行为与过程.如果沟通的目的和目的不是为了完成管理目的或目标,比如纯粹是为了加强个人感情交流,如职员间谈恋爱,那么,这样的沟通就不能称其为是管理沟通;相反,如果职员间谈恋爱的目的在于加强团队合作,以更好地完成组织或企业的目标与任务,那么,原本被人看成了纯粹私人沟通的行为和过程,同时也是管理沟通极其特殊的一部分,应该是管理沟通.即管理沟通的目的,目标,也应该与管理的目的,目标基本相同或相似.这是目的与目标方面的一致。
  C,所谓管理沟通,也是指用沟通交流的方式来完成管理的种种职能的一切活动。管理的许多职能要真正实施,要发挥作用,不能没有沟通。这是因为组织或企业是由人群所组成的,而人群是有思想,感情,情绪,想法等等智力活动能力的,而且企业或组织的所有活动或任务都必须依赖于人的恰当活动才能完成,而不同的人与人之间要共同完成任务或要传达思想,情感,就必须有良好的沟通,没有沟通活动,就没有团队,团体,更不会使人们达成共识,分工协作,正确地完成正确的事。那么,所有为了执行管理功能、职能而进行的沟通活动,当然就是管理沟通。即管理沟通的职能,具体任务,应该与管理的职能,具体任务相同或相似。这是职能、任务方面的一致。

笑看今朝 2012-01-10 21:25 Says:
德鲁克管理沟通新论(七):有效管理沟通的十大原理



有效管理沟通的真实性原理
  有效管理沟通必须是有有意义的管理信息需要传递,此之为有效管理沟通的真实性原理。如果没有有意义的管理信息需要传递,而整个管理沟通的过程却全部完整地发生了,那就是一种管理沟通资源的浪费。严重的时候,会成为负管理沟通。管理沟通必须是对有意义的管理信息进行沟通,这是管理沟通成立和存在的根本前提和基础。
  有效管理沟通的渠道适当性原理
  有效管理沟通,也必须将有意义的管理信息通过适当和必要的沟通渠道由一个主体完送达至另一个主体,此即为有效管理沟通的渠道适当性原理。不同的管理信息对于传递渠道的选择是有要求的。正确地选择适当的沟通渠道有助于理想地进行管理沟通。而错误的渠道选择则会产生信息遗失、误读或信息扭曲,导致管理沟通受挫或失败。
  有效管理沟通的主体共时性原理
  有效管理沟通的第三条原理是有意义的即真实的管理信息必须由适当的主体发出,并通过适当的渠道传递给适当的另一主体接受,此此原理可称这为有效管理沟通的双主体或多主体共时性原理。只有管理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都是恰当的管理沟通主体,才能并且发出者和接受者必须同时是适当的主体,这两者缺一不可。如信息虽由适当的主体发出,但接受者不对,或者接受者对了,但发出者身份或地位不适当,都会导致沟通失败。只有有意义的信息从适当的主体发出,并准确地传送给适当的主体接受,管理沟通才能保证有效。
  有效管理沟通的信息完整性原理
  有效管理沟通必须由适当的主体发出,并通过适当的渠道,完整无缺地传送给适当的主体接受,此即为有效管理沟通的信息完整性原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和干扰,被传递的管理信息有可能在被传递过程当中人为或自然地损耗或变形,即管理沟通的信息完整性受损,信息一旦受损,管理沟通当然无法全面、准确地完成。
  有效管理沟通的代码相同性原理
  有效管理沟通的第五条原理是所有管理沟通主体即所有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在传递真实信息时必须使用相同的信息代码系统,即管理信息在发出者那边是以何种代码被编码的,在接受者那里也必须以相同的代码系统来对接受到的信息代码进行解码,这就是有效管理沟通的同码性原理。如果两者所使用的代码完全不同或存在较大差异,则会导致接受者对信息解读错误,也就是导致沟通失败.
  有效管理沟通的时间性原理
  有效管理沟通的第六条原理是管理沟通的及时性或者说时间性原理。很显然,任何管理沟通都是有时间限制的,整个沟通的过程必须在沟通发生的有效期发生完毕,否则,也会失去沟通的意义。如当日生产定单下达就是个典型的案例。如果下达不及时,或者收到不及时,管理沟通出现了延误,都会赞成当日生产时间不够,进而造成当日生产目标无法完成。
  有效管理沟通的理解同一性原理
  有效管理沟通的第七原理,是有效管理沟通的理解同一性原理。即在上述所有原理均满足的条件下,管理信息接受者必须真正了解或体验或理解管理信息发出者所发出信息的真正含义或意义。由于每一个接受者都是个独特的个体,他的经历,经验,知识,兴趣,希望都会左右他对所解读的信息的内在意义的理解,理解一旦偏差,理解没有同一,沟通的有效性就会产生问题。
  有效管理沟通的连续性原理
  有效管理沟通还必须遵循时间和沟通内容与方式上的连续性,笔者称之为有效管理沟通的连续性原理。即管理沟通主体之间要达成有效的管理沟通,他们必须考虑到他们相互之间沟通的历史及现状情形。因为人们都是根据自己个人的经验,情绪和期望对各种情形做出反应,这些要素使沟通行为具有连续性。从时间上来讲,对沟通对象的了解越多,笔者越容易找到有效沟通的切入点和恰当方式与途径。从沟通内容与方式上来讲,如果沟通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突变,而沟通对象很可能一时对此难于理解接受。
  有效沟通的目标性原理
  有效管理沟通也跟其他人类社会活动一样,应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或目标性,笔者称之为有效管理沟通的目标性原理。管理沟通目标,目的不明确,必将造成管理信息发送者所发信息混乱、模糊、含混不清,接受者自然也就只能靠经验和场景猜测对方的用意,从而导致沟通误差或失败。而且,不同沟通目标会对应于不同的沟通方式和沟通行为。如果你想得到你同事的支持,你会特别注意增强和发展你们之间相互关系中友好、合作的一面,但如果你不想他再上你这来给你增添额外的工作,你可能会想方设法减少友好关系的成分,而这些不同的目的、目标当然会影响管理沟通的行为。
  有效管理沟通的噪音最小化原理
  最后一个十分重要的管理沟通原理是,影响有效管理沟通的重要因素之一――客观存在的信息沟通过程中存在的噪音必须尽量减少,即有效管理沟通的噪音最小化原理。事实上,无论人们做出多大努力,沟通噪音总是难以消除殆尽。但笔者仍然可以通过人为的努力尽量降低噪音的分贝。噪音越低越少,管理沟通的成功可能性就越大,两者成反比。

笑看今朝 2012-01-10 21:23 Says:
六,有效沟通的时间性原理
  有效沟通的第六条原理是及时性或者说是沟通过程的时间性原理。任何沟通都是有时间限制的,整个沟通的过程必须在沟通发生的有效期发生完毕,否则,也会失去沟通的意义。如新闻报道就是典型的案例。在战争中,特务或间谍的信息传递和有效沟通的及时性尤其显得触目惊心。时间上的紧迫性和制约如此突出,有可能导致战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七,有效沟通的理解同一性原理
  有效沟通的第七条原理是,在上述所有原理满足的条件下,信息接受者必须真正了解或体验或理解信息发出者所发出信息的真正意义,笔者称之为有效沟通的理解同一性原理。是否沟通过程的解码等过程均无差错,就能确保信息的真正意义被接受者理解呢?也不一定。每一个接受者都是独特的个体,他的经历、经验、知识、兴趣,希望都会左右他对所解读的信息的内在意义的理解,理解一旦偏差,沟通的有效性就会产生问题。
  八,有效沟通的连续性原理
  有效沟通还必须具有时间和沟通内容与方式上的连续性,即有效沟通的连续性原理。这是说,沟通主体之间要达成有效的沟通,人们必须考虑到相互之间沟通的历史情形,这是因为人类都是依据自己的经验、情绪和期望对各种情形做出反应的。我们不了解沟通对象的过去,会影响我们预测他现在或将来的行为,而这种预测会明显影响我们与沟通对象在当下的沟通行为。人们对沟通对象的了解越多越深,人们就越容易找到有效沟通的切入点和恰当方式与途径。从沟通内容与方式上来讲,我们应该对双方均已熟悉的沟通内容和方式尽量不要发生了突变,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会有利于沟通对象快速准确理解要沟通的内涵。
  九,有效沟通的目标性原理
  有效沟通自然也应该具有明确的沟通目的或目标,笔者称之为有效沟通的目标性原理。没有沟通目标的沟通,是很难把握与衔量其沟通效果是否与沟通的本意相偏离的。沟通目标、目的不明确,必将造成信息发送者所发信息混乱、模糊、含混不清,接受者只能靠经验和场景猜测对方的用意,从而极易导致沟通误差或沟通失败。另一方面,不同的沟通目标,一般会对应于不同的沟通方式和沟通行为。如果你想得到你同事的支持,你会特别注意增强和发展你们之间相互关系中友好、合作的一面,但如果你不想他再上你这来给你增添额外的工作,你可能会想方设法减少友好关系的成分。而这些不同的目的、目标当然会影响沟通的行为与效果。
  十,有效沟通的噪音最小化原理
  有效沟通的最后一条原理,笔者认为,是影响有效沟通的重要因素之一---客观存在于信息沟通过程中的沟通噪音必须尽量减少,即有效沟通的噪音最小化原理。事实上, 无论人们做出多大的努力,噪音总是难以消除殆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无法尽量降低噪音的分贝。跟一个歌唱家的歌唱一样,周围的噪音越低,歌唱家的歌声必然会越清晰,听众听到的歌声失真的可能性就越小。沟通中信息的传达是同一个道理。
笑看今朝 2012-01-10 21:17 Says:
德鲁克管理沟通新论(六):有效一般沟通的十大沟通原理



沟通作为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方式和交往过程之一,不仅在管理中占据首屈一指的地位,而且在其他的人类行为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人类社会及人类社会中的任何一个基本组织,都是由两个或多个个体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沟通是维系组织存在,保持和加强组织纽带,创造和维护组织文化,提高组织效率、效益,支持、促进组织不断进步发展的主要途径.可以说,天下没有不需要进行沟通的组织。没有沟通,就不可能形成组织和人类社会。家庭,企业,国家,都是十分典型的人类组织形态。人类在社会组织如企业中要实施管理,必须通过沟通,沟通是管理的核心和本质。通过探讨一般沟通的定义,过程及其重要要素,我们了解到沟通并不是一个永远有效的过程。要达成有效的沟通,人们必须遵守一定的原理,只有遵循这些基本原理,人们想要传递的信息才能象预期的那样及时,准确,完整地完成。综合前人沟通研究的一些成果,加上笔者个人一些独创性的见解,尤其是紧密联系沟通的实践事实,笔者认为,一个完美、有效的沟通过程,必须遵循以下十条基本的沟通原理。
  一,有效沟通的真实性原理
  有效沟通的真实性原理,即有效沟通必须是对有意义的信息需要传递。没有有真正意义的信息需要传递,哪怕整个沟通的过程全部完整,沟通也会因为没有任何实质内容而失去其价值和意义,即使完整无缺的沟通成了无效与无意义沟通。从经济学角度讲,无效沟通是对沟通资源,包括时间和精力、渠道、金钱上的一种浪费,不仅沟通本身毫无意义与价值,有时甚至还产生负效益,即沟通成本大于沟通的产出。一个良好的沟通过程,必须要有富有意义的信息需要沟通,这是沟通能够存在、成立和有效的内容基础和根本与首要前提。即有效沟通的内容必须具有真实意义,沟通过内容与过程必须具有真实性,沟通的信息必须是至少对其中一方是有用和有价值的信息。
  二,有效沟通的渠道适当性原理
  有效沟通必须将有意义的信息,通过适当和必要的沟通渠道,由一个主体送达至另一个主体,此即为有效沟通的渠道适当性原理。有了真实的信息需要沟通,也有一些渠道或通路可以将信息传送给信息接受者,并不能就完全保证沟通的有效性.为什么呢?因为不同的信息对于传递渠道的选择有要求。真实的信息,选择了不恰当的渠道进行传递,就会产生信息误读或扭曲,导致沟通受挫或受阻,有时甚至产生沟通灾难。如上司对下级表示友好的方式就因人、因场合而异,如方式选择错误,则可能引起沟通问题。
  三,有效沟通的沟通主体共时性原理
  有效沟通的第三条原理是,有意义、真实的信息必须由适当的主体发出,并通过适当的渠道传递给适当的另一主体接受,此原理可称为有效沟通的沟通主体共同适当性或共时性原理。人们要想达成有效的沟通,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都应该是而且必须同时恰好是应该发出和应该接受的沟通主体,发送者和接受者的主体适当或共时性这两者缺一不可。如信息虽由适当的主体发出,但接受者不对;或者接受者对了,但发出者身份或地位不适当,都会导致沟通失败。只有有意义的信息从适当的主体发出,并准确地传送给了适当的主体及时接受,沟通才可能是有效的。
  四,有效沟通的信息传递完整性原理
  有效沟通必须由适当的主体发出,并通过适当的渠道,完整无缺地传送给适当的主体接受,此即为有效沟通的信息传递完整性原理。信息由适当的主体发出,通过适当的渠道传递,并且也由适当的主体接受了,沟通是否就一定能保证有效完成呢?不一定。这是因为,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和各种因素的干扰,被传递的信息,有可能在被传递过程当中,人为或自然地损耗或变形。如果这种情况发生,那么,接受者接受到的信息,已经不是发出者所发出的严格意义上的同一信息。既然已经不是同一信息,那么,就有可能发生沟通失误或误解信息。因此,笔者认为沟通要完美和有效,信息在传递结束时必须仍然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
  五,有效沟通的代码相同性原理
  有效沟通的第五条原理是,所有沟通主体,即所有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在传递真实信息时,必须使用相同的信息代码系统,即信息在发出者那是以何种代码被编码的,在接受者那也必须以相同的代码系统,对接受到的信息代码进行解码。如果双方所使用的信息代码系统完全不同或存在较大差异,就会导致接受者对信息解读无法实现或解读错误,也就是导致沟通失败。人们常说,我在说A,而你却在说B。一旦类似错误发生,沟通的过程在形式上是完成与完整了,但在实际上没有形成有效的信息传递,解码过程出现了断裂,真正有效的沟通没有发生。

笑看今朝 2012-01-10 21:12 Says:
四,系统噪音
  什么叫系统噪音呢?笔者认为,完整的沟通过程实际上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和复杂的沟通系统,在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环节,如发送、传递、接受、背景等等,都有可能产生和存在噪音。为了便于研究,这些噪音可以细分为各种不同的噪音。因此,笔者认为没必要单列一种沟通全系统的噪音,因其无助于笔者加深对沟通噪音的研究。笔者所说的系统噪音,指的是沟通系统中的重要部分__沟通的信息代码系统差异或缺陷所引发的沟通噪音。沟通的双方在进行沟通时,必须借助于一种双方都能理解和熟悉的信息符号代码系统,发送者进行编码和接受者进行解码所用的信息符号代码系统必须一致,双方的沟通才能实现。系统噪音一种是系统平行噪音,即双方所用的沟通信息符号系统完全不同,双方对对方所传达的信息均无法解码,自然也就无法互相沟通理解。如,哑巴和不懂哑巴手语的陌生人沟通,就会不知所云。又如,一个英语盲要看英语文件,当然只能是望文兴叹了。系统噪音的另一种是系统差异噪音,即双方所用符号代码系统有同有异,不完全相同,就会造成一方对另一方的信息一知半解,不能恰当领会。由于人们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信息符号代码系统又是一种文化性的概念和工具,符号代码系统只有透过人们的学习、理解才能存在于人们头脑中,并被运用于对信息的理解;因此,人们个体的差异往往会导致人们内在的信息符号代码系统不能完全一致,因此也就在客观上留有产生系统差异噪音的可能性。
  五,环境噪音
  环境噪音指的是在沟通过程中,影响沟通效果的一切客观外在环境干扰因素。如当人们用语言进行沟通时,周围马达轰鸣,或人声嘈杂。又如当人们用道具如旗语进行沟通时,天气大雾或夜色太黑而导致笔者无法看清。又如人们在夜总会或酒吧开具有重大意义和严肃认真的内容的公司董事会,等等,都会对沟通的预期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使沟通的过程产生噪音。笔者说的环境噪音中的环境被严格限定在物理环境,以与社会性的文化性的背景噪音区别开来。
  六,背景噪音
  背景噪音主要是指在沟通过程中,由于沟通背景因素而产生的沟通噪音,而沟通背景又主要是指沟通过程的心理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而不把物理背景包括在内。显然,沟通双方的情绪状态、沟通态度有偏差时,就会导致信息传递受损或不顺,也就是产生沟通噪音。社会背景指沟通双方的社会角色关系。不同的社会角色,对应于不同的沟通期望和沟通模式。人们之间为了达成良好的沟通,在沟通时必须选择切合自己与对方的沟通方法与模式,一旦选择失误或出现偏差,沟通的社会背景噪音就会产生。文化背景是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传统与现实中所形成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和心理结构等等的总称。在美国,文化强调和重视个人价值,而在东方的中国、日本等国家,文化强调和推崇的是集体价值,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也会给他们之间的沟通造成或大或小的干扰和难度,跨国企业和多元文化企业中的文化背景沟通噪音因而大量产生。当不同文化背景的沟通主体在一起共事时,沟通不良还会产生人际冲突和文化冲突,这已经引起许多沟通专家的高度重视。
  七,数量噪音
  数量噪音是指在沟通过程当中所传递的信息量过大或者严重不足,因此而引起的使对方无法及时全部接受、或分清信息主次、或因信息量太大而无法及时达成充分理解、或因信息量太小,而使沟通成为小题大做、浪费时间和物资,沟通的信息缺乏必要的有意义的内容。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数量噪音是客观存在的。我国所说的文山会海就是典型的数量噪音。在企业中,有的领导有点芝麻大的小事喜欢开个大会,有的员工有点鸡毛蒜皮的事就喜欢找领导汇报两三个小时,借此推脱自己本应担当的工作和责任,等等,都是信息数量噪音。信息数量噪音产生原因在于沟通者对沟通的必要性、意义、信息量和沟通频率缺乏认识和把握。
笑看今朝 2012-01-10 21:07 Says:
德鲁克管理沟通新论(五):一般沟通的七大噪音分析

噪音是影响沟通的一切消极、负面因素。通常可以把沟通噪音定义为妨碍信息沟通的任何因素。它存在于沟通过程的各个环节,并有可能造成信息损耗或失真。典型的噪音主要包括发送噪音、传输噪音、接受噪音、系统噪音、环境噪音和背景噪音及数量噪音七大噪音。
  一,发送噪音
  发送噪音是指发生在沟通过程当中的信息发送环节的噪音。因为信息发送又主要是信息编码的过程,因此,发送噪音也可以叫做编码噪音。如编码错误,或编码能力不佳,逻辑混乱,词不达意,或编码太艰深晦涩等等。一旦出现这类错误或不足,沟通的信息发送就会产生噪音,使沟通无法较好达到目标。这是一方面,是由于信息发送者不具备相应的编码和发送能力,而导致在沟通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在另一方面,跟信息接受者一样,信息发送者在信息编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个人兴趣、情绪、思想、愿望等等的影响和制约。当信息发送者在编码过程中,加入了错误或过量的个人因素,或根据个人喜好对信息进行了过滤,即对应该全部编码的信息进行了知觉性选择,就会影响到所编码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从而产生另一种大的编码噪音。
  二,传输噪音
  传输噪音是指发生在沟通过程的信息传递过程当中的噪音。人们所要传送的信息经过编码,就要选择适当的沟通通道或渠道来将编好码的信息传输给目标沟通主体。而在传递渠道中,又有可能出现噪音。如用电话沟通时,电话线路不好,对方无法听清你说得很清楚的话;又如用电子邮件进行沟通时,电子邮件设置出现问题,对方无法按时收到你的电子邮件;又如你用书面正式文件进行沟通,但经过多次复印后,该文件部分字迹已不清晰,致使对方无法准确理解;又如一封重要会议纪要在送到总经理办公室的过程中丢失了,即信息全部遗失;又如请人传话时,传话者对信息进行了修改或表述不清,等等问题,都是在沟通的信息传递通道或渠道中存在的妨碍沟通的因素,都应该属于传输噪音即沟通渠道噪音。
  三,接受噪音
  接受噪音是指沟通过程中信息接受者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发生的噪音。因为接受信息的过程主要是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解码的过程,因此,也可以把接受噪音理解成为解码噪音。事实上,接受者往往容易产生以下几种影响准确沟通的错误即噪音。一是受自己个人心理结构、心理需求、意向系统、文化教育水平、理解能力、心理期望、社会角色地位、人生阅历等等因素的影响,而会自觉不自觉地对所接受到的同样信息做出令人惊讶的不同理解和反应。人们一般把这种反应叫做选择性知觉现象。即信息接受者根据自己个人的主观愿望、需要和理解,会对本来完整传递过来的并成功解码的信息进行过滤,倾向于只接受那些自己愿意或期望接受到的部分信息,而对其余部分信息缺乏兴趣或敏感性。应该说,信息过滤是很难百分之百避免的,而且在一定极限范围内不会对沟通产生根本性的错误影响,但一旦突破了这种过滤极限,信息就会被有意扭曲或增删,沟通就无法成功顺利进行。二是接受者个人解码能力或者说接受不足的问题。人们经常用〝对牛弹琴〞来形容一个沟通对象无法理解自己所要传达的东西。在沟通的信息编码、传递及信息代码系统均完好的前提下,依然会有些接受者由于个人智力、经验、思想等等方面的局限而无法对人们所准确传递的信息达成理解。这有点象一个班组里的差生,对同一个老师讲的同一节课,对于同一个老师讲解的同一个原理,在别人均能理解的同时,他却不能把握和理解,这就产生了接受噪音。

笑看今朝 2012-01-10 21:05 Says:
二,一般沟通的过程八大要素

  要深入研究管理沟通,详细了解和掌握一般沟通的过程,对于深入理解管理沟通的过程具有重要作用。而沟通的过程,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事实上确实非常复杂,经过不断努力,一些专家已经总结出了沟通过程的一般模型,并将沟通过程恰当地分解成为沟通过程八大要素。它们分别是:1,信息1,2,编码,3,通道,4,译码,5,信息2,6,噪音,7,反馈,8,环境。

  1,编码与译码

  编码是发送者将其信息与意义符号化,编成一定的文字等语言形式或其他形式的符号。译码则恰恰与之相反,是接受者在接受到信息后,将符号化的信息符号还原为信息与意义,并理解其信息内容与含义的过程。完美的沟通应该是传送者的信息1经过编码与译码两个过程后,形成的信息2与信息1完全吻合,也就是说,编码与译码完全“对称”。对称的前提条件是双方拥有相同或类似的背 景、经验,及相同或类似的代码系统,如果双方对信息符号信信息内容缺乏共同背景、经验,或双方编、译码的代码系统不一致,则在解读信息与正确理解其内在意义的两个过程当中必定会出现误差,容易造成沟通失误或失败。因此,传送者在编码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接受者的经验背景,注重内容、符号对于接受者来说的可读性;而接受者在译码过程中也必须考虑到传送者的经验背景,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传送者意欲表达的真正意图,正确全面地理解收到的信息的本来意义。

  2,通道

  沟通需要有沟通的通道。通道是由发送者选择的、借由传递信息的媒介物。如口头交流时所采用的口头语言表达形式就是其沟通通道。当人们在发电子邮件进行沟通交流时,电子邮件即是其沟通通道。有时人们不用语言表达,而只通过脸或者身体其他部位的一个小动作,就能传达笔者的意见或意思,这时身体语言就是其沟通通道。

  不同的信息内容与不同的条件要求不同的通道。公司的战略决策就不宜通过口头形式而应采用书面正式文件作为通道。有时人们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多种沟通通道进行沟通。如,先口头沟通,然后书面跟进。而口头沟通时往往还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沟通通道,如身体语言副语言和道具等等。由于各种沟通通道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利弊,因此,笔者在选择沟通通道时往往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来正确选择恰当的沟通通道,在进行重大或企业战略性沟通时更应考虑周全,采用多层次、多方式组合型的沟通通道组合来进行全面沟通,显然,沟通通道的选择对于沟通的成功十分重要。事实上,在各种沟通通道中,口头沟通通道仍然是最有效、最常用的沟通通道。即使是在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口头通道仍然不减其重要性。就连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也总是尽可能多地利用口头通道进行沟通:周游全国,亲自在公众面前演讲甚至答问。

  3,反馈

  完整无缺的沟通过程必定包括了信息的成功传送与反馈两个大的过程。没有反馈的沟通过程容易出现沟通失误或失败。反馈是指接受者把收到并理解了的信息返送给发送者,以便发送者对接受者是否正确理解了信息进行核实。为了检验信息沟通的效果,即接受者是否正确、完美、及时地接受并理解了所需要传达的信息,反馈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在没有得到反馈以前,信息发送者无法确认信息是否已经得到有效的编码、传递和译码与理解。如果反馈显示,接受者接受并理解了信息的内容,这种反馈称之为正反馈,反之则称为负反馈。

  值得注意的是,反馈并非总是能自觉发生的,反馈也不总是一次性可以完成的,反馈也不一定是有意的。如果发送者没有要求反馈;或接受者认为信息已经完全理解,没有必要反馈;或接受者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进行反馈,反馈往往就不会发生。因此,如果发送者想要沟通成功万无一失,要求接受者及时进行反馈是必要和重要的。在另一方面,信息的传递也好,信息的反馈也好,有时并不是一次就能成功。有时发送者发现传达的信息没有被理解,他们就会被迫进行第二次甚至更多次地传送,同样地,如果接受者发现发送者收到自己的反馈后,再发送回来的信息表明自己的理解有误,则在调整了理解之后,有必要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反馈,直到确认自己对信息的理解正确无误为止。因此,沟通的成功需要必要次数的反馈成功。与信息的传递一样,反馈的发生有时是无意的。如不自觉地流露出的表情等等方式,会给发送者返回许多启示。因此,作为一个沟通主体,无论是发送者,还是接受者,都应该尽量控制自己的行为,使沟通中的信息传递和反馈行为处于自我意识的控制状态之下,以确保信息传递和反馈无错误或无多余信息。

  5,背景

  前面已经说过,沟通事实上总是在一定的背景中发生的。任何形式的沟通,都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有力影响。如据研究表明,配偶在场与否,对人们的沟通影响较大。在企业中亦如此,在上级办公室与在公众场所,采用的沟通方式是存在重大区别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沟通既是由沟通主体双方把握的,也是由背景环境共同控制的。一般认为对沟通过程发生影响的背景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5.1心理背景

  心理背景指沟通双方的情绪和态度。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其一是沟通主体自己的心情、情绪。当沟通主体处于兴奋、激动状态与处于悲伤、焦虑状态下,他的沟通意愿、沟通行为是不同的,前者往往积极、响应,后者往往不愿沟通,思维处于抑制、混乱状态,编码、译码过程受到干扰。其二是沟通主体对于对方的感受和态度。如果沟通主体双方是否存在敌意,关系是否友善亲密等等,都会影响沟通的进程与效果。沟通过程常常由于偏见与好恶而出现误差,导致沟通双方无法准确理解对方信息含义。

  5.2物理背景

  物理背景会对人们的沟通造成巨大影响,这已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所证明。如在一个五星级酒店里,人们会不自觉改变或调整自己的沟通行为。物理背景指沟通发生的场所。不同的物理背景往往造成不同的沟通气氛,特定的物理环境更是能造就特定的沟通氛围。

  5.3社会背景

  社会背景指沟通主体双方的社会角色关系,与对沟通间接发生影响的其他个体或人群关系。对不同的社会角色,当然应该有不同的沟通方法与模式。如上级可以拍你的肩头,但倒过来则要慎重。这是因为,对应于每一种社会角色关系,人们都有一种特定的沟通方式预期,只有沟通方式符合这种预期时,人们才能接纳这种沟通。这种角色沟通预期有时也造成沟通障碍,如下级往往对上级投其所好,报喜不报忧,给沟通带来负面效应。另外,事实上,某些并不在场的人或人群也会影响人们的沟通。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体会,上司在场与否,竞争对手在场与否,自己与人沟通的措辞、举止会有区别。同时,其他与此沟通间接有关的人群的观点、态度、势力,如对方的父亲是省长,或对方跟你的上司关系密切,等等,也会对人们的具体沟通产生有力影响。

  5.4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在现代信息经济时代,多文化沟通、多元化的集团企业、企业集团、跨国公司的跨地区、跨国家的团队沟通、集团化、全球化管理中,尤其引人注目。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张,越来越多的公司由许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组织起来一些工作,文化冲突问题增多,文化背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化背景指沟通主体长期的文化积淀,即沟通主体较稳定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心理结构的总和。由于文化已经转化为人们精神的核心部分而为人们自动保持,是人们思考、行动的内在依据,所以人们最初较少注意到文化对沟通的巨大影响。实际上,沟通需要文化背景,同时文化背景更是潜在而深入地影响每一个人的沟通过程与沟通行为。当不同文化在沟通中发生激烈碰撞或发生交融时,人们能深刻地感受到文化的威力。中国三资企业的管理者,对此大多深有体会。如东西文国家的文化差异造成他们在一起共事时产生不少沟通障碍与问题。

  6,噪音

  噪音是指干扰沟通正常进行的任何因素,因其较为复杂,将在下一文进行专述。

笑看今朝 2012-01-10 21:02 Says:
德鲁克管理沟通新论(四):一般沟通定义和过程

沟通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基本行为过程,人们具体沟通的方式、形式也多种多样。美国学者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什么是沟通,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关于沟通的定义竟然达一两百种之多。应该说,每种定义都从某个角度揭示出了沟通的部分真理。

  《大英百科全书》认为,沟通就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用视觉、符号、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或其他工具为媒介,所从事之交换消息的方法。”

  《韦氏大辞典》认为,沟通就是“文字、文句或消息之交通,思想或意见之交换。”

  拉氏韦尔认为,沟通就是“什么人说什么,由什么路线传至什么人,达到什么结果。”

  “决策学派”管理学家西蒙认为,沟通“可视为任何一种程序,组织中的一成员,将其所决定意见或前提,传送给其他有关成员。”

  而中国学者苏勇在其编著《管理沟通》中,从管理的角度,特别是从领导工作职能特性的要求出发,吸收了信息学的研究成果,将沟通定义为“沟通是信息凭借一定符号载体,在个人或群体间从发送者到接受者进行传递,并获取理解的过程。”他说的沟通实际上是一般沟通。

  而美国学者桑德拉.黑贝尔斯、里查德.威沃尔在其最新的《有效沟通》一书中,则将沟通进一步定义为“沟通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过程。这种过程不仅包含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包含形体语言、个人的习气和方式、物质环境――即赋予信息含义的任何东西。”

  对于一般沟通的定义,纵观以上一些定义,笔者认为,最后一个定义比较全面、确切和具有代表性。一般沟通原则上完全可定义为:任何的一种信息交换的过程。沟通的过程必须由一些要素组成,沟通过程有失败与成功之分。从结果上讲,沟通存在着有效沟通与无效沟通两种沟通。

  综合以上各种理解和定义,笔者可以将一般沟通科学定义如下:用任何方法或形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如人或电脑)传递、交换或分享任何种类的信息的任何过程,就叫做沟通。如果传递、交换、分享成功,则沟通成功,该沟通是有效沟通。如果传递、交换、分享失败,则沟通失败,该沟通是无效沟通。在组织内外部,沟通存在着正式形式与非正式形式,也存在着不同的沟通层次和内容。沟通的内容和形式和载体、渠道都是多种多样的。

  如以沟通的内容为例。它既可以是某一件事实,也可以是某一种情感,也可以是某一项命令,更可以是某一种意见、看法,或是某一个观点或思想,当然也可以是某一种情绪,不一而足。

  又以沟通的渠道或信息载体为例。它既可以是以语言为载体,又可以是以非语言为载体。语言载体又可以细分为口头语言载体和书面语言载体。而口头语言载体又可以分成更多的具体形式。如演说、私人谈话、正式会谈、小组讨论、捎口信、口头命令、电话、电话会议,录音带、可视电视对话等等。书面语言为载体又可以分成备忘录、信件、内部刊物、布告、文件、等等。随着通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更出现了幻灯片、投影、VCD、CD、电子邮件、电子会议等等诸多新的沟通途径。

  上述的还仅仅是语言沟通。在现实生活中,更大量的存在的是非语言沟通。一个眼神,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简单的身体姿态,一件衣服,一个特别的位置,一件物体,等等,诸如此类的众多非语言途径,都能构成沟通。

笑看今朝 2012-01-10 21:00 Says:
德鲁克管理沟通新论(二):管理沟通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企业管理沟通虽然如此重要,讫今为止,对它的研究却不理想。由于时代、经济背景不同,在以往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中,管理沟通一直没有获得独立和显著的研究与关注。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有所改变。七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一些管理学者开始从组织行为学研究和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引伸出组织沟通研究,进而创造和发展出基本的管理沟通概念,并逐步细化研究,形成了沟通的一些初步理论。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信息学的出现和发展,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沟通学的理论框架。因此,真正的企业管理管理沟通学作为一门完全独立的管理学科出现在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中,至今仍只是刚刚开始。
  正如笔者所述,管理沟通学说的出现,是管理学理论在现代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理论发展的一种必然发展。事实上我们看到,整个企业管理学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的历史也很短,只有大约一百年的历史。这还包括了古典管理学的发展期在内。至于发源于美国的现代企业管理学,真正开始从经济学中分离、独立出来,世界管理学界一般公认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F.德鲁克在1954年《管理的实践》的出版为其标志。管理沟通学理论作为现代管理学理论在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理论、新观点,必然只能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到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经济时代时才能产生和发展。
  但这并不表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就一直没有任何管理沟通的研究和论述。其实管理沟通一直存在于人们的各种管理实践,管理沟通理论也一直以其它的名词或方式或明或暗地存在于以往的各种管理思想、理论中,大量渗透和潜伏在管理的其它结构、功能元素中,如在管理的控制、领导、激励、员工关系、客户关系管理、企业文化之中。在本论文第二章的论述中,通过回顾和分析古典和现代管理学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以及其间各个管理理论对于管理的论述,就可以发现:管理就是沟通,管理一直与沟通紧密相伴。
  对于管理沟通理论的研究,在美国,最早的管理沟通论述见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由Gerad M. Phillips所著,于1982年由Macmilaan Publishing Co.,inc.New York   出版的   《communicating in organizations》;由Richard C. Huseman等多人所著的《Business Communi-cation,strategies and skills》second Edition一书,由The Dryden Press 1985年出版。
  在中国国内,以管理沟通为研究中心的专著出现时间更晚,而且一直以译著和编著为主。可查资料表明,译著及编著最早均首见于1997年。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原文版书《Effective communication》(written by Ron Ludlow and Fergus Panton,published by Prentice Hall),译作《有效的沟通》(朗.路德洛,费格斯.潘顿合著)。1999年又出现两本较好的译著,一本是由加拿大人史诺加编著、温厉女士编译的《管理沟通案例》,一本是由美国人迈克尔 E.哈特斯利等人著的《管理沟通:原理与实践》,两书均由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在编著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管理沟通》,申明、姜利民、杨万强编著,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年出版;《管理沟通》,罗锐韧、曾繁正编,红旗出版社1997年出版;《管理沟通(工商管理硕士教材)》,苏勇、罗殿军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等等。
  在中国最新出版的管理沟通专著也有一些,但仍然比较少见.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国际通用MBA教材配套案例---管理沟通案例(英文版)》的引进版;2000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商务与管理沟通(原书第5版)》,该书著者为美国学者基蒂 .O. 洛克;由华夏出版社于2002年8月出版的原著者为美国桑德拉.黑贝尔斯,里查德.威沃尔,译者为李业昆的《有效管理沟通》第5版,此书为中欧—华夏新经理人书架系列之一;《经理人员的沟通》(Communication for Manag-ers)英文版第6版,此书由美国人Norman B. Sigband   ,Arthur H. Bell 合著,由加拿大毅伟管理学院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共同策划推荐,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标明为国际通用MBA教材;2001年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管理沟通》,主编为陈春花;2001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群体与团队沟通(原书第3版)》,由多人编译,原著者为美国学者Lumsden, G.和Lumsden, G.等等一些著作。
  由上可见,虽然国内外对于管理沟通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国内外大学的管理学科课程设置中也广泛增加了管理沟通课程,但笔者认为对于管理沟通的研究仍然处于比较零散、缺乏体系、不够深入系统的状态。以号称国际通用MBA教材,由加拿大毅伟管理学院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共同策划,推荐的《经理人员的沟通》英文版第6版内容为例,即可管窥当今世界管理学界在管理沟通上所处的研究水平。该书封二推介文字中说:〝在美国,沟通课程已经成为MBA学生学习科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本书包括沟通的概念、商业写作、备忘录和信函、岗位沟通、报告和建议等内容。其中,着重叙述了如何进行商业沟通,如何构思并有机地进行写作和发言,如何运用沟通技巧达到最佳效果,如何运用不同的沟通风格去适应国内及国际环境中不同的对象,以达到不同的目的等一些内容。本书还就9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新问题,如沟通革命,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合作中的沟通等进行了阐述。〞笔者总结目前所见资料,认为目前管理学界在管理沟通研究上已经取得以下成就,并仍然存在以下理论空白与不足。
  至今为止,管理沟通的研究已经取得以下一些积极成果:一、初步探讨和定义了沟通的原理,定义,类型及模式;二、初步阐述了沟通在企业或组织管理中的意义;三、区分了人际沟通与组织沟通,将两者区分开来分别进行了一些研究;四、最大的成就主要还在于对沟通的一些基本和具体的途径,方式进行了祥尽细致的深入研究,如近年来对于倾听的研究,以往已经取得丰硕成果的对于阅读、演讲、谈判、会见、面试、访谈、会议、写作、身体语言、服饰、电话等等多种主要沟通方式的研究;五,由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空前发展,信息、科技时代的概念深入人心,管理沟通也已经对电子沟通与网络沟通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六、由于近年来团队研究的深化,有不少管理沟通研究者已经出版过团队沟通的专著,在任何管理机构均可以理解成为大小不同的团队的意义上来讲,团队沟通研究也是在管理沟通研究上的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进步。
  以沟通的原理为例,几乎所有的专著都对此有详细的论述;对于企业或组织中沟通模式或模型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个别一些大学管理沟通教材中,就把企业的管理沟通模型分类为五大基本模式,此研究已经触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对简单粗糙的文字定性研究的一次深化,因此也应该看作是管理沟通研究中一些有价值的进步。
  至今管理沟通研究仍然存在以下一些较大的理论空白和不足:一、有关管理沟通的模型的研究刚刚起步,如何将管理沟通的模式与总体管理模式匹配融合,即企业总体战略性的管理沟通模式的研究仍有等于深入;二、对于管理沟通的内容与方式研究还不够深入,尚未认识到管理沟通的内容和方法存在着不同的层次性,各种方法在整体上应如何配合,也研究不足;三、对于管理与沟通的联系与区别论述也还很初步,认识不到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沟通,因此也不能正确理解和阐述管理沟通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核心作用;四、对于管理沟通缺乏适当有效的定义,只是简单地把管理和沟通捏在一起,因而使管理沟通要么是内涵狭窄,要么是内涵太过宽泛,概念的定义粗糙模糊;五、最为关键的缺陷是,至今为止,所有管理沟通研究都只是把沟通当作一个管理的手段这一战术层次上来加以研究,而在笔者看来,沟通固然是管理中的一部分,但从更宏观的角度讲,沟通已经成为当今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和灵魂,在某种意义上来讲,管理就是沟通,因此,有必要在原有战术基础上,把管理沟通提高到企业管理的战略高度上,结合企业管理的其它方方面面,整体完整地来进行管理沟通战略的研究,在这一方面,管理沟通研究仍是一片巨大的空白,希望能够填补这一研究空白,是笔者写作本论文的主要初衷;六、对信息经济时代下的企业管理缺乏深入理解,对于通信、电子技术和网络带来的企业管理革命缺乏敏感和战略意识,正是在信息经济时代,笔者所认为的管理就是沟通才尤其显得突出,管理沟通的重要性也上升到企业生死攸关的战略高度。
  很明显,在新的信息经济时代,管理沟通已不再是次要的或无关企业全局的一个局部性、部门性质的技巧,而越来越多地和越来越真实地表现为就是企业管理本身,沟通的任务就是管理的任务,沟通的功能就是管理的功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管理沟通理论已经不能很好地胜任新的历史时期企业管理沟通的需要,新时期企业管理正在呼唤新的管理沟通理论,给企业的管理理论与实践带来创新和突破。正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完全有必要从管理沟通入手,对现有的所有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进行一次新的发展与整合,从而尽快找到一个能够充分适应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需要的理论,用于指导管理实践,其意义深远而紧迫。

笑看今朝 2012-01-10 20:58 Says:
德鲁克管理沟通新论(一):沟通是人类社会和企业组织行为中的基本行为

沟通作为人类社会行为中的基本行为,是人类社会之所以成为人类社会,并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因素之一。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社会;没有沟通,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不可能达到今天这种惊人的高度和水平。而在现代,企业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从事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人类社会组织形态之一。
  尤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惊人发展,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进入信息社会,人类经济开始进入信息经济时代,以信息与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知识资本,已经超过货币资本、土地和劳动等等生产力要素,正越来越明显地成为促进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综合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要素,信息(作为知识、科技与经验的载体)的及时交流沟通,日益成为许多企业获取经营管理成功的关键和决定因素。
  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信息、知识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信息、知识产业,并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正在或者已经成为拉动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强劲动力。同时,在传统非信息产业中,也由于越来越多地加入了新的信息与知识因素,而使以该传统产业内部发生了根本性的革命巨变。即在信息经济时代,一切产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变得越来越信息化了,信息化的理念和技术工具,改造了所有传统的产业,使各它们面貌一新。很明显,在信息经济时代,一个组织必须成为信息化的组织,一个企业必须成为信息化的企业,一个国家必须成为一个信息化的国家,一个社会必须成为一个信息化的社会。
  信息经济与信息化企业、组织的运行和管理,其关键是信息采集、掌握与信息加工处理。而信息采集、掌握与处理,都必须以信息交流即沟通为前提、手段和内容。信息的采集、传送、整理、交换,无一不是沟通的过程。沟通交换了有意义、有价值的各种信息,交换和传播了知识、思想、意见、想法和科技,从而使团队合作、组织协调、目标完成、资源优化组合、组织文化形成、发展、企业战略制定等等企业组织功能得以实现。而且由于沟通加强了企业、组织对所有能利用的各种资源的组合和优势配置,从而使相同的资源得以发挥出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效益。
  相应地,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现代信息社会,企业管理的本质和核心是沟通,管理的难度和难题也就是沟通的难度和问题。许多大企业和跨国公司,由于沟通的不足和失误,普遍地存在管理沟通的问题,因而使企业有限的人力资源和其它资源无法实现最佳配置,不仅产生不了合力,反而互相牵制,严重影响企业日常正常运行和发展前景。沟通的问题现在变得如此的多样和突出,以致于在现代信息化企业,离开沟通我们甚至无法谈论管理。  
  如果能从企业管理学专业的角度来深入分析,我们对管理沟通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理解会更加清晰。著名管理学家西蒙曾提出了管理就是决策。而笔者认为,管理与决策还不仅止于此:管理不仅是决策,而且还是沟通,决策也是沟通。西蒙提出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就是信息交流和处理的过程,而信息交流和处理就是沟通。从更细致的角度来思考,笔者把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企业管理细分为决策和执行两大部分。而对决策的执行,其实质是企业成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必然是自我沟通的行为过程。那么,决策是沟通,执行也是沟通,因此,管理的行为过程,也就是沟通的行为过程,管理的主要和核心工作就是沟通。
  当然,良好有效的沟通并不一定直接达成共识,决策和执行必须达成共识,但达成共识必须借助有效沟通。由于决策与执行过程中都存在微妙细致的沟通过程,因此笔者完全有理由认为,管理性质的沟通就是管理的本质与核心。在现代信息经济时代,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日益复杂和加快,全球化和信息化、知识化势如破竹,企业因此必须在更大的市场背景、更快速的环境变化和更加激烈繁杂的竞争态势下生存发展。同时企业本身的规模越来越大,内部的组织结构和人员构成越来越复杂,相关的企业、人群越来越多,对市场和企业自身的把握越来越困难,企业员工之间利益、文化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企业内外部人员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在增加……以上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依赖于良好的管理沟通来解决。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管理沟通逐渐引起了许多企业管理专家和企业管理者的关注和正视,是十分自然、正常和必然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