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25 - 1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 2025 - 1 «»

日志分类

存 档

日志文章


2013-02-03

现场是管理者最好的答案

nF}uR_OLS  
+xikL$L  
现场是管理者最好的答案 L md%W  
%QON%V]d  
-----论道中小企业发展 x!'(* *^b  
<lj<-!<h  
蔡炎军 &97~AJYY<x  
    近段时间,走访了几家百余号至几百人员工的中小企业,看到现场一片繁忙境况十分欣慰,正是这一些中企业额支持了地方经济乃至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看到现场十分粗放式的管理,又不禁紧锁眉头。 I,09fsm9vK  
“蔡老师,我不知道我的现场该是怎样的,但总觉得不该是这样的!”一家公司老总十分焦虑的说。 aA1wkrGgQ  
sAB.*RH  
是呀,我们的现场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不妨象剥桔子一样一层层分析吧。 `VtFLLt$=  
=k7 S7&t.  
一、企业家的学习力。据统计,中国的企业家平均每年读不到一本书。虽无法确认这种统计的科学性,但也折射出整个企业家群的精神思想的匮乏。 %>OM),F*.  
    我也曾去过许多企业家的办公室,背面一排书橱,前面大大的写字台,正面一幅字画。我也见过多期的企业杂志封面人物,一个正襟危坐的企业家背靠书橱,手里面捧着一本杂志,志满踌躇的看着镜头。其实上,许多书橱是装潢,许多论文是部下写得,许多职称是赠予的,许多学历是买来的。如果你与他们谈论管理,诸多次的成功经验使他们对你嗤之以鼻,他们不相信你所谓的管理理论。有一本写精益管理的书——《金矿》,我比较推崇,我或赠送或介绍我所认识的好几位企业家,只有一位给我回复信息,说对他的帮助非常大,其它的均石沉大海,偶尔问起也只是敷衍地说“看了、看了”,其实上我知道他没有看。做管理这么多年,我比较推崇精益管理和学习型组织理论,但是也鲜见能将这两种理论实践到位的企业。 =A$E,d5iB  
    看我们诸多的中小企业企业,组织学习恐怕十分稀缺,偶尔组织一次学习就找各种理由推脱。在一次培训课上,一家企业的副总当时就讲“蔡老师,我们也知道需要学习,但是我们太忙了”。当时,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我没有反驳他,现在讲来,如果你忙到连学习的时间都没有的话,你真该学习了,现在时代变化不是凭经验,凭三年前成功的经验就可以应对的,不学习就要落后,我们个人不学习我们就要被这个时代淘汰,如果我们这个团队不学习,我们这个团队就要被淘汰。 Rp. HN$W  
    由此,企业家不仅要自己学习,还要带领我们的团队学习,把学习当成我们企业成长的必要条件。学而后知,逐步感悟,才能知道我们的企业该是什么样子的,才能制定企业发展的战略。 6]]8q4  
亚里士多德的千年名言“优秀是一种习惯”,我们应该铭记。 [lA*8]f  
|;f-JaC  
`'tcPfu<5  
,5 OZt  
来源  世界经理人 VnwEC*\u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3) |  浏览(2244) |  收藏
一共有 3 条评论
笑看今朝 2013-02-03 19:53 Says:
四、“现场是管理者最好的答案”。这是我在一本精益书籍上看到的一句话,它道出了管理的精髓。现场是企业获取利润的源头,现场管理的好坏,折射了管理者的水平,当然这个“现场”包括企业所有的管理场所,不仅是生产现场。很难想象一个脏乱差的现场能培养出优秀人才,生产出优秀的产品的。我们诸多的中小企业老总、副总都是从其它大企业跳槽出来的,也从事过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丰富,但是没能超脱原有企业的管理窠臼,依旧沿用原有的方法运作管理,这是我们要规避的最大陷进,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人、事、时、地、物都发生了变化,以往在某个时段成功的方法技巧在另一个地方、时段就不一定会完全适用。有位老师曾在一次培训课上讲过:“我们这些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反思,为什么要离开我们曾经工作过多年的企业?我们创立了新的企业为什么不能规避原来企业的弊端,建立一种全新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呢?”现场是鲜活的,是会说话的,如果我们的企业管理者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的企业就会可持续的健康成长。
    曾参观一家企业,他们的管理理念是:“我们的企业有两条生产线,一条生产优秀的产品,一条生产优秀的人才。”当时见到后,对我震惊很大,这家企业的管理理念是绝大多数企业所想不到的,如果这家企业能够践行不渝,这家企业一定会成长为令人尊敬的企业。我所研究的精益管理对现场的理解更精准,归结为现场管理的六大任务:品质、交期、成本、效率、安全、士气。可以说,每一项都是一个课题,需要深入细致的研究推进。可惜,我们很多管理者,只抓住了交期这一项或者说还不一定抓住了,其它的只是停留在嘴上或文件上。管理者要静下心来,培育一大批懂现场、理解人性的人才,通过现场提升促进系统管理的提升,人才必须经过自己的培育,虽然道路艰辛而漫长,也是需要、值得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培育人才的。
笑看今朝 2013-02-03 19:53 Says:
三、企业的学习力。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鼻祖彼得•圣吉曾经说过:“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得更快。”话是如此,彼得•圣吉在我国中小企业知道他的人还是寥寥无几。他总结了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经典五点:1、超越自我;2、改变心智模式;3、树立共同愿景;4、团队学习;5、系统思考。**涛主席提出要建设学习型国家,就是基于这种理论的强大生命力。近来我还要结合我们的中小企业研究这种理论,让我们的中小企业,知道它,学习它,然后实践它,促进我们的中小企业能够健康发展。企业的发展需要知识的,是需要按照最基本的管理理论去实践的,这是不法二门。
笑看今朝 2013-02-03 19:52 Says:
二、企业的实践力。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讲过:“企业管理是一种实践,不在于“知”,而在于“行”,衡量的标准在于绩效。”诸多诞生百年的基础管理理论,在许多中小企业尚无从实践。我给很多中小企业讲过“5S”理论,现场提问不知道什么是5S,偶尔回答的也是不确定的“打扫卫生?”,更不要讲TQM(全面质量管理)、TPM(全员生产维护)、TPS(丰田生产方式)、6δ等理论了……
    有位老师做过这样一个的比喻,一家企业就像一个成长的孩子一样。一个小孩,在长身体的时候拼命在吃,不管食物的质量如何,只要吃饱就好;长到6、7岁了,就应该上学了,虽然他还顽皮,还脏兮兮的,但是我们需要他健康成长;到13、14岁我们就要他上初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我们未来的希望;16、17岁我们就要他供上高中,积累沉淀思维的方法;19、20岁,该上大学了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抱负、有理想,能够造福一方的优秀人才,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企业也是如此,小企业就是一个小孩,发展的时候,市场就是食物,老总拼命在跑市场,在长大;企业存活十几年后,偶尔回头一看,怎么我的企业不是我想创立的样子呢?企业是否真的该整理、学习实践了?可此时我们觉得已无从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