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25 - 1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 2025 - 1 «»

日志分类

存 档

日志文章


2011-07-25

转帖:《数码相机使用.测试.软件.保养. 拍摄技巧的基础知识》

认识数码相机 <9 ja,RaB?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数码化产品。就像给计算机插上了翅膀,使其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方便,价格也越来越便宜。DIY们除了不断给机器升级外,也在不断尝试着新的玩法。给电脑加个手写笔,或来个君子动口不动嘴,或买个CDRW自己刻CD,再有的买个摄像头开个面对面的CHAT。什么都玩过了,现在该数码相机登场了。由于过去数码相机的价格太高,而且成像质量也不能满意,因此很少有人敢碰。但近来,由于技术的成熟,加上欧美市场的打开,厂商开始大规模生产数码相机,使现在百万级像素的数码相机跌破万圆大关,四五千元就可以买个百万像素的数码相机,而且成像质量绝对可以令人满意。买个数码相机将是DIY们的下一个选择。 (HDR4 qRE  
  一、基本知识 q{/GcizP  
cl"Ok<7m _  
  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在光学原理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将被摄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线通过镜头在焦平面上形成物像。但在具体成像中则因光敏介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传统相机使用的是分布于胶片上基于碘化银的感光化学介质。而数码相机则是采用了CCD作为记录图像的光敏介质,而CCD是通过光照的不同引起的电荷分布的不同来记录被摄物体的视觉特征。所以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可以直接输入到电脑中,无需购买胶卷,并且拍摄时可以随时看到拍摄效果,不满意可以立即重拍,从而比传统相机拥有节约成本、数字化方便、减少误拍等多项优势。 ^98_(Fiv28  
  数码相机的产生,主要是由于CCD电荷耦合器的发明。CCD实际上是一块布满光敏元件即电荷耦合器的感光板,数码相机用快门来激活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它们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将光照的强度转换成相应的数值。然后电信号被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进行处理,最后把得到的数字图像保存在存储器中。实际上CCD本身是不能分辨颜色的,所以在实际应用时需要使用色彩滤镜,一般就是在CCD器件的滤镜层涂上不同的颜色。滤镜上不同的色块按G-R-G-B(绿-红-绿-蓝)的顺序像马赛克一样排列,使每一片“马赛克”下的像素感应不同的颜色,当光从红、绿、蓝滤镜中穿过时,就可以得到每种色光的反应值。然后,再使用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就可确定每一个像素点的颜色。数码相机得到的图像其实就是一个数值的集合,所以可以直接下载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这里关键的一点是,光线要足够强。普通的数码相机特别是那些比较便宜的,当光线弱到一定程度时,就无能为力了。一般来说,光线越强越好。 YeL9l|eT 8  
  CCD生成的数字图像被传送到相机的另一块内部芯片上。该芯片负责把图像转换成相机内部存储格式(一般是压缩图像格式,比如说JPEG格式)。最后,把生成的图像保存在内部存储器中。  P2sj<BE  
  二、技术指导 XVHA'(qT?  
  1、 CCD和像素 LTM[[RKSm  
  对于数码相机而言,由于利用CCD电荷耦合器来感光。所谓像素即CCD上的感光元件,像素的多少直接关系着所射照片的清晰度,像素越多则图像越清晰。基本上数码相机的像素直接决定相机的最大分辨率,也就是分辨率的乘积等于CCD的象素。如130万象素的DC240物理象素点为1344×971,其最大分辨率为1280×960。不过也有例外,Agfa的ePhoto 1680像素只有130万,但通过其相机内制专利插值算法可以将分辨率提高到1600×1200。除像素外,CCD的另一个参数是量化bit数,决大部分的数码相机为24bit,Olympus的数码相机则采用36bit,使其在色彩效果和低亮度环境下拍摄的效果比24bit的相机略胜一筹。 7:CUGTk  
  2、存储器。 P2v]H)]  
  数码相机与普通相机的区别在于其摄入的图片直接存储在相机存储器中。就如胶卷有36张的容量一样,存储体也有容量限制,但规格要多得多,一般有2M、4M、8M、16M等。 ;jbG@J9  
  数码相机所能拍摄的照片数不仅取决于所用的存储体的容量,还取决于拍摄照片的分辨率及压缩率。由于不同的分辨率和压缩比例所产生的图像文件大小不同,因此,在同一容量存储器下,所能拍摄的照片数也不同。在高分辨率高画质的情况下,一般随机配的存储器只能存2到3张照片,而低分辨率经济模式下就可存上五六十张了。 #JL?!a  
  数码相机的存储器基本上有四类:SMARTMEDIA CARD聪明卡、FLASH CARD闪存、软盘、Memory Stick。 7Z&Lkt  
  SMARTMEDIA CARD也称为聪明卡,由于制造工艺简单,体积小(厚薄大小只有半张名片大小),而且还是有柔软可弯曲等优点,最初的数码相机都采用此类存储器。 Ni c(_  
  FLASH CARD闪存也称为COMPACT FLASH CARD,是利用FLASHROM存储体制成的半导体存储器。现在许多主板和显卡上都利用FLASHROM存储BIOS,以便于升级更新。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半导体内的雪崩效应存储电荷,不需要像EPROM那样用紫外线擦除信息,也不用如EEPROM利用12高电压擦除,FLASHROM可以直接利用读写电压直接读写,就像SRAM一样直接操作。工作电压主要有5V和3.3V两种,用于数码相机的基本上为3.3V的。而且FLASHROM已经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即COMPACT FLASH CARD。一般使用FLASHROM的数码相机基本上都支持COMPACT FLASH CARD,因此只要是符合COMPACT FLASH CARD标准的卡都可用于此类数码相机。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此类相机的兼容性,也方便存储卡的购买。 M3f^<.C8;  
  软盘是最熟悉的外存储器了,由于其价格低廉容易购买,SONY公司的中低档数码相机FD系列就采用了软盘作为存储器,直接在相机内建了一个软驱,由于设计完善,实际并没有使相机体积变大多少,解决了软盘读写慢的缺点。当然由于软盘容量有限,每张存储的照片数较少,而且软盘这类磁记录设备对环境要求较高,容易损坏,而且如果外出还要带上一大盒软盘,不太方便。 9(]Ialt7  
  MemeoryStick是SONY数码相机用的另一种存储器,其外观如一块口香糖,是以上几种存储器中最小的。 1n%Xw1 &)  
  SMARTMEDIA卡的价格低于闪存,但由于技术本身的缺陷,SMARTMEDIA卡的容量很小,一般为4M左右,目前最大的也仅32M。而且由于原先数码相机设计上的问题,许多相机不兼容8M以上卡,因此需要将相机送回原厂升级而且是收费的。FLASHCARD由于有统一的标准,而且其技术本身没有容量限制,可以像硬盘一样,只要体积允许,可以无限增大容量。现在最大的已有64M,此类数码相机也没有不能支持大容量存储器的问题。由于CF卡不仅可用于数码相机,其它如MP3播放器,移动式存储器也用FLASHROM作为存储器,随着生产CF卡的厂家增多,产量增大,其成本将会很快下降,除日本生产外,目前已有许多公司在韩国和台湾开设生产厂。现在国际市场上,SMAR***EDIA卡与CF卡的差价在10%以内,可以预见将来CF卡很可能成为主流外存,价格将会非常便宜容量又大。 U9V_uRz^@  
  3、对焦和变焦 Tk}riteZL=  
  对焦,是指将透过镜头折射后的影象准确投射到CCD感光面上,形成清晰的影像。普通的中低档数码相机采用自动对焦方式,自动调准焦距。高档的专业相机则保留手动调焦模式,不过对于非专业用户自动调焦也足够了。数码相机自动调焦方式一般分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所谓主动式是指相机主动发射肉眼不可见的红外光直接照射被射物体确定距离,然后调焦。这种方式调焦速度快,但容易产生误差。被动式则是通过影像的光强自动调整对焦,误差小,但对焦时间较长。 V W?d  
  为了能够拍摄出远方的景物或细节部分,最新出的数码相机都带有变焦功能。有光学变焦和数字变焦两种,所谓光学变焦,就是利用调节相机镜头的光学系统来改变镜头的焦距,焦距越长,被射物体在CCD上的投影就越大。数码相机都用放大倍数来表示,如:2X、2.3X、3X等,相对与普通相机来说,2X的大约为35-70,3X的大约为35-110。数字变焦是利用相机自身的处理器,将照片数据通过插值方式放大。但此方法是利用数学方法获得放大效果,实际并不改变照片的分辨率,因此不能通过数字变焦的方法提高照片的细节清晰度。如真要放大的话还是将照片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上利用专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处理效果更好。因此,对数码相机来说光学变焦系统才实际有用。当然,在价格上有光学变焦的数码相机要比没有光学变焦的要贵20%以上。 W@{+n  
  除正常拍摄方式外,许多数码相机都提供翻拍模式或称近距模式,主要用于对近距离物体拍摄,可以用来翻拍文章。正常模式下,相机可以拍摄0.5米到无限远的物体。在近距模式下,可以拍摄0.2至0.5米的物体,不过此时由于距离太近TTL(Through The Lens通过镜头)直接取景方式不能工作,可以通过相机自带的LCD显示屏来取景。外出查资料时,带个数码相机可以免去复印的麻烦,直接将资料翻拍下来,十分方便。 1 @d/h^o@[  
  4、输出 '7FL&r+  
  数码相机所拍的照片最终还是要存储在计算机上的,基本上所有数码相机都支持RS232串口通信方式,利用串口将数码相机存储器内的数据发送到计算机上。但由于串口的通讯速率低,传一幅照片至少要一分钟的时间。许多数码相机厂商都在新产品中增加了USB方式,使数据传输瞬间完成,一幅高质的照片只要10秒就能完成传送,而且可以通过USB口直接用计算机控制相机拍摄操作。 TGh c3P^  
  除此之外,还有红外传输、存储卡示配器、PCMCIA读卡器等。利用存储卡示配器可以通过并口传输数据,使存储器像一个软驱一样可以在WINDOWS下直接读取资料,实际上作为软驱的替代品存储数据也很有实用价值。另外,许多数码相机备有视频输出方式,可以输出PAL/NTSC制式的视频信号,可以利用电视机来显示图像,非常方便。 Gh(}%C  
  5、外观 -&q)[@L   
  大多数中档商用和家用数码相机的外观都仿制普通傻瓜相机的造型,简单轻巧。也有些颇有专业相机风格等。 b6[$b  
  6、存储格式 49yvr#|"  
  为尽可能多地存储照片,数码相机所拍摄的照片数据基本上都以JPEG方式存储,并可选择压缩率,一般为1/4、1/8、16/1几种。有些数码相机为保证照片质量,可以以TIFF格式存储,如富士的DS-300,不过TIFF格式的图像容量至少1M以上,每次存储的照片数就少多了。另外,一些数码相机还使用自己开发的图像格式,柯达的DC260除使用JPEG格式外还可采用一种自创的图像存储格式——Flash PIX。Canon PowerShot系列直接记录CCD上的数据,图像文件大小只有TIFF的三分之一。 il#]`d  
  7、电源 w?Qy7*GjcL  
  数码相机大部分都使用4节AA电池,也可以使用镍氢充电电池。由于LCD是耗电大户,普通的数码相机在打开LCD时只能拍摄二三十张。新型号的机型提高了省电能力,可拍更多的照片。另一种就是使用锂电池,容量为镍氢电池的2到3倍,而且可以快速充电,使用更方便。 E2@0S*-r*  
  8、LCD vm0UVN'  
  LCD指数码相机上配的预览照片用的彩色液晶显示屏。由于成本原因,低档的像素在640×480左右的数码相机没有配LCD,只能直接用取景器取景。中高档的数码相机都配有LCD,基本上在2.0至2.5英寸左右。除LCD用于预览外,还有小型的黑白液晶显示屏,用于相机拍摄模式和信息的显示,便于操作。由于LCD是耗电大户,为省电有些数码相机可以关闭LCD显示,直接用TTL取景。另外,三洋的数码相机在设计时,给LCD增加了一个采光板,当环境光强的时候可以打开采光板,利用日光为LCD提供背光,节省相机电力的消耗。 )lD7f- Q  
  9、其它 n2Jt_l  
  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数码相机各有其特色。比如闪光灯,可以有多种闪光模式选择,还有为防止拍摄人像时红眼效果而设置的防红眼闪光模式等。比如镜头,有如普通相机一样固定式的,也有可以180度旋转的非固定式。比如佳能的数码相机还可以为每张照片附加语音说明信息。还有可以快速连拍,以每秒4张的速度连续拍摄3秒,对于拍摄运动物体的动作非常有用。比如柯达的DC260连拍时可以设置拍摄速度0.1-12张/秒,可拍2张中高像素或可拍8张标准像素。其它还有镜头保护功能、白平衡调整模式等就不详述了。 '+%#c3dd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14) |  浏览(17542) |  收藏
一共有 14 条评论
ljtao 2011-12-20 13:43 Says:
笑看今朝 2011-12-14 20:31 Says:
Quote:
引用第12楼初爬格子于2011-10-02 17:44发表的  :
老师讲的好,辛苦了,学生学习了


呵呵,黄勇老师客气啊。是俺转载地。

初爬格子 2011-10-02 17:44 Says:
老师讲的好,辛苦了,学生学习了
ljtao 2011-09-23 07:34 Says:
笑看今朝 2011-07-25 16:55 Says:
给摄影初学者的10点建议

一、保持相机的稳定
  刚学拍摄的影友常会遇到所拍图片模糊的问题,这是由相机的晃动引起的,所以在拍摄中要避免相机晃动。一般左手持机,将肘抵住胸部,或者是让身体靠着一个稳定的物体。使用长焦镜头,一定加用三脚架。按动快门的手法要稳定轻柔,整个人要放松,调整好呼吸后,屏息凝气进行拍摄。低视点拍摄时可采用坐姿或单膝跪姿持机,以增强稳定性。
  二、使太阳在你的身后
  摄影是光与影的完美结合,在拍摄时需要有足够的光线照射到被摄主体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太阳处于你的身后,并有一定的偏移。光线可以照亮被摄主体,使它的色彩和阴影变亮,轻微的偏移则可以产生一些阴影来显示出物体的质地和立体感。但应注意,取景时一般不要让自己的影子进入画面。
  三、拍摄样式的选定
  相机不同的举握方式(竖拍或横拍),拍摄出来的图像效果也不相同。竖着拍摄的照片可以强调被摄主体的高度(比如拍摄森林),而横拍则可以强调被摄主体的宽度(比如拍摄连绵的山脉)。但袖珍相机拍摄时应注意,别让手指遮挡了闪光灯。
  四、变换拍摄风格
  应该在拍摄中不断尝试新的拍摄方法或情调,否则看多了就会给人一种一成不变的感觉。个人拍摄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可以走到哪拍到哪,只要觉得画面富有情趣或是很有意义,你就可以随意发挥。比如说可以拍摄一些人物特写镜头、全景图像、不同气候中的同一场景等等。
  五、缩小拍摄距离
  有时候,并非要把整个人或物全部拍摄下来,对景物的某个具有特色的地方进行强调,反而会更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只需要离被摄物体近一些,就可以得到比远距离拍摄更好的效果。
  六、增强景深的视觉效果
  景深对于拍摄非常重要,每个摄影者都不希望自己拍摄的照片没有立体感,看起来就像是个平面。所以在拍摄中,就要适当的增加一些用于显示相对性的物体增加景深。比如要拍远处的山脉,可在画面的前景加上人物或一棵树。用广角镜头可以夸大被摄体正常的空间和纵深感的透视关系。
  七、正确的构图
  摄影构图中突出主体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主体居于画面的中心。由于被摄物体处于画面的中心部位,整个照片具有一种特殊的稳定性。但总是将被摄物体置于中间会让人觉得厌烦。一幅好的照片通常构图非常恰当,摄影中较常见的就是黄金分割构图,即画面被均分为三个部分(水平和垂直),然后将被摄物体置于等分线上或是交汇处。所以不妨用用黄金分割来构图,使拍摄多样性。
  八、捕捉细节
  使用广角镜头可以拍摄较大的场景,但是这样的拍摄会让你丢掉很多细节,特别是有意义的细节。所以有时候应该使用变焦镜头,使画面变小,能捕捉到有趣的小画面。
  九、预先调焦拍摄人物
  在拍摄人物时,可守株待兔,在确定拍摄位置和角度后,预先调节曝光量及焦距。力争在短时间内拍摄完毕,减少被摄者的紧张情绪,得到表情自然的照片。在多变的天气,光线也是变化的,因而有必要多拍些胶片,以便有足够的影像供最后选择。
  十、发挥镜头的最佳效用
  一般相机,在拍摄技巧上发挥最佳的光圈是5.6-8,把最大光圈向小光圈方向拨2-3档。保持相机的稳定,掌握正确的持机方式和身体姿势,选用较高的快门速度,如135相机100毫米镜头,最好用1/125秒速度。如果必须用较慢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则应使用三脚架保持相机的稳定,确保照片成像的清晰。不同色彩的镜头滤光镜能在景物的某些色彩之间产生清晰的色调差别。紫外线滤光镜能保护镜头免遭雨和雾气的侵扰,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小沿海地区和山区紫外线的影响。
笑看今朝 2011-07-25 16:54 Says:
怎样让你的图片更清晰?

三脚架的重要性
要拍摄清晰的照片,三脚架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没带三脚架的话,还有几个办法可以稳住你的相机。
好的三脚架是获取清晰照片的重要辅助工具。通常,三脚架越重,它的稳定性就越好。 但是一个过于笨重的三脚架却适得其反,因为人们大多是把它留在家里的橱柜中或者车厢内。 三脚架的大小应该取决于你所使用的镜头最长的焦距。比较重的三脚架一般适合400mm范围的头,而中型三脚架则配搭100-300mm的镜头,更轻一些的三脚架就和广角镜一起使用。如果三脚架的重量是你购买时考虑的首要因素的话,你可以试试碳纤维材质的三脚架。
三脚架应该是很好的摄影助手,它可以为相机和镜头提供一个稳固的平台。它具有令相机达到与地面水平的能力,同时又可以达到让你自如地观察相机取景框内的景物的高度。但是除非很有必要,最好不要拉长三脚架中间的调节杆,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它的稳固性。我通就尽可能地折叠起三脚架的脚架,而不是把拉长它们,有时甚至会干脆在相机前跪低膝盖呢。 可以说,三脚架离地越近,稳定性就越好。
使用三脚架最大的好处就是它可以令你工作地更加缓和和细致。你可以仔细研究构图,更容易地避免注意力分散的情况。而在实地拍摄时,我通常会将相机从三脚架中拿下,慢慢寻找最好的构图--然后再把相机装回三脚架中进行拍摄。
如果碰到不太方便用三脚架的情况,你可以另外找个可以支撑相机的物体----比如一个篱笆柱、建筑墙、摄影包,甚至是卷起来的茄克衫。如果是用长镜头的话,那么不仅机身,连镜头都要有个实物支撑才能保证稳定性。如果只能手持相机的话,那你要摆好平衡的姿势并确认你的重心不会歪掉。当一只手调节镜头时,另一只手就要抓稳机身。如果可以的话,可以试试俯卧的姿势,将手肘撑在地面上,或者是坐着时将手肘放在膝盖上。如果是站的话,我通常会将左手搭在右肩膀上,然后将左臂膀当成是拍摄平台。
即使装在三脚架上的相机也还是会碰到这震动的影响,通过快门线则可缓解震动问题。

滤镜
用了偏振镜产生出强烈的效果。要想获取最大的清晰度,就要保持滤镜的清洁。在用长镜头拍野外或者体育场景时,要保持清晰度,就少不了用三脚架。
滤镜是摄影师的宝贝,但同时它们也是麻烦制造者。它们很容易粘上指印、斑痕、灰尘等等 。每拍一张照之前,为你要用到的滤镜的里外侧都做个全面的清洁,是非常有必要的。用细纤布块或者镜头纸来清洁滤镜效果都很好。另外,为了避免尘土或者沙子会刮伤滤镜,在擦镜头你就先用吹气球或者软毛刷清洁一下。

速度
速度对照片最后的放大清晰度起着直接的作用。通常,ISO数越慢,图像就越清晰。ISO 25-100范围内清晰度最高,效果最好。

快门速度
当你拍摄的对象是静止的高山和建筑物时,快门速度的作用就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如果要表现拍摄对象的细微动作,比如拍一朵花在微风中摇曳的画面,一个调校糟糕的快门会拍得一塌糊涂。
物体动作越快,要求快门速度越高。另外,物体移动的角度也对快门速度的确定有影响。拍摄移向镜头 或者远离镜头的动作用的快门速度,应该比在相机前晃过的动作所用的快门速度要慢。
如果你想用1/1000秒或者更快的快门速度抓拍出足球飞过半空一刹那的情景,那么中速底片、镜头和光线等都是拍摄时比不可少的因素。这揭示了一个很明显的规律:要定格一个动作,和动作的速度、底片速度、镜头光圈的大小以及被摄体上光线强弱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闪光灯
闪光灯可以帮助相机拍出非常清晰的瞬间动作的照片。虽然大多数相机的闪光灯同步设置 是在1/60到1/250范围内,但其实闪光灯照射到被摄体的时间是在1/1000到1/50,000内的。正因为如此,你才可能把一只蜂鸟的翅膀瞬间的动作拍下来。

景深
你把镜头从f/4调到f/22时,清晰度会逐渐上升,还会令拍摄主体产生出从背景中分离的凸现感。 在人像照,人们通常会用长镜头和大光圈组合来拍。拍摄物体会在模糊的背景中清晰地浮现出来。相反,在拍风景照时,成功的照片则是将前后景色都摄在聚焦范围内,以融为一体。这就得用广角镜和f/22或者更小的光圈组合来拍了。 缩小景深非常简单。选用适合拍摄的长镜头,设置其最大的光圈,然后在离拍摄物体最近的可聚焦距离处拍摄即可。而要拉大景深,调到最小的光圈,用广角镜,并移到离物体尽可能远的距离拍摄。
 加大景深还很有学问。要达到最大景深取决于在拍摄场景中的焦点所在,你想得到大景深吗?那么就把焦点大致设在大场景的1/3处。令焦点前1/3和焦点后2/3纵深中的场景都非常清晰地被拍下来。这也是众所周知的超焦距了。

光线
不同类型的光线也会影响清晰度。对比的、强烈的或者有方向性的光线都比柔和的、 缺乏阴影的或者从前部打来的光线要清晰。在阴影和强光区域间有着很宽的色调范围,所以在两个部分中间的区域显得更加清晰。相反,在光线对比度比较低的区域中间的物体,或者是前 光照射的物体,拍出的色调就比较平淡。
对比度会影响清晰度,所以很多的冲洗照片的人都更喜欢光面纸,尤其是对那些在烟雾或者阴郁天气拍的底片。所以通常人们在形容光面纸显得更清晰的效果时都会用到“生动鲜艳 ”这个词


       如何调整显示器到最佳照片显示状态

要保证在自己显示器上看到的颜色跟拿去冲印店冲出来的大概一致的话,必须要做:校准自己的显示器。
(注:显示器与显卡搭配的无数种,并不都适合,只是一个经验值而以,大家可以照些方法多试,本方法通过柯达机,还没试过富士机)。这样调出来的在柯达机上洗片,基本差不了太多了。。
在说校色之前, 先说说调校显示器.
一. 准备工作:
1.这里说的显示器是CRT显示器,液晶显示器不适合用这个办法校准!
2.把显卡驱动升级到最新版本。
3.显示器的刷新频率比最高值低一点,比如最高85Hz,就用75。色彩设最高值,最好是32Bit真彩。
4.要有Photoshop.
5.电脑和显示器开机半个小时以上,以获得稳定的效果。
二. 调校方法.
1. 首先要确保显示器的背景呈中灰色。在桌上点击右键,单击属性进入显示属性,然后单击桌面标签,在背景中选择“无”,然后点击右下角的颜色,在显示的颜色对话框中键入RGB值为128,然后点击确定再确定。这样显示器的背景就是中灰色了。
2. 点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在控制面板的第一项就是我们用来调校显示器的工具Adobe Gamma, 双击Adobe Gamma进入调校程序。
选择“逐步”方式(我的photoshop是中文版,如果是英文版则选择Step by step),单击下一步,这时的ICC配置文件应该为Adobe Monitor Profile,如果不是Adobe Monitor Profile,继续第3步,如果已经是Adobe Monitor Profile,则进入第4步。
3. 如果ICC配置文件不是Adobe Monitor Profile,那么关闭Adobe Gamma,进入C:\WINDOWS\system32\spool\drivers\color,这个文件夹里都是ICC配置文件,按Ctrl+A选择全部文件,然后把这些文件都剪切到其他文件夹里暂存,然后立刻启动Adobe Gamma,这时的ICC配置文件就是Adobe Monitor Profile了。记住,剪切所有文件后要立刻双击Adobe Gamma,如果耽误了时间,则进入Adobe Gamma后的ICC配置文件是srgb color space profile,而不是Adobe Monitor Profile,如果这样,关闭Adobe Gamma,然后删除srgb color space profile,再立刻启动Adobe Gamma就行了。
4.选择Adobe Monitor Profile后进入下一步,按照图中说明操作。我的显示器是SONY 200GS,购买时间8个月左右,调节后的亮度值为25(每台显示器都不一样,我的数值仅供参考用。)调节好了以后单击下一步。
5.选择适合你显示器的荧光剂,我的是Trinitron。单击下一步。
6.用于激光输出照片和web,伽玛值选择2.2。单击下一步。
7.用于激光输出照片,色温选择6500k。单击下一步。
8.单击完成来保存设定。
9.把其他ICC配置文件剪切回来。
其他说明:
1. 这个调校方法不精确,只是做大概的调校,精确的调校需要专业软件和人员。
2. 低档的显示器会有偏色问题,在Adobe Gamma中可以通过调节显示器的色温来校正,不过对于没有经验的人来说还是不要调节为好, 嘿嘿, 所以有一台好的显示器是需要的。
笑看今朝 2011-07-25 16:54 Says:
如何防止相机晃动

      数码变焦往往能生成让我们满意的精彩照片,但它的长焦距同样也带来了麻烦,就是焦距越长,就越容易产生因相机不稳造成的晃动。由于相机的晃动,使许多本来很精彩的照片给破坏了,图像变得模糊不堪。图像放大倍数越大,模糊就越明显。

  当相机无法固定时就会晃动。有时候,这确实是你的操作错误造成的,但也有一些固有的客观因素,如细微的地震肯定会引起相机晃动(但可以忽略不计了),而且不管相机的支持看上去多么稳固,相机的内部装置也足以引起晃动。

  如果你采用一些措施,可以适度地减少令人心烦的相机晃动。若想生成较清晰的照片,我们就必须注意相机的使用技巧。如今,相机配置的多样化使相机在避免相机晃动具有了很多的选择。

使用三角架、同步快门线、自拍定时器等

  处理相机晃动的最常用方法是使用稳固的三角架。把相机放在稳固、平坦的表面,不要放在不稳当的表面或不平坦的地面上,否则相机会晃动,或在曝光时会移动。

  但使用三角架也不能完全保证拍出的照片都很清晰。风比较大时,也会破坏照片效果。附近车辆较多或满载货物的火车也会使地面晃动,进而影响置于地上的三角架的稳定性。相机内部的机械运动和人为的操作相机也会使置于三角架上的相机发生晃动。有时我们有必要在三角架上加重物以加大三脚架的稳定性,比如把一个盛满水的水壶或袋子悬在三角架中间。

  提到三角架和其它支撑设备,我们肯定会想到最常用的快门同步线。快门同步线的确能一定程度地防止相机的晃动,但不幸的是,现在的许多相机都没有了这个装置。还好,现在又多了一个遥控装置。它的工作也有一些限制。

  另外,你还可以用自拍定时器,那么自拍定时器又如何呢?实际上,每一款现代相机一般都配有自拍定时器,它的缺陷是拍摄移动对象时,是很浪费时间而且很难把握的,但在拍摄静止对象时,这种方法还是非常管用的。

  还有其它两种支撑方式,其中一种不需要电缆或远程控制,叫单脚架(姑且把它当作只有一只腿的三角架),还有一个可以放在你的胸部的胸架,可能感觉不大舒服,但这两种装置使用和携带时都比三角架方便,所以深受众多摄影师的喜爱。

用手拍照的正确姿势

  如果你无法把相机放在稳固、平稳的表面上,那必须手握相机进行拍摄,要尽量抓牢、抓稳。使用光学取景器时,把相机紧贴前额,戴眼镜的摄影者则要作一些调整,使相机与前额之间留一个食指的距离,最好不要把塑料或金属的相机部位直接与镜片接触,因为相机很容易受擦伤。

  接下来,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使双腿与地面成一个近45度角。另外一个办法是肩膀斜靠在一个牢固的支撑物上,比如树、或者背靠电线杆。而且你还可以考虑坐在地上,跪在地上,或趴在地上,用两肘支撑。

务必要用两只手握相机

  一只手握相机经常不太稳固。两只手一起握,效果要好得多。右手可随时进行操作,食指轻轻压在快门按钮上,准备进行曝光。在拍摄疾驰的对象时,按下快门时,千万不要犹豫,一定要干净利落,这样也可以减少相机晃动。

  这个过程很有可能会锁定焦点和曝光,因为大多数自动聚焦/自动曝光是通过激活快门按钮来启动相机处理器的。如果按下快门会锁定聚焦和曝光,你应学会对快速移动对象作出迅速反应,这样才会有时间完全按下按钮,及时拍摄照片。

  在使用今天的便携式相机时,我们一般都是松散地握着相机的左侧一面,由于镜头较慢,重量也较轻,因而这些便携式相机更易产生晃动现象。

  所以,左手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相机作旋转运动引起相机晃动。应该是从下往上支撑相机的底部或镜头和机身的下面,这主要依据于相机的尺寸和设计,最好的方法是手掌向上,托住相机的整个机身。

笑看今朝 2011-07-25 16:54 Says:
不同环境的拍摄技巧

夜景拍摄
  1.拍摄夜景主要是指夜晚户外灯光或自然光下的景物,拍摄时以灯光、火光、月光、霓虹灯、街道上穿梭汽车等主要光源。
  2.拍摄时,首先要保持夜晚气氛,保持灯光照射的真实性,要使用三脚架,快门线等附件,利用一次或多次曝光的形式。拍摄清晰景物时,须光圈小一点,快门放在B门或T门上,根据光的明暗去曝光.
  

雨景拍摄
  雨天是摄影者最不喜欢的天气,不论是在下大雨或下小雨,都很少人拿着照相机到外边拍摄景物,甚至有人认为雨天根本不能拍摄风光。
  大家都知道,有光线就能摄影。我们在晚上可以拍摄夜景,白天当然更可以拍摄雨景,而且可以拍摄有动态的雨景,就是雨天的晚上,也右以拍摄雨夜景。雨天的景物也有它独特的情调,何况雨天也是人们生活中必有的情景。为了反映更多的生活情景,丰富风光的内容,雨景也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拍摄题材。
  拍摄雨景时,为要在照片上表现雨景中的雨条,除了选择大雨外,还必须要有较深色调的背景作衬托才行。如果雨中景物的背景是天空,那么雨天的天空必须是白色的浓密云层,即使雨下得非常大,也因背景与雨条同是白色而不能显现。背景越近,雨条越易显现,背景越远,景物场面必然大,雨条也不易清楚显现。因此,拍摄雨景所取的景物范围不宜过大,更要避免白色的天空占据大部分画面,而影响景物中的雨条的表现。
  下雨时景物的光亮度,一般是比较弱的。因此,拍摄雨景时一般都要用较大的光圈及较慢的快门速度,才使雨景有足够感光为显出景物空间中还没有落地的雨条和能掌握雨中动态,应站在较高的位置拍摄。一般用1/60秒的快门速度拍摄雨景,就能显现出空间中还没落地的雨条,如果使用较快门速度拍摄雨景空间的雨条变较短,使用更慢的快门速度能获得较长的雨景,便景物中的动态可能就会不够清晰。
在小雨天气下拍摄景物,因小雨在景物中不够显现,故不能表现出雨条。但是,利用毛毛细雨在拍摄深色调的树林或山层,由于景物中没有阳光照射而尽是深圳特区色的物体,毛毛细雨在深色的物体间就会如雾层一样,显现出远浅近深的色调。如果取景范围不很大,以近处的物体明亮度作曝光基调,也能在景物中表现出如雨如雾的烟雨情景。

日出日落
  从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或在太阳即将西沉的时候,地面上都有一定的朝霞或晚霞遮盖着太阳散射的光线,而显现出一轮没有光芒散射的圆圆的太阳,这就是拍摄日出或日落的时候了。太阳刚出或刚落时,地平线上的天空常常会有一些逆光的有色云彩,我们可等到太阳云彩而没有光芒散射时拍摄日出或日落景色。这样,不但可避免太阳散射而底片上产生光晕,并可使景物的天空部分不至仅有孤单的太阳存在。
  太阳刚出或即将落逆照山层时,山层间因没有水的反光,就完全与有太阳的天空成为黑的色调的对比。因此,在山峦上拍摄日出或日落景色,只有在云彩遮盖部分太阳或在放大是增加天空部分的曝光,才可使天空与山层的色调较为均衡。
  在太阳刚出或将落的时候,天空没有一些云彩也是常有的现象。为避免天空过于单调,利用一些较为稀疏的树叶、枝干作为空旷的天空部分的前景,能帮助景物画面结构的均衡。但枝叶过多或过重,就会遮盖大部天空而影响画面的均衡。
  太阳的形象和色调在早晚是没有多大的区别的。如果要从照片上来区别日出或日落,应当通过景物和色调去区别,因为早晨地平线的天空一般都比较清朗,太阳上升时就会很快地散布射光茫。黄昏时候的地平线上天空一般都较为混浊,太阳离地平线尚远时就没有散射的光芒了。从色调来区别,早上天空色调偏红带黄,而黄昏色调带品红。
  因此,拍摄日出时,太阳刚升上地平线就应该立即拍摄,不能错过。拍日落就可以从没有光芒散射的时候开始,直到将进入地平线的时候为止,都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拍摄。

建筑物拍摄

  拍摄建筑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展示设计者在建筑规模 上,外形结构上都有很成功的设计,反映现时期的建筑风格。
  如何拍好建筑,摄影者就得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对象。
  1.拍摄建筑物时,由于现时期的建筑以高层为主,墙面多用于玻璃,要表现出建筑物的豪华气派,一般多使用 专业相机,镜头和胶片平面之间可以 作多角度的调整,照出片子来建筑物就不会有很大的变形.
  2.正面光拍摄建筑物接受平均照明,光线平淡无力,缺乏立体感。逆光可到阳光照射,不能显示建筑物的局部比鲜明立体感强,所以一般适宜于早晨拍摄。
      

       天空阴暗时如何拍照

     有些摄影者不喜欢在天空阴暗时拍照,认为这种天气光照不足,偏色,拍不出好片子。其实,阴天有阴天时的特点,了解其特点并灵活利用,也能拍出好片。

  特点1:由于阴天时天空中云层较厚,使得光线柔和,方向性差。源于这一特性,拍出的照片反差小、明暗交界模糊、阴影不明显。摄影师根据这些特点,可以拍摄一些需要表现细节清晰,层次丰富的题材,比如这种光线下拍摄人像就效果很好。阴天时拍摄的人像作品可以较好地还原人物面部的肤色,由于阴影不是很明显,所以可以使人物皮肤的质感得以很好的表现。同样道理,有些静物题材也可以在这种光线下到室外去完成。比如有些物体的表面十分光滑,反光性极强,类似于镜面,像不锈钢制品、汽车等。若在摄影棚里布光,对灯具的要求十分苛刻,而在阴天里到室外拍摄,有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阴天柔和的室外光线,就像为摄影师提供了一个超大的柔光箱,摄影师若能巧妙地加以利用,就一定能创作出层次丰富、影象细腻的好作品。

  由于阴天时天空中的云层厚,阳光在穿透云层时,一部分暖色光被云层吸收,这就导致了在用彩色胶片拍照时常会导致偏色,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滤镜加以解决,一般多用雷登81滤镜。雷登81包括A、B、C三种型号,其校正偏色的程度有一定的差别,具体使用哪种,需要摄影师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特点2:由于阴天时空气中水气大,物体上的反射光在穿越过一定的空间到达镜头的过程中,光量会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助于表现景物的空间感和距离感,而空间感和距离感正是摄影者拍摄风光作品时所刻意追求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摄影师一般要首先选择好一个前景,如果没有前景的衬托,空间感和距离感就会被削弱,整个画面的感染力也就丧失了。

  特点3:阴天时的光线偏暗,这时如果拍照,就要求摄影师要使用大光圈、低速度。大光圈可以使被摄物主体以外的景物虚化,从而创造出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
  有些摄影者认为在阴天时光线暗,应该使用高速胶片拍摄,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用法。因为高速胶片拍摄形成的影象反差小,颗粒粗,拍摄的结果,使得本来在散射光照射下就明暗不很分明的景物,影象愈加显得平淡无奇,所以要想弥补阴天反差弱的缺陷,就应尽量使用一些中、低感光度的胶片拍摄,以达到通过利用胶片特性来调整拍摄效果的目的。
  摄影师在阴天拍照时,常常会发现拍出的照片有时发虚,这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调焦不实、幌动。


  调焦不实:由于使用大光圈,造成景物在底片上成像的景深很短,特别是在使用焦距比较长的镜头时,情况更是如此。那么,摄影师在对景物调焦时,如果选择调焦点不正确,很可能就使焦点落在了主体以外,以致造成被摄主体不清晰,因此使用大光圈时,一定要选好调焦点。当景深不能涵盖整个被摄主体时 ,摄影师要明辨出被摄主体的哪一部分是最需要表现清楚的,比如在拍摄人像时,就常把眼睛做为对调焦点,而相对的其他部分则可以稍加忽略。

  相机抖动:因为使用用慢速拍摄,手持相机时极易发生抖动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要使用三脚架或独脚架,将相机支好后再进行拍照。如果现场情况不允许使用三脚架,必须手持相机时,则要注意持机姿势,要尽量将胳膊夹紧,以尽量减少相机的抖动。另外,这里介绍一种十分方便管用的应急方法——使用“豆袋”。豆袋可以自己制作,缝一个布包,里面装上大半袋豆粒,不要装太满,大小以放在包里不太占地儿,拿起来灵活方便为宜。拍照时将豆袋垫在合适之处,将相机放在上面,十分好用。

  景物幌动:使用慢速拍照时,很多人往往忽略了被摄物的幌动,其实在近距离或使用长焦镜头拍照时,景物的幌动对最后成像的影响极大,很多照片所以“虚”,其实就是被摄物幌动的结果。所以在拍照时一定要注意被摄对象的情况,以避免功亏一篑。

  阴天拍照时,要求摄影者要扬长避短,首先了解了阴天时光线的特点,再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发挥,往往能拍出一些好天很难得到的特殊效果。


     人像摄影

    人像摄影的用光或者说如何照明,既是一种基本功,又是体现摄影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内容。与调度人物的姿势、安排道具和选择背景相比,用光在人像摄影最终完成的影像上,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因为摄影本来就是在用光绘图。因此,摄影师们聚在一起,除了谈钱和相机之外,话题往往是使用何种灯具和如何用光之类的事情。

  提到摄影室的用光,就自然地会说到四大样:
  1、主光,即决定被摄者照明格局的首选灯光,而其它的灯光则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现代影室所用的主光通常是由柔光灯箱发出的。之所以采用柔光灯箱,是因为它发出的光线较为均匀,便于控制。所谓的柔光灯箱,其实就是把一只或数只灯泡放入一个箱体里,通过能使光线散射的柔光箱罩(一般由塑料或纺织品制成)对被摄者照明,箱体越大,灯泡越多,功率越强,照明范围越广。对于一般的影楼来说,口径为一平方米左右的柔光灯箱就能胜任了。其照明的距离和角度可根据需要进行任意调整,而曝光量的确定就以主光为依据。

  2、补光,也叫辅助光,顾名思义,它所起的作用就是对阴影进行补充照明,使阴影变得浅淡。其实,补光所用的可以是与主光同样的柔光灯箱,通过照明距离或输出功率来调整它与主光的光比。如果补光的曝光比主光少3挡光圈的话,其光比就是1:3,也就是说其结果将得到较深的阴影。如果补光的强度接近主光的话,比方说相差半级光圈的话,那么阴影部分就变得非常浅淡了。为了简便起见,补光的光源可以固定在天花板或墙上,只是通过调整输出功率的方式来控制阴影的深浅。至于怎样才能使补光取得与主光的最佳光比,则只能靠反复地试验。

  3、背景光。在大多数情况下,被摄者都与背景拉开一定的距离。由于光源的照明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明显地减弱,而背景比被摄者距离光源更远,所以背景的亮度要比被摄者暗许多。如果按被摄者的照明情况曝光的话,则背景就会显得更暗了,结果是被摄者看起来如同融入黑暗的背景之中。如果摄影师不介意这种背景效果的话,当然也就用不着背景光了。但是如果要想把被摄者同背景区别开来的话,则有必要对背景进行单独照明,于是就有了所谓的背景光。然而,背景光的运用要照顾到背景的色彩、距离和照明的角度等等,搞得不好就会弄巧成拙,因此,需要对背景光进行反复调整才能用得恰到好处。为了均匀地照明一个无缝的背景,有时会需要使用两盏灯。

  4、头发光。由于人像摄影技术的发展,所谓的头发光已由原来投射到头上的不那么自然的一束聚光,逐渐演变成为一只或多只更加宽广而柔和的灯光,不仅使头发避免成为漆黑一团,而且还能勾画出被摄者的轮廓,因而它又被称为“分离光”。这种用光方法现在已经使用得相当普遍,为此目的采用的是小型柔光灯箱或条型灯具。这种头发光还可以采用把一束灯光通过天花板反射的办法来实施,不过要注意控制布光范围,如果照射到鼻子上就不好看了。

  上述的4种照明是人像摄影用光的基本方法,这四种方法根据需要可以灵活应用,既可以同时使用4种或两三种,也可以只用主光加上反光板。至于使用自然光在摄影室或在户外从事人像摄影,所用的光源则是现场的自然光以及反光板,当然,也可以采取自然光与灯光相结合的照明方式。

  至此,也许所有的用光方法都涉及到了,这些方法可以说也都够用了,这是摄影师们的常规做法。但是,对于人像摄影来说,现有的照明方法所拍出的人像有时仍然让人感到似乎缺点什么,总之,一句话:不够精彩。那么,有何高招能够解决这个微妙的问题呢?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再用上一种光——强调光。

  强调光的功能就是为人像增添一点亮色,一种冲劲,突出被摄者的形态并增强立体感,或者引起人们对被强调光照明部分的注意。在摄影室中这种光通常都是小范围的未经散射的强硬光线,很有冲劲。由此可见,设置这种灯光用不着太大的花费,它甚至用一面镜子把其它的光源,例如一只便携式闪光灯,反射到画面中,就能起到强调的作用。如果使用闪光灯作光源,可以把它放在一个支架上,通过一只伺服开关,即光电启动器,使闪光与其它的照明同步。之所以要利用镜子,主要是为了控制强调光的照明范围。为了获得最佳效果,强调光通常从被摄者的侧后方发出,有时就会射入镜头,结果反而破坏了影像效果。因此,为了确保镜头不受眩光影响,在强调光与镜头之间应放上用黑纸板做的遮光片。

  强调光的强度一般并没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因为不同的摄影师所追求的效果各不相同,不过不妨以超过主光一级光圈的亮度作为试拍的出发点。然而即便强调光的强度与主光相同,它也会产生一种相当生动的效果,因为其光质比较强硬,而且其照明的角度使光线对着镜头反射。顺便说一句,如果以闪光作为强调光的光源,那么在测量强调光的强度时,应关闭在场的所有其它光源。

  抓拍和摆拍都是摄影创作的重要手段。在大跃进和文革期间,摆拍之风大盛,甚至在新闻摄影界也不例外。新时期开始后,思想战线讲求实事求是,摄影界开始贬低摆拍,乃至几乎完全被否定。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文化艺术多元化的发展,摆拍又得到应有的肯定。但在功利意识盛行的今天,摆拍似乎又走入歧途。

  其实,摆派和抓拍作为摄影艺术创作的手段,都具有它的特点和相应的生存空间。抓拍的特点是真实、自然,适用于新闻摄影,摆拍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更符合摄影师的情景、画面,适用于人像摄影、广告摄影等等。摆拍和抓拍既是对立的,有时又是统一的。

  所谓摆拍,就是摄影师根据自己的设想,创设一定的环境,设计一定的情节,让被拍摄者表演,最后由摄影师拍摄完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摄影师还往往充当导演的角色。很显然,摆拍的摄影作品往往具有更好的用光,构图,更优美的背景,更漂亮的模特,更戏剧性的情节。所以,摆拍有了很大的生存空间。

  比如在广告摄影领域,广告本身的特点就是要有强烈的视觉冲击,甚至并不拒绝夸张和做作,因此,摆拍几乎是广告摄影唯一的创作手法,这也是无可非议的。再比如在商业人像摄影领域,无论从大众的一般需求还是从摄影师的经营成本上,都要求在室内摆拍的形式。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们的摄影爱好者渐渐的对摆拍不甚了然起来,把摆拍扩展到了几乎所有摄影领域。而各种报刊杂志更是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摆拍作品,为摆拍作品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摆拍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也许很多影友以为,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还来讨论摆拍和抓拍的问题是多余的,是的,讨论摄影要不要摆拍是多余的,但是讨论摆拍的存在空间和艺术技巧则是完全合理的,也是完全必要的。


目前摄影界在摆拍问题上存在以下问题:

  一、摄影者的摄影目的不明确,或者说有的摄影者根本就迷失了摄影的目的。
  摄影界似乎比其他任何艺术团体更具有“上进心”,很多摄影者在学习了摄影不久,就一个心思想得奖、想出名,但艺术眼光的匮乏不可能让这些摄影者找到更多的戏剧性情景,于是摆拍成了最佳的选择。许多地方的摄影协会把摆拍作为进行摄影创作的最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手段。理论界也公然宣称,摄影必需要有“构思”,他们所谓的“构思”就是事先设计好画面和情景,进行“边导边拍”。有些影友出于对大自然的热爱,喜欢走走拍拍,不求出名,不求得奖,只求用镜头记录自然,感受自然,有人就贬之为“浮光掠影”,“没有深度”。

  其实,摄影本身的目的不外乎两类,一是对生活对世界的真实记录,二是对美好事物的刻划和再创作。比如新闻摄影用来记录历史,当然要绝对忠实于历史,而像大跃进时期的一些摆拍的新闻摄影作品,简直就是对历史的嘲弄。又如,民俗摄影,是对民俗民风的真实记录,而摄影者如果为了所谓的艺术创作,而自任导演,演出一场场假戏真做的闹剧,那就是对艺术的最大侮辱。不幸的是,这样的闹剧正每天在摄影界上演。

  二、表现手法粗陋,思维简单,缺乏想象力。
  很多影友并没有真正理解摆拍的优势所在,一味的为摄影而摄影,为摆拍而摆拍。所拍摄的作品既可以由现实生活中抓拍得到,又并不比抓拍得到的作品具有更好的用光、构图和动态效果。他们的表现手法也极为简单化,他们的逻辑总是这么简单:凡是婚纱就是美丽,凡是贫穷就是古朴,凡是怪异就是创新;拍小桥流水,就必需有姑娘阳伞,拍田园风光,就必需有黄牛老农;他们为了拍云雾,可以放火熏烟,为了拍民俗可以乔装打扮。当然还听说为了拍葬礼,还有让死人再葬一次的。那就是道德问题了,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很多影友缺乏生活积淀,所拍摄的作品不符合生活实际,而自己还自鸣得意。

  三、摹仿成风,摹仿之作大有用武之地。
  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内的几本主要摄影杂志上,在各种各样的影赛中,雷同之作比比皆是。希望工程热门,就满目的山区孩子渴望的目光,婚纱热门,就到处是手捧婚纱照骑着摩托兜风。你拍哈欠,我也拍哈欠,你拍喷嚏,我也拍喷嚏。

  本来摹仿并不是摆拍的过错,抓拍也可以摹仿。但一方面是由于摆拍的作品容易摹仿,另一方面摆拍这种创作形式又特别适合于去摹仿,再加上摆拍作品又大有市场。所以摹仿者乐此不疲。这样看来,有时摹仿甚至是摆拍的副产品了。

  如果要我把拍摄时的那种感觉用笔写下来,我真有些无能为力,因为我知道,那只是一瞬间即逝的感觉而已。我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梦想用相机变为现实。

  我喜欢梦想,所以我拍照时总爱跟模特说一种故事或气氛,这种气氛也许来自我的经历,我的梦想,我看到过的影像等等,所以又有人说我的照片太注重个人色彩,甚至于有些过于灰暗。


  我喜欢新奇的东西,所以每次拍完一组照片,我都会问自己:下一组照片是什么?答案是:不重复自己更不能重复别人。为了不重复自己,我都要去想象一个与众不同的场景.记得在拍摄一组具有文革时期气氛的照片前,我特地到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翻拍了一天的旧图片,寻找想要的感觉.在拍摄另一组"追踪"题材的照片时,我在北京站登上了一趟开往长城的列车.去寻找想象中的小站台。

  我喜欢那些有想象力的融有摄影师个人情感的图片,我不去强调图片的影像到底有多么清晰,也不在乎它的构图,我只想着这张图片不是我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影像。一张图片是否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是我衡量它的好与坏的标准。在拍照当中不存在任何规则,可以想得简单却拍出复杂的片子,也可以想象得复杂拍出的片子却很简单,好的片子肯定是最能打动观众的片子。

  照片把本来属于生活的片刻给定义下来.表达出拍摄者自己的思想、感觉。创造力在哪里产生呢?这个话题可能已有人写了跟河一样多的文字.我认为每一个人的脑子都像一个仓库.保存有你所有见到的、听到的、做过的以及后来跟个人经验混在一起的记忆,每个人都会有.差别在于每个人都会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他们的这种记忆。

  如果不是商业用途.我都会选择135相机去拍摄,我不想让相机阻碍我的思维发展.所以我的相机一般都设定在光圈优先.另加一只闪光灯。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摄影技术不重要。
  我很庆幸能有大部分的时间让我自由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影像.可是我却慢慢地有些逃不出自己过去的影子.我知道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有前辈增留下一句格言:“艺有法,艺物无定法”。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艺术之路。
笑看今朝 2011-07-25 16:53 Says:
详说数码相机的各种测光模式

测光的意义
有了光圈和快门的相机,具有控制入光量的能力。可是到底要进来多少“光”,才不会 Under 或 Over 曝光标准呢?过去在电子摄影科技尚未起步的阶段,相机的光圈和快门端赖使用者手动调整,类似现今“M”全手动模式。摄影师要想获得准确的主体光线,必须使用手提的测光表,量测光线以期达到准确的曝光效果。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傻瓜相机、数码相机,甚至高阶的单眼相机皆以具有 CPU 运算能力的测光技术,应用在现代机身上,使其对焦更快,测光更准,操作也更人性化。

TTL测光
在规格表上常见的一个名词“TTL测光”?这是一种以经过镜头的测光方式(英文:Through The Lens)量测光线的方法,简称为TTL测光。这项技术发展于1964年,主要的目的是在取代测光表这一类需要外带的测光工具。在摄影时,使用者半按快门之后,激活 TTL 测光机制,光线先经过镜头的折射,进入机身内的测光感应器,这个有点类似今日 CCD 感光器的原件,会将光讯号转成电子讯号,交于 CPU 运算之后得出适当的光圈和快门值。TTL测光的最大好处就是,所测得的光量,就是标准底片曝光量,特别适用于习惯在镜头前加装滤境,或是使用大型蛇腹相机等,透过 TTL 就不需要再增减曝光补偿,直接按下快门拍照。

四大测光标准

大多数的数码相机或传统傻瓜相机,都会在规格表之中罗列以下这四种测光模式:

中央平均测光

最广为采用一种测光模式,也是相机厂商内定之测光模式之一。这个模式是考量到一般摄影者大多习惯将对焦部位置于画面中间,因此负责测光的感光原件,会根据来自画面中央某一比例的测光值,搭配另外一搜集画面中央以外的测光数据,经过 CPU 对数值加权平均之后的比例,取得到拍摄的建议测光数据。以 Nikon 系列的相机来说,其著名的中央重点测光模式,以中央部位占75%(范围依照各种相机厂牌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余占了25%逐渐延伸至边缘。在一般正常拍摄条件下,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测光模式,但是果画面主题不在中央或是逆光拍摄,中央重点测光就不适用了。

中央部分测光

这种模式不同于“中央平均测光”是对画面占大范围的平均区域((约为 3~12%)视相机厂牌不同而有所区别)进行测光。中央部分测光模式是适合要求比较高的专业摄影人士的需求而设计的,可针对一些特殊的恶劣的拍摄环境应用之,能更加确保算出画面中主要表现对象部分所需要的曝光量。应用范围包括:舞台、逆光等场景中这种模式最为合适,不过由于区域测光(矩阵测光)模式的兴起,这种模式现在已经较少于相机中出现了。

点测光(SPOT)

为了克服中央平均测光的不足之处,厂商研发出此种点(SPOT)测光模式(1~3%),来避免逆光状态下对主体测光的影响;点测光的范围是以观景窗中央的一极小范围区域作为曝光基准点,根据这个区域测得的光线,作为曝光数据。这是一种相当准确的测光方式,但对于新手来说,怎样去区别一个测光点,变成了一个需要学习的技巧,错误的测光点所拍出来的画面不是Under 就是 Over,造成严重的曝光误差。由于点测光技巧,还可以用在日益盛行的数码相机“Macro 微距拍摄”上,因此初学者必须尽力学好这种测光方式,初步可以选则主景中的中间调来作为测光基准点。

区域测光(或称评价测光)

这种测光方式属于近代新开发的技术,约在 15 年前 Nikon 率先开发这种独特的区域测光功能,其余中央重点测光之最大不同点,便是它将画面区域成数个区域,各自独立运算后再统合整理,取得一个完整曝光值。早期的 Nikon 机种将测光区域区域成八大块,各自独立运算每个测光区所得的数值,并由相机内建的数据库来作曝光值的统合与判断。剔除画面中的边界值,例如OVER的部位,所求得的曝光值,不但具有准确的效果,连带着带动新一代相机自动化之发展。目前,Nikon 不管是传统相机或是数码相机多配备有 256区域区域测光功能,其它厂牌如: Canon、Minolta 也有类似的设计,不过相机内建之数据库与处理能力不同罢了。也就是说,区域测光的准确性,不仅在于所属的硬件能力,还在于背后的数据库大小与辨别能力。过去,Nikon 为求曝光准确度,在构建数据库时拍摄了近万张照片后,分析归纳其曝光数值,作为数据库判断的依据。经过使用者的验证,这种模式适合用于拍摄风景、团体照片等,实际上也是众多业余,甚至是专业摄影师于平时使用得最多的一种模式,特别是在拍摄顺光、前侧光,或者大面积亮度均匀的场景时最为有效。


测光的原理

测光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假设所测光区域的反光率均为18%来给出光圈快门组合参数。“ 18%”这个数值来源是根据自然景物中中间调(灰色调)的反光表现而定,一般白色表面可以反射近 90%的光线。标准灰卡是一张(8X10英吋)的卡片,将这张灰卡放置于主景同一测光处,则所得之测光区域的整体反光率就是18%,之后按相机测光所给出的光圈快门组合去拍摄,得到的照片就会是准确之曝光。
但是如果测光区域的整体反光率大于18%,例如对着一张白纸测光,按相机自动测光所给出的光圈快门组合去拍摄,得到的照片会是Under 的情形,白纸会被在照片上看来是灰纸。所以,拍摄反光率大于18%的场景,需要增加 EV 曝光补偿值。 同理,如果测光区域的整体反光率低于18%,例如对着一张黑纸测光,则得到的照片将会是OVER,黑纸也会被拍成灰纸(深灰)。所以,拍摄反光率低于18%的场景,需要减少曝光。
不过,现实的测光情况就没有那么单纯,复杂的自然界光影,光线和色彩等,往往会干扰测光的准确性。甚至,什么时候选择中央重点、点和区域测光?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曝光补偿?补偿多少?到最后都要依靠拍摄者自己去累积经验来判断。掌握测光基本原理和所用相机测光模式的区域范围、透过比较了解和实际操作对主景的拍摄比较能准确判断。
笑看今朝 2011-07-25 16:53 Says:
八个拍好数码相片的笨办法

      现在的数码相机功能越来越强大,有些功能甚至是专业级光学相机都不具备的,譬如说白平衡调节、包围式摄影、场景模式摄影、多点区域评价测光、多点对焦及偏移对焦等等,而且自动曝光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和完善,所以从道理上推论,似乎用数码相机拍出好照片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容易。

  要想拍出更多一点好相片,尤其是在恶劣环境条件下拍出好相片,这有赖于你对你的摄影器材的熟悉和深刻了解,能做到扬其长而避其短,还需要有点摄影基础知识和美学修养,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有经验的长期积累,功到才会自然成,所以并非唾手可得的易事。我在数码摄影方面还是个新兵,经验不多,碰的钉子却不少,拍得满意点的相片往往百不得一,认真回忆体会一下,也还能总结出一点东西来。下面一些“笨招”对于还在摸索经验的影友也许有点参考价值。这些笨招是:

多拍精选

  “多拍”,从宏观上来讲就是多实践,多积累经验。从具体来说就是不妨多试试镜头,以多为胜,多中选优,或者在探索出最优方案后重新精心拍摄某一场景。这是一个笨招,可确实是充分发挥数码相机优势的绝招,光学摄影友是没法学的。你看,光学相机摄影要用胶卷,当场没法知道拍得满意不满意,要洗出来才知道。以多为胜吧,必然要浪费大量胶卷,成本太高,所以光学摄影友往往是惜“镜”如金,轻易不按一下快门的,及至精思细量地抓住镜头拍上一张,回去冲洗后才能知道结果,如果不够满意那就难了,时过境迁想补救已来不及了,所以老友们常常感叹光学摄影是门充满遗憾的艺术。

数码摄影则不同了,影像现时储存在机内的磁性载体上,又可以现时回放观察,不满意消去重来就是了,这就是数码摄影的一大优势。所以我现在往往是先确定一个专题,围绕专题选定若干个场景,每个场景先围着它转几圈,拟出不同角度、不同光线条件(逆光、顺光、测光、补光等)下的拍摄方案,然后就毫不吝惜地猛拍一气,有时同一角度同一方案也重复拍上好几张,然后就停下来回放,不满意的镜头当场就删,往往十去七八,只留下两三张做初选成果。然后再拍摄下一个场景,依此泡制,直至完成一个专题。一般来讲,拍上二三百甚至四五百个镜头也不过就留七八十张回来。回来完后存入硬盘,再用ACDSee 放大回放,又删去一部分。然后用ACDSee的编辑功能回放做初步图像处理,一般一是纠正偏斜,二是必要时加以裁切以完善构图,三是用“自动级别”功能纠正弥补个别相片曝光上的不足。经过这道工序以后的相片就可以认为是初步成品了,再拿回到ACDSee上放大回放一遍,过于平庸的再删除一次,这样每个专题也就不过剩下二三十张甚至十几张了。

不要轻视对焦和测光设定这些基本操作

  对焦是摄影的最基本操作,可说是没人不会的,可是当我自检某些相片拍得不好的原因时,有时问题偏偏就出现在对焦这个环节上。如果你用的是全自动摄影方式,请一定做好半距锁焦,否则就可能因失焦而使主题模糊。 如果你用的是程序控制方式(program normal,半自动摄影方式的一种。它的特点是光圈和曝光时间是相机自动选定的,而测光方式、对焦方式和白平衡条件则是可以手动选定的),情况就又不同了。这个数码摄影特有的方式和功能,光学相机是没有的,如果你不善于利用它的特点,还像全自动摄影那样对待它,就有可能弄巧成拙,反而被它拖累了。

程序控制方式下的对焦方式通常有区域对焦、重点对焦、远景对焦、近景微距对焦等好几种,重点对焦时有的还可以将聚焦点改变至偏离中心的某个特定位置(相机不同会有不同的功能),所以你不能再以一成不变的简单方式来对待复杂的功能,而要善于根据不同情况应用不同的功能。一般情况下,对焦的默认方式是重点对焦,年前我去花市拍花卉,因为跳舞兰很小就凑得很近,但怎么拍都不够清晰,甚至出现失焦现象,后来才悟出是因为没有将对焦从默认方式改为近距方式所致。又譬如拍树荫下的人物,你就一定要注意采用重点测光和重(单)点对焦,还要注意拍摄主题的半距锁焦,否则你也很难拍出满意的作品来。

曝光时力求保持相机的稳定

  对于新手和老年影友来讲,有时相片影像模糊并不是由于对焦不准,而是因为相机把持得不稳。一般情况下,对于新手来说,当曝光速度低于1/60秒时己有可能影响成像的清晰。对于老手,如果曝光时间长于1/30秒而无依无靠时,一样也有可能出问题。要保持相机稳定,一是要持机姿态和力度正确,二是要按快门键的力度适当。要练出这个基本功看来似乎很简单,却非一日之功可得,人老了更可能怎么也练不出来了。那怎么办呢?我有几招笨办法:其一最简单,就是给身体或手找个依靠;其二,把相机皮带挂在脖子上,把相机向前抻至皮带拉紧,就形成了3点支撑,持相机的稳定度就大大提高了,我用这个办法在曝光速度长至1/8秒时还拍出过不少相当清晰的相片,你也不妨试试;第三个办法就是脚架加快门线(线控快门触发器),不过有的相机不具备快门线接口,快门线也相当贵,相应的有效替代办法就是利用延时功能。 如果你的相机有2秒延时功能就最好了,“脚架+2秒延时”就是最稳当而方便的办法。没有2秒延时功能也不要紧,就好用10秒延时,浪费点时间就是了,效果一样好。

 
不用和善用闪光灯

  有的文章介绍说,美国的摄影记者无论什么时候都用闪光灯,似乎闪光灯是不可缺少的,是拍好相片不可缺少的条件,可是我照猫画虎却屡屡失爽。仔细想想可能我是囫囵吞枣了,人家可能用的是外置大功率辅助闪光灯吧?! 以内置闪光灯而言,功率那么有限,光照距离和范围那么小,要想把较大范围内的景物都照到且光照均衡是不可能的,所以只宜于在需要突出特定主题时使用,这是我的第一点体会。第二,拿闪光灯在室内拍人物,往往影像平板,缺乏层次,或者因为光源单一而反差生硬,有时还会拍出红眼来,对于戴眼镜的朋友那就更难办了,往往拍得他两眼“银光闪闪”,漠无表情,而令我和他都懊恼不已。

  所以我自承无能,从光学摄影时代起就尽量迥避使用内置闪光灯,室内光线不足宁可使用夜景功能来提高感光功能。现在用上了400万像素级的数码像机,感光性能获得了极大提高,一般光线条件下都能拍出好相片来,更是变本加厉,把“强制不闪光”优先作为室内外摄影的一种基本手段了。但是这并不说明闪光灯就没有用了(光线太差时你当然还是非用它不可),只不过是把闪光灯的使用放到了第二位,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光手段就是了。譬如说在逆光条件下或是在阴影下拍摄人物时,用闪光灯就能大大提高影像质量,有时甚至还缺它不可。在室内摄影如果光源来向太单一,造成光影畸亮畸暗时,也需要用闪光灯来补光。这一类的用处还是不少的。

  

扬长还要注意避短

  数码相机的摄影响应比较迟钝,从按下快门到摄影启动的这段时间明显要比光学摄影长得多,所以拍摄运动中的物体时往往抓不住或抓不准镜头。相机有连拍功能的影友不妨用这个功能来弥补其不足。

要拍出好相片,首先要构图好
关于构图,已经有很多文章教我们如何运用黄金分割、井字格焦点等原则,用不着我这样的眼高手低者哓舌了。我只想着重补充一点,那就是画国画有一条原则:注重“留白”,也就是说不要把画面填得太满,这对摄影一样有用。

  对于构图,有的朋友喜欢将相片拍得对称性很强。对于我,除非是想突出表现摄影主体自身的对称性,否则我宁可偏移一点角度拍摄,因为过于对称容易给人“死板”的感觉。

  线条过于横平竖直容易流于刻板,要学会用另一组线条来打破主体线条的控制。
  色彩的运用很重要,但我觉得光线明暗及其对比是影响意境的更重要的因素。

  

善用摄影处理技术

  相片拍得再好,总会有缺陷。不要紧,图象处理软件可以帮你忙。现代摄影技术包含数据获取、数据(图像)处理以及数据储存与输出3大基本环节。未经处理的图像只是一个半成品,经过图像处理并储存或输出(如打印或印刷)的才是成熟的最终产品。我曾见到有的摄影比赛强调要用原始拍摄相片,不允许进行图像处理,我感到十分迷惘不解。 要知这对于使用入门级相机的影友是很不公平的,这种比赛实质上会变成变相的相机大赛,有意或无意地成为高档相机的宣传推销员。 摄影作品的水平应当综合表现在外业摄影水平和室内图像处理水平两个方面上。 图像处理的首要目的是提高摄影成果的还原度,并进而提高主题的艺术表现能力,所以不应加以排斥。譬如说这次三月影赛中广受好评的一幅作品表现了朦胧之美,我不知道这幅作品是否百分之百地真实再现了拍摄场景,但即使拍摄主体原来是清晰的,是作者用虚化(柔化)镜头的技巧将它表演成朦胧之美的,我想也不会有人因此去否定它的成功。同样的,用室内图像处理方法也可以同样可以将摄影主体虚化或称柔化,例如应用“滤镜”中的“模糊”或“柔化”功能可以轻易地达到同样效果,那又有什本质的区别而不准其入选呢?

最有名的图像处理软件有PHOTOSHOP和ACDSEE。ACDSEE功能简单些,但易学易用,我用它来作相片的宏观处理。PHOTOSHOP功能十分强大,但使用比较复杂(我也不期望能把它全部学会),我平常只用它的部分基本功能来对个别相片做细节的补充处理。

  一般情况下,在外摄成果输入电脑以后,我都会用ACDSEE把所有相片“过”上一遍。包括:
纠正偏斜。本来相片有点偏斜也不影响大局,甚至会另有情趣。但是除非是有意摆成某个角度的,一般我都会把无意的偏斜纠正过来,因为它不符合我们的视觉习惯,叫人看着“不顺眼”。纠正时通常以地平线或楼房等直线景物作为基准,仰拍或俯拍时平行线条会因透视原理向某点倾斜集中,这时就以相片中线为准。

  裁剪画面,把它裁成比较满意的构图。一般来讲,1600x1200像素已能满足家庭应用需要了,但对于可能需要裁剪的画面,我会提高用2240x1680的规格拍摄,裁剪后仍调整为4:3规格,以尽可能保证成像不低于1600x1200像素。
调整亮度和对比度。ACDSEE的“自动级别”功能是纠正亮度和对比度的很有效手段,尤其是低档相机照的相片往往感光不足,使用的效果更为明显,有需要的朋友不妨一试。"自动级别”后的缺点是:有时用后会出现轻微色偏。这时,包括原来就有色偏的成果,可以用“调整”项中的“红/绿/兰”功能来调节,提高相片的色彩还原度。

归入“软件”的范畴
然而物质到底是成功的保障,你技巧再高,没有一部好相机也仍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反过来也对,“软”“硬”件是互为补充的,不可偏缺),所以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在完成入门锻炼之后,你还是下决心升级一台高档点的相机吧。
笑看今朝 2011-07-25 16:52 Says:
数码相机摄影技巧

      随着数码的不断普及,数码相机(DC)已不再是罕有的物体。而数字化的今天,对人们在原来的拍摄技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初级用户反映:数码相机拍摄出来的图片暗淡,欠缺活力、噪点多、景深浅(特别在微距模式下)、偏色等。但摄影本来就是心灵与光线沟通的桥梁,要掌握传统拍摄技艺并非易事。下面就让笔者为大家简述一下数码相机在拍摄中必需注意的问题,同时也讲述一些拍摄前后的事项。


1、 浏览说明书
  很多用户都不喜欢厚而繁琐的产品说明书,一般买数码相机购回后都喜欢自行摸索。当然,在摸索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惊喜,但这会花费的不少时间,而且也不能以最短的时间系统了解你手中的产品的特性;如果看过说明说后再操作的话还可以避免一些错误操作。因此在初接触新品时,应简要先浏览一回厂家为大家用心汇编的说明书,熟悉一下数码相机的基本菜单与功能。以后再有所不明时也可以翻一翻它,会有所收获的。

2、 合理选用图像格式
  我们都很清楚,数码照片的质量与象素(分辨率)有关,象素越高图像质量就会越好。而经实际情况的推算,200 万象素的数码相机大约与 1200 dpi 的扫描仪拥有同等的数字影像撷取能力,而 600 万象素的数码相机则可视为与 2400 dpi 的扫瞄器同级。若只是使用一般的平台扫描仪进行相片数字化,那么数码相机只要 200 万 ~ 300 万象素就可轻易地胜过 35 mm 相机了。不过,如果输出 4"x6",约 A6 大小,使用 200-300 万象素足可满足一般人的需求。而若只是用于电脑72 dpi的显示器,要求就更低了,分辨率为1024X768,才约为80万象素,任何一台二百万级别的DC都可以游刃有余。因为数码相机储存空间有限,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分辨率,如:只用于PC的,对于本人的SONY DSC-S75一般使用1280X960;如应用于印刷,一般采用1600X1200;拍生活照时当然用2048X1536。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压缩标准也采用STANDARD,这可比FINE的压缩标准存多一半的图片呢!

3、 构图与思考
  对于摄影有一定了解的用户来说,都清楚明白准确构图的重要性。如:若不是拍摄特写,一般应把主体放在画面的1/3处,同时尽量避开杂乱的背景,从特别的视角来拍摄,尽量捕捉物体的细节与个性,利用一些斜线或曲线的背景构图会让整体画面看上去更为生动。

  另外,我们要善于运用二维的眼光观察。因为摄影只有二维空间,它通过透视关系(即光和影的造型效果为参照物)来表现空间感,不同于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三维人眼。不过,现时的数码相机绝大部份都有直观LCD取景屏,而且其视野率均在90%以上,有些接近100%,如S75就达99%。可以直截了当地观察到空间感和距离感是否足够,可做出及时的调整。不过一般的数码相机LCD的分辨率都比较低,清晰度一般不能令人满意,但笔都对S75还是挺满意的。可也不能迷信于它,因为在实际上使用中发现:在LCD中显示曝光轻微过度,在电脑的显示器中显示曝光量度刚好。这也是有部份用户总是拍出暗淡图片之因。   而且LCD耗电量也一直让"色友"们头痛,因此有不少"色友"在拍摄中还是习惯于使用光学取景器,就考虑到光学取景器的视野率只有80%-90%,而在拍摄近特写还要记得它可是旁轴的呀!当然,想拍出壮观的画面还得闭上一只眼睛,用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搭一个"镜框",把眼前的景象想象成一幅印在书里或挂在墙上的画……

  总之,相机是拍摄的结束,之前的过程才是关键。

4、 不要迷信DC的自动模式
  首先,和传统相机另一个最大的差别是DC有一个白平衡。这有点类似于传统摄影中的色温,也正是由于初学者没有重视这白平衡,所以才会生产偏色。DC一般都提供有自动、室内、室外、手动四种模式,初学者都信赖AUTO,可往往拍出的图片偏了某一颜色,只要我们细心注意LCD取景窗是可以看出的。当我们刚拍摄到某一实物,该实物一般偏重某一颜色,假如蓝色,这时DC的白平衡会自动偏向于蓝色,再拍摄其它实物时自然也是会偏色的了。这点虽然在LCD中会体现出来,但初学者一般都没发觉。同时,有些模式也不尽完善,如:SONY的DC在室内模式下都有"蓝色综合症"现状,因此我们还是尽可能使用手动白平衡为好。而且,还要密切留意LCD的色彩变化,一发现该白色的不是白色,就得重新对白色的实物取光修正白平衡。另外,有些数码相机也具备了自动包围式白平衡的功能,以便记录准确的色彩信息。

  其次,光圈、快门的控制。建议若有手动的也应使用手动模式,因为自动模式下通常拍出来的图片暗淡,特别是窗内,噪点也多。因为在室内拍摄时,DC一般会自动提升ISO值,如:SONY DSC-F505V在室内一般达282左右,而感光度与影像质量成反比关系,即选用的等效感光度越高,影像质量越差。这和传统感光材料的特性类似,只是在数码相机上这种特性表现更为明显。因为传统摄影中,我们通过选择不同的感光度胶卷或者通过"提速增感"来改变拍摄时的感光度,但是数码相机就不能这样做,它只能通过提高CCD的灵敏度以及电路的增益来提高CCD的反应速度,即牺牲滤波性能和分辨率指标为代价,这样做就会产生一个信号噪声的问题,并最终在画面上留下痕迹,这一点和传统的高感度胶卷的粗颗粒十分类似。所以在用数码相机拍摄时,若想获得好的成像质量应尽可能地选择低的等效感光度,或直接固定在最小值。

  再次,DC都有微距模式,而且数码相机的广角一般较大,达F2.0左右。在自动模式下,相机的程序也倾向于使用较大的光圈以缩短快门时间,防止震动。但摄影常识告诉我们,照相机镜头的收缩一般从最大光圈收缩两级左右拍摄的照片效果最好。尤其是在微距模式下,如:SONY DSC-S75在拍一些手机按键时,只有中间部份清晰细腻,周边的都带轻微的模糊。因此,我们最好使用光圈先决或全手动模式,使用较小的光圈以扩大景深。如果相机没有光圈优先功能,可以试着尽量提高环境亮度,让相机自动选择较小的光圈或者使用闪光灯,图像质量也能有所改善。

5、正确用光、与光线对话
  光是摄影的灵魂。因此我们要留心光线的变化,不仅是光的强度,还有光的方向,用心与光线对话。如:落日把晚霞染成红色,象征着浪漫;阴暗的天空呈现出灰色的冷色调,象征着忧郁;树荫中撤下一束阳光,透射出欢乐、愉悦的情绪……。

  分辨光的强度
  硬调光通常是由单一光源发出的,比如:太阳、聚光灯、闪光灯或单只灯泡。在这种照明下,被摄体反差较大,细节和质地被突出。你可以运用这种光线获得纪实效果。
与此相反,漫射光线产生的光质较软。室内间接的照明,户外的树阴和阴天时都属于这种情况。在这种光线条件下拍摄肖像和静谧的户外风景都是再理想不过的了。

  讲究用光角度
  用光的角度不同,被摄体的质感会相应地被强化或削弱,被摄体的形状就会被突出或被淡化。照片的基调是愉快的还是忧郁的,也会因用光的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从相机上方或后方(通常称之为正面光)投射过来的光线会降低被摄体的层次感,原因是正面光不利于营造高光和阴影。较好的选择是让光源偏于一侧,同被摄体成大约45°角的侧光,就可以很好地表现被摄体的形状和细节。
当光线从被摄体身后射来,正对着相机时就会产生逆光。拍摄对象在逆光中显得富于戏剧性。在拍摄肖像时,逆光在人物的头发边际产生漂亮的轮廓光。反差大的逆光可以产生剪影的效果。


  数码相机摄影技巧
  在传统摄影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也不容易掌握的色温问题,在数码相机中已不复存在,因为数码相机可以通过白平衡来调整解决,而无需考虑光源色温与底片的关系了。这又是数码相机的一大优点。   而数码相机比起传统感光材料,尤其是新的染料型感光材料,数码相机在曝光宽容度指标上并无优势,所以拍摄时的准确曝光仍是数码相机获得良好影像质量的基本原则。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数码相机对光线的要求更高,在室内拍摄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室内拍摄时若不可外另照明时,就应尽量使用闪光灯。

6、 几个误区


  习惯使用UV滤镜
  对于传统的摄影师,UV镜是必备之一。但由于DC光灵敏度区间向长光波端偏移,就是说对红光及红外光敏感而对蓝紫光(尤其是紫外光)并不敏感。所以在数码相机上加用UV镜将得不到所期望的有利效果,而光学性能不好的UV镜还会对成像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就,UV就不必了。

  三脚架已是昨日黄花
  别以为除了专业的摄影师或那些狂热的摄影爱好者,三脚架对于数码相机没有武之地。因为要拍摄清晰的图像,拍照时必须绝对握稳照相机,即使最轻微的抖动都会造成模糊不清的图像,而且对于这种结果我们往往束手无策,无法通过后期制作来消除这种影响。

  当然,用普通胶卷相机也存在这个问题,但是由于数码相机的光灵敏度低,并需要一系列的电路处理、存在快门延时的毛病,如:S75的快门延时近0.1S,比用快速胶卷的胶卷相机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在光线较弱时,更是如此。为了稳住相机,拍摄时应尽量夹紧胳膊肘,并应放置到人的最稳定部位--额头上,并轻轻地按下快门。但最好的办法是将相机装在一个三脚架上,或者将它放在一张桌子、柜台或其它不会移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拍摄特写或微距摄影时,使用三脚架会得到更好的拍摄效果。

  漠视后期处理
  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数字图像,只有极少数看上去是完美的,事实上,用普通的胶卷相机拍摄也是如此。 当然,数字图像的优势就在于可以进行后期加工,但有人会认为这已失去"保真"的真实含义了。其实它仍是在摄影创作的基础上,经创意构思,运用各种数码技术手段,将摄影素材优化或组合,从而化平淡为神奇的重新创作的艺术作品。

  只要适当利用图像编辑工具,诸如:PHOTOSHOP等等,你就可以让那些并不出众的照片变得颇具水准。你可以使曝光不足的图像加亮、校正色彩均衡,剪裁掉分散注意力的背景,覆盖住一些小的缺陷(比如反射光造成的热点),甚至将几张照片或图像进行合成(见图)。能够进行照片编辑是用数码相机拍摄的主要优点之一。

7、知识在运用中体现价值--运用在于实践
  不一定是"工多艺熟",但要想"艺熟"就必需要"工多",数字摄影也不例外。所以,尽可能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多拍一些照片。拍摄时,注意记录拍摄时所用的相机设置和光线条件,然后研究结果,看看哪种条件下哪种设置最佳。专业摄影师在拍照时对同一图像总要拍摄好几次,每次改变一下拍摄角度或曝光时间等设置,我们也应该这么做。大多数的数码相机都有LCD显示屏,你可以利用它轻松地观察并删除你不喜欢的图像,所以不必担心会因"滥拍"而造成存储量不足,尽管放心地去拍摄多种曝光的图像吧,这样,最终至少会有一张好照片。
笑看今朝 2011-07-25 16:52 Says:
  数码相机日常保养技巧

摄影的魅力在于那些光与影的搭配、组合决不是简单的一按快门就可以完成,需要多方面的技巧和全面的知识。当然不能强求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这些,但至少我们应该让手中的相机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不能因为设备的原因影响了照片的质量。数码相机作为摄影器材大家族中新成员,已经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但是由于数码相机构造比较精密,除了传统相机的物理、光学设备之外还增加了大量的电子部件。所以在维护上与传统相机有些相同也有所不同。我们在这里会为大家详细说明数码相机几大部件在使用和维护时应该注意的地方,为数字时代留下最美丽的风景。

首先要注意数码相机的存放

保存相机要远离灰尘和潮湿,在保存前,要先取出电池。如果数码相机长期不用时,应取出电池,卸掉皮套,存放在有干燥剂的盒子里。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放在能够控制温度、湿度的封闭空间。相机是精密的机器,放在平常的衣橱、柜子容易受到湿气的影响,虽然不致立刻损坏,长期下来也不是好事。能够保存在防潮箱中最好。存放前应先把皮套、机身和镜头上的指纹、灰尘擦拭干净。

其次在使用时要注意防烟避尘

数码相机应在清洁的环境中使用和保存,这样可以减少因外界的灰尘、污物和油烟等污染可导致相机产生故障。因为污染物落到相机的镜头上会弄脏镜头,影响拍摄的清晰度,甚至还会增加相机的调整开关与旋钮的惰性。在户外空旷地区,拍摄时风沙会比较大,可能会有忽然到来的狂风,由于风沙容易刮伤相机的镜头或渗入对焦环等机械装置中造成损伤,因此除了正在拍摄外应随时用护盖将镜头盖住,风沙大的地区最好记得将相机的护套带上。

第三,数码相机要注意预防高温

相机不能直接暴露于高温环境下,不要将相机遗忘在被太阳晒得炙热的汽车里。如果相机不得不晒在太阳下,要用一块有色而且避沙的毛巾或裱有锡箔的遮挡工具来避光,不要用黑色工具,因为黑色只会吸光,会使情况变得更糟。在室内时,不要把相机放在高温、潮湿的地方。

预防寒冷对数码相机使用也很重要。通过将相机藏于口袋的方法,可以让相机保持适宜温度,而且要携带额外的电池,因为相机在低温下可能会停止工作,这就好像在寒冷天气下要给汽车预热一样。将相机从寒冷区带入温暖区时,往往会有结露现象发生,因而需用报纸或塑料袋将相机包好,直至相机温度升至室内温度时再使用。除了结露现象,将相机从低温处带到高温处还会使相机出现一些压缩现象,肉眼不易看出,所以要注意不要使相机的温度在骤然间变化。

防水防潮是最不能忽视的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不排除有突发原因或者其他方面的因素,必须在潮湿环境下工作,这时我们一定要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确保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相机不受伤害或者少受影响。您可以随身带一个塑料拉锁链袋子,在非常潮湿或尘土的气候里,我们可以在侧面挖一个小洞刚好放得下相机镜头,然后把相机放在袋子里,不让雾气、湿气和尘土进入相机,会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如果不小心喷到水、淋到咖啡、饮料时,这时您要赶快将电源关掉,然后擦拭机身上的水渍,再用橡皮吹球将各部位的细缝喷一次,最后,风干几个小时后,再测试相机是否没有故障。

注意:千万不要马上急着开机测试,否则可能造成相机电路上的短路。

镜头

镜头是数码相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常暴露在空气中,因此镜头上落上一些灰尘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长时间使用相机而不注意维护镜头的话,那么镜头上的灰尘将越聚越多,这样会大大降低数码相机的工作性能。例如镜头上的灰尘会严重降低图像质量,出现斑点或减弱图像对比度等。另外在使用过程中,手碰到镜头而在镜头上留下指纹,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些指纹同样也会使取景的效果下降。

只有在非常必要时才对镜头进行清洗。镜头上有一丁点儿的尘土并不会影响图像质量。清洗时,用软刷和吹气球清除尘埃。而指印对镜头的色料涂层非常有害,应尽快清除。

在不使用时,最好盖上镜头盖,以减少清洗的次数。清洗镜头时,先使用软刷和吹气球去除尘埃颗粒,然后再使用镜头清洗布。滴一小滴镜头清洗液在拭纸上(注意不要将清洗液直接滴在镜头上),并用专用棉纸反复擦拭镜头表面,然后用一块干净的棉纱布擦净镜头,直至镜头干爽为止。如果你没有专用的清洗液,那你可以在镜头表面哈口气,虽然效果不比清洗液,但同样能使镜头干净。注意:务必使用棉纸,而且在擦洗时,不要用力挤压,因为镜头表面覆有一层比较易受损的涂层。

另外,大家千万别用硬纸、纸巾或餐巾纸来清洗镜头。这些产品都包含有刮擦性的木质纸浆,会严重损害相机镜头上的易损涂层。在清洗相机的其他部位时,切勿使用溶剂苯、杀虫剂等挥发性物质,以免相机变形甚至溶解。

电池

数码相机主要是靠电池提供电源,但如果你使用的是不匹配的电池或是不注意节省,电池就会在你没拍摄几张照片时耗京当然,电池最终还是会用完的,当你发现它们就快耗尽时,你就需要更换它们。

电池的保存、携带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刚刚买回来的充电电池一般电量很低或者无电量,在使用之前应该进行充电。充满电后的电池很热,应该待冷却后再装入相机。为了延长拍摄时间,拍摄过程中应该尽量不使用LCD取景器;减少光学变焦的次数;减少使用闪光灯的次数;要注意电池绝缘皮的完整性,一旦发现有破损应该用透明胶布粘牢。

在使用时我们要尽量节省电池用量。首先是尽量避免使用不必要的变焦操作,如果实在要变焦,建议您以移动相机的位置来得到相同的变焦效果!其次是避免频繁使用闪光灯,闪光灯是耗电大户,建议大家若非迫不得已一般不要使用。再者在调整图像时最好使用取景器,而不要使用LCD显示屏。LCD显示屏的能耗惊人,所以最好少用,因为普通的拍摄工作通过取景器就可以完成。当然也不能为了节省电量就将它封杀,比如在近距离拍摄时LCD显示屏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最后是记得在不使用数码相机的时候将其关闭。

对于电池的清洁,多数人并不太注意。为了避免电量流失的问题发生,请保持电池两端的接触点和电池盖子的内部干净。如有需要,请使用柔软、清洁的干布轻轻地拂拭。绝不能使用清洁性或是化学性等具有溶解性的清洁剂,像是稀释剂、或是含有酒精成分的溶剂清洁您的数码相机、电池,或是充电器。除此之外,在使用充电之前,请使用柔软干布清洁电池两端的接触点,尽量让电池两端接触点保持干净,这样就可以确保电池可以完全地充足电量。如果电池的电极有出现氧化的情形时,需将其擦拭掉,如果是严重的氧化或脱落的情形时,应该立即更换新的电池。

用正确方法充电对电池影响也很大,使用原厂的充电器和电池,将有助于电池寿命的延长。对于充电时间,则取决于所用充电器和电池,以及使用电压是否稳定等因素。如果是第一次使用的电池(或好几个月没有用过的电池),要记住,锂电池的充电时数一定要超过6小时,镍氢电池一定要超过14小时,否则日后电池寿命会较短。一般需经过数次充电/放电过程,才能达到最佳效率。且电池还有残余电量时,尽量不要重复充电,以确保电池寿命。如果你对一节镍镉电池充电,只充了一会就停止充电,然后再对它充电,这样做的话是不会将电池充满的。这就是我们所称之的“记忆效应”,这种效应会降低电池的总容量和使用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储电荷会越来越少,电池也就会用得越来越快。

另外,如果您打算长时间不使用数码相机时,必须要将电池从数码相机中或是充电器内取出,并将其完全放电,然后存放在干燥、阴凉的环境,而且不要将电池与一般的金属物品存放在一起。因为电池长时间存放在数码相机或是充电器内,可能会造成漏电,并且造成损坏等等问题。为了避免电池发生短路问题,在电池不用时,应以保护盖将其保存。存放已充饱电的电池时,要特别小心,不管是哪一类型的电池都一样,一定不要放在皮包、衣袋、手提袋或其他装有金属物品的容器中。

存储卡

对于数码摄影而言,数码相机的存储性能在摄影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存储卡是数码照相机上较贵的附件,必须精心保护。对存储卡漫不经心的使用、处理,将导致存储卡上存有的信息丢失,甚至于损坏存储卡。因此必须注意存储卡的维护和保养。

向数码相机装载或从数码相机内取出存储卡,都要在关闭数码相机的情况下进行。当存储卡正在工作时,不要试图从数码相机中取出存储卡,要注意装入的方位。对于指定存储卡,只能以指定方位装入数码相机;漫不经心地乱插只会导致卡仓和存储卡损坏。

我们在格式化存储卡时,也要注意,不同的数码相机对存储卡的格式化方式也有所不同。许多数码相机的随机存储卡在出厂时已进行过格式化,你在购买后可直接使用。格式化存储卡我们常用的是利用数码相机的液晶显示屏所显示的功能菜单来一步步进行,毕竟是这样可以更直观更简捷地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在格式化存储卡时,大多数数码相机菜单中所显示的是“FORMAT”,而有的数码相机显示“INITIALIZE”,这一点不要搞错,免得一时出错。而且在格式化存储卡之前一定要确保所被格式化的影像文件或声音文件已经保存到电脑上了,否则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另外,尽量避免在高温、高湿度下使用和存放,不将存储卡置于高温和直射阳光下。不对存储卡施重压,不弯曲存储卡,避免存储卡掉落和受撞击;要避静电、避磁场(如避开电视机、喇叭箱),在存放和运输途中,尽可能将已存放有影像文件的存储卡置于防静电盒中,将存储卡远离液体和腐蚀性的材料。平时不要随意拆卸存储卡,避免触及存储卡的存储介质,而且要经常对已拍摄在存储卡上的信息进行备份,以防不测。

液晶显示屏

彩色液晶显示屏是数码相机的重要的特色部件,不但价格很贵,而且容易受到损伤,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保护。

在使用、存放中,要注意不让彩色液晶显示屏表面受重物挤压,更要注意不要脱手将相机掉到地上以免摔坏液晶显示屏:彩色液晶显示屏表面脏了,只能用干净的软布轻轻擦拭,一般不能用有机溶剂清洗:有些彩色液晶显示屏显示的亮度会随着温度的下降而降低,这属于正常现象,不必维修。

在温度相当低时,液晶显示屏显示的亮度将会很低,一旦温度回升,亮度又将自动恢复正常;彩色液晶显示屏的背后有一个无法从表面看到的灯,如果彩色液晶显示屏显示的影像变暗,或显示影像上斑斑点点,或根本就不能显示影像,多半是灯泡老化所致,遇到这种情况一般只要更换相应的灯泡即可。

如果怕数码相机的液晶显示屏会被刮花或拍摄时沾上面油,可以贴上PDA用的透明贴纸,这也有一定的用处。
笑看今朝 2011-07-25 16:52 Says:
有很多朋友对什么分辨率和象素还有误解

所谓的数码相机的“象素”是指能在我们的电脑显示器上能看到多大“分辨率”的图片,意思就是这样。

那分辨率是什么?是你电脑上的显示尺寸,比如一般看网页用的是800X600或者1024X768

一部80万象的数码相机就可以照出 长度1024高768(分辨率)图片(意思就是说80万象的数码相机照片可以装满你显示器上的画面。

300万象的数码相机就可以照出 长2048高1536(分辨率)的照片。你就要拖动滚动条去浏览图像的各部分

400万象-500万象尺寸就更加大

象素是指图片的尺寸大小(和照片质量无关)

象素-分辨率=图片尺寸(别以为象素跟分辨是图像清晰度)

如果再不懂就看下面

200万象的相机照出的照片尺寸一般大(在显示器上看)

300万象的相机照出的照片比较大张(在显示器上看)

500万象的相机照出的照片(在显示器上看)很大了

1000万象的相机照出的照片(在显示器上看)大到不得了

意思就是这样~
你用一部200万象的数码相机能照出的最大尺寸(象素)是长度1600高1200的照片,传输输到电脑后用软件把图像放大到2048X1536你也能说这张图片是300万象的图片(这就叫软件插值)
有很多相机说(100万象插值到200万象就是这个意思)
比如富士的机很多都是300万象插值到600万象

其实放大后的图像质量就不如原图了,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那么你就了解到象素是什么了!


所以购买数码相机必须要看看你想买的机的照片画质如何

盲目的只看象素是不可行的。

只要是图像尽管是80万象数码相机照的,有软件就能放大到1000万象...2000万象....只不过你把放大后的图片看你会觉得.........晕

象素=图像有多大
质量?你自己去看你想购买的数码相机的照片如何了
比如两个不同品牌的400万象的数码相机,在相同位置,同样光线(完全相同的摄影条件下)他们的画质粗劣是不一样的。
那就是我们讨论的细节表现能力。

不是说象素大图片就会很好而不粗糙,照片质量和象素关系不大

质量得要看 镜头 CCD 以及颜色管理系统 输出的压缩率 等等 。
笑看今朝 2011-07-25 16:52 Says:
噪点测试软件(deadpixel)详解

现在最流行的坏点测试软件是deadpixel.这个软件不需要安装的,解开来直接可以用. 使用软件测试有好的地方,有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就是比较方便,简单.不好的地方就是容易被软件蒙蔽.漏掉一些点.

首先我们来谈谈我们需要拍摄怎么样子的测试图.我们所需要测试的是全黑的,而不是我们日常所拍摄的图,日常的图是看不出什么东西的.如果用软件测试,那么结果更加让人啼笑皆非(可能测试出几百万个噪点).那么为什么要用全黑的图做测试呢?是因为99%以上的坏点是那种不管什么条件下都亮着的点.所以我们用全黑的图来测试.

对于有镜头盖的机器而言,我们只需要盖着镜头盖拍.至于拍摄的时候的机器快门和光圈如何调整.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光圈开到最大,至于快门,我们所需要拍摄的测试图,其实不是一张,可能是一组.如果有兴趣和时间,建议拍摄快门分别为1/125,1/60 1/15,1/2,1s, 3s, 15S的图.如果时间紧,那么建议测试1/60和机器最慢快门的图.

拍完测试图之后,我们就可以来测试了.

如何用眼睛来看.这个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只要注意要用原大尺寸的图来测试就可以了.不要缩小来看.建议把看到的点圈起来,这样可以更加直观点.当然为了不破坏原图,记得要另存图片,而不是直接保存.

如果我们用软件测,那么我们在运行了那个DEADPIXELTEST之后就会出现下面的图.我们来详细的解释一下:

红色的圈是参数。60是噪点的参数,说明当一个点的亮度高于60的话,就判断为噪点。250是坏点的参数。

紫色是噪点数和坏点数的统计。下图是有168个噪点没有坏点

绿色的圈里面是噪点坏点详细的情况。type说明了是hot(噪点)还是dead(坏点),x,y是噪点的在画面上面的坐标。lum是亮度。

最后那个圈是噪点、坏点的放大图。

我们要做的是首先按browse按纽找到已经从DC导入电脑的测试图,然后按test.这样就会出现测试结果.如下图.

有的朋友要问怎么设置参数.是这样的.我觉得由于测试出来的点的.亮度我们可以看到,所以我们只需要设置噪点的参数.对于长时间曝光来说60这个参数可以不要改变.因为低于亮度60的点,其实拍摄夜景的时候几乎看不出来的.这是因为实际拍摄我们不可能得到全黑的点,图像总是有亮度的.但是对于1/125或1/60的图,我们完全有理由严格要求.建议把参数调整到1/或10.在1/125下面还是不能有肉眼可以看到的点.(一般亮度在20以下的点,肉眼几乎不能看到)

有的朋友要问,那么究竟什么情况下面我们需要换机器.

是这样的.如果测试下来直接得到有坏点,那么我想大家也知道怎么样了.
如果得到的是噪点,没有坏点.那么我们就需要进行分析了.

如果是长时间曝光,得到一些噪点并且亮度不是很高,而在1/60下面没有任何的点.那么我们可以询问一下相同机器的朋友噪点的情况.只要数目差的不多.那么就不要紧的.噪点每个机器都可能有的.这是正常的.

如果在1/60的快门下面也有点,那么就要看亮度了,假定亮度很接近60,那么建议还是去换机器,这个对拍摄出来的图有一定的影响.

有的朋友要问,他测试出来的点位置是固定的.那么是不是坏点.按照奥林帕斯网站上面的解释,噪点也可能是固定位置的.我觉得这可能是该位置的品质没有达到优秀的缘故(当然是合格水平以上的,否则我直接说是坏点了,坏点就是不合格的点).这在每台机器上面都可能有.不是个大问题.即使换机器,也可能遇到同样的问题.

以下的一些情况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测试结果

1 ISO, 一般测试噪点的时候我们需要设置图的质量为最高的JPG格式,并使用最高像素模式.至于ISO,测试的时候建议使用ISO 100,(一些机器比较特殊比如602,最低也只有160,那么我们就用最低的).高ISO会导致噪点的增多.有的机器在ISO 400的条件下面拍出的全黑的图,会星空点点的.

2 测试温度和开机时间.实际上CCD对温度还是比较敏感的.在夏天我们的测试结果就可能比冬天差一点.噪点或多一点.如果开机之后过很长一段时间在测试会比开机后直接测试来得多.这是正常的情况.

3 是否有降噪功能.在长时间曝光的时候,如果开启了降噪,那么噪点数可能会明显降低.就拿FUJI 6900来说就是因为没有降噪功能,才导致夜景噪点颇多的.有的机器可能在快门低于一定程度之后,降噪功能是自动打开的,比如602就是在3秒以上才自动打开降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