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25 - 1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 2025 - 1 «»

日志分类

存 档

日志文章


2011-01-26

轻舟已过万重山——杨村矿含硬夹矸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之路

“煤薄矸硬井深,百年求索无音。谁敢横刀立马?唯我采二大军!”这是团杨村矿党委书记李庆良在创建薄煤层综采60万吨采煤队动员大会上激情满怀而又恰如其分的借词感言。由此,杨村煤矿含硬夹矸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的雄浑乐章在百里煤海澎湃奏响…… bKWES%ZXc  
3n{\G 9  
掌声此起彼伏,誓言掷地有声。一幅幅雄伟的画卷在动员大会上展现,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一代代采煤人魂牵梦萦。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矿毅然攻克硬夹矸薄煤层综采的世界性难题,实现全过程机械化,实属难能可贵。 ?V9/O?<k  
p$j al\2  
它圆了杨村煤矿乃至兖矿集团几代人的梦想! XE5 FZ  
[2J\ >6  
一、几代之梦想 CMMd@O  
{~pO(  
寻梦——怀揣煤海冲浪的梦想,杨村人以豪迈的气魄发展薄煤层综采,涌动着领先世界的雄心壮志。 Q:e) ,o  
K^XScI0  
煤,这黑色的“金子”! ?9 ?=Mo[H6  
j[n\]zQkb  
早在20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被我们的祖先开始用作燃料,到汉代已普遍使用。南朝历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中记载:“县有葛乡,有石炭二顷,可燃以爨。”可见,当时用煤烧火做饭在民间已经普及。到晋代及十六国时期,采煤炼铁已传到边疆。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河水篇》记载:“屈茨北二百里有山,人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铁,恒充三十六国用。”说明当时用煤来冶炼铁的规模之大。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到中国旅行,从公元1275年5月到内蒙多伦西北的上都,至公元1292年初离开中国,游历了新疆、甘肃、内蒙、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浙江、福建和北京。他在各地看到中国人用一种“黑乎乎”的石头烧火做饭,还用来炼铁,感到很新奇,后来还把它带回欧洲——当时欧洲人都是用木炭作燃料,还不知道这种黑石头为何物。到16世纪,欧洲人开始用煤炼铁。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使能源结构发生第一次革命性变化——从生物质能源转向了矿物质能源,即由木炭转向了煤炭。工业文明的宏伟篇章也由此揭开。 9QiKAuE  
. y1nAh"  
或许煤的发现是偶然的,使用也是偶然的。露天中拣起一块把玩,不经意间与火接触便燃烧了起来。或许就是纯粹的自燃,被人们发现,被人们利用。但是,随后的工作却是刻意的,从石砸木撬到镢刨锨挖,从简单的露天挖到现代化的井工开采,变成了一项工作、一个产业,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强盛的巨大支柱。 *:tx#3b  
ZbA&Ie)  
或许,一部煤的开采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史的缩影。 S-Fl_1d8<Q  
jfD6{sMj  
但是,造物主在赋予人类聪明和灵性的同时,又表现出他小气、吝啬和缺少慷慨大度的一面。 {9pwF0  
1AbEgx*g(R  
煤,不可再生,总有一天会枯竭。 mJF$6/  
{LhmQ]S  
我们还担忧不起将来如果人类没有煤作能源时将会何去何从;但是,眼下我们不得不对于一个拥有几千人、上万人的煤矿在面临资源枯竭时作何抉择进行思考。 Vm7$[  
zk sAs c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正确的选择总属于那些站在高处牢牢把握现实并且能够拨开迷雾看清远方的智者。 !p2a00 |  
ESMy(`6   
兖矿集团就是这一时代的智者。面对现实,憧憬未来,凤凰涅槃般的追寻着。 *R3s:O^  
i?j(MK@  
兖矿的采煤 Y**5^$/  
6Lc[{Rc:  
孔孟之乡,桑梓之邦。坐落于此的兖矿集团更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丰富的煤炭资源造就了一座耀眼的煤城。 @ bS\w3e*  
XDDkSK[3Y  
作为共和国的骄子,1976年7月成立的兖州矿务局就是现兖矿集团的前身。成立之初,所属唐村煤矿、南屯煤矿、北宿煤矿生产工艺均为炮采,工艺落后、劳动强度大、工效低。 z%<3? "jd  
b{Tz\=j()  
1980年第一个综合机械化工作面的投产,标志着兖州矿区煤炭开采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兴隆庄煤矿、鲍店煤矿、东滩煤矿等大型、特大型矿井的相继投产,使整个矿区的年设计产能突破1300万吨,较最初翻了三番。 W9[X2yf9G  
+d$&(&Qy  
1992年8月兴隆庄煤矿综采放顶煤技术的试验成功,全面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多项技术处于国内国际领先水平。“兖州矿区煤炭综合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获煤炭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m`@*#A=  
h/-dd4[SO  
虽然厚煤层机械化开采在兖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薄煤层的开采,几十年来却一直是“外甥打灯笼”——照旧沿用着打眼放炮的落后模式,仅仅是在支护工艺上有过几次小的改进。 .Emj19B  
NWKx5d'?  
杨村矿的采煤 UF)RX%%Q  
Yt){wz0  
投产于1989年6月的杨村煤矿,是利用国家煤代油项目资金建设的,原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在投产最初的10年时间里,所开采的16上、17煤层为薄煤层,一直延用打眼放炮、人工攉煤的生产工艺。敢为人先的杨村人,始终以探索实施薄煤层机械化开采作为己任,先后探索出了炮落挡装、炮落铲装工艺,1995、1997年采煤一区先后创出了25.2万吨和37万吨的全国先进水平。 R?[afPa.T{  
K={Y1sY| r  
1995年经当时的山东省煤炭工业管理局批准进行技术改造后,杨村煤矿一跃成为一座年产原煤120万吨的现代化大型矿井。新划入的3层煤采用先进的综采放顶煤生产工艺,使矿井产量翻了番。尽管如此,在兖矿集团,杨村煤矿在产能上还是属于“小老弟”, 但因其拥有薄煤层炮采、厚煤层综放和特殊条件开采3种开采工艺,却成为当时兖矿集团开采工艺最为复杂的矿井。 > pDbTK+  
zRX1\[  
综采放顶煤技术的应用着实让杨村人风光了一把,矿井连续5年产量突破120万吨,成为兖矿集团人均利润贡献率最高的矿井,昔日的矿区“西伯利亚”转眼成了美丽的“后花园”。 t?Y=-aX2  
tNWF!L;q  
近年来,厚煤层资源逐年减少,加上村庄下压煤、河下压煤,矿井生产接续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加之薄煤层开采劳动强度大对职工身心的不良影响,薄煤层高效综采愈发迫在眉睫。 hQ;wN2vp\  
!?dF,&7]  
大锨攉出的“辉煌” - k%17  
NkAO)G34?  
上世纪90年代时任兖矿集团董事长的赵经彻在谈及杨村煤矿薄煤层达到37万吨的全国先进水平时,感慨地说:“这是用大锨攉出的辉煌,其难度不亚于厚煤层综采400万吨的产量。” :i\ Qu ^  
MgCwy3+!  
现杨村煤矿圣杨木业公司总经理郑海运和准备一区党支部书记马保庆搭档带领采煤队在1996年曾经创出过薄煤层炮采37.8万吨的纪录。“那个时候就是人海战术加上加班延点,职工也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奉献。为什么当时采煤、掘进出了那么多劳模,就是当时那样干出来的,安排的任务完不成都不上井,干不完活不交班,就是凭着这种毅力和精神。”说起当时创高产的情形,马保庆的脸上写满了自豪。 w=]XwYN20  
;\@&_f  
虽然创出了令全国同行瞩目的成绩,但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痛的。就在创高产的最后阶段,一起事故抹杀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要不是出了事故,郑海运的全国劳模就评上了,当时都已经推到了省里了,可是恰恰就在开会的时候发生了死亡事故。”马保庆惋惜地说。 { zze|Cv  
%>a|B<0  
膝盖上的“水袋” b+[]lk  
cC 0 :  
双膝跪地,两手前伸,蜷伏着身子,扒着满是煤渣的底板,向着采煤工作地点爬去。这是在高度不足1米的炮采薄煤层工作的矿工特有的前行动作。碰上工作面更矮的区域,就是跪着、坐着也直不起腰和脖子,一个班下来,头上的安全帽不知要碰顶板多少次。 E`Ih8z7  
?FrP,P  
在这样的工作条件下,工人们不得不由“直立行走”改为用膝盖“爬行”。就算是不做任何事,单单在平地上跪一个小时,普通人也很难承受,更何况是在打眼放炮、支回支柱、清煤攉煤的负重状态下,困难可想而知。 g>!3o,{$  
a K`Ac?  
一下、两下……脆弱的膝盖上硌出了血印、划出了血痕;十下、百下……一个个的血印、血痕汇聚了整个膝盖;五百、六百……一千、一万……,最后变成了厚厚的老茧,老茧里层脱离皮下组织形成中空,继续的硌、碰、磨造成软组织受伤,先充血、后水肿,进而在双膝上形成可怕的“水袋”,跪在“水袋”上,膝盖钻心刺骨的疼,堪称“苦刑”。形成“水袋”就要及时“抽水”,有很多在薄煤层工作过的职工都有这样的经历,水袋如果不及时抽出来很可能化脓。 Zq7+xv  
~; -zR?l  
“水袋”,可怕的“水袋”,甚至可以说是很容易化脓而致残的“水袋”……艰苦的工作环境时刻牵动着人们的心,重重敲打着了解薄煤层艰辛的人们的心,让一代代矿工和他们的亲人梦想着如何早日摆脱艰难困苦。 C,0 sh=B  
A*.93Ocs}  
老部长的许诺与期待 v9Ro2G+H  
EJ gZL]  
百十来米的薄煤层工作面,普通人每爬一次都是大汗淋漓、衣服湿透。采煤工人常年累月在低矮的空间内组织生产,打注单体、联炮、放炮、攉煤,工作极其艰辛。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安全系数低、工作效率低。这“一大三低”是薄煤层工作状态的最真实概括。 9S& X][B  
T^:e(|l?X  
薄煤层采煤工戏称他们的工作状态为“三块大石头夹着一块小肉”,可见薄煤层工作空间之狭小。工作面使用的单体液压支柱,最大行程只有1.2米。工人师傅们都是坐着、跪着劳作,在这样压抑的空间中,他们平静而从容,用木楔子把放炮后残留在底板上的煤全部刮起来,铲在运输机上。在这样的环境里,更让人懂得煤的金贵及对宽阔和安全工作空间的渴望。 jAOeWBcUK  
[<?2+K iE(  
正是薄煤层采煤工作的艰苦,让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党组书记王显政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曾几次满怀深情地对煤科院的领导讲:“如果薄煤层机械化自动化成功了,我一定要去给你们颁奖。”这是老一代煤矿人对薄煤层机械化寄予的厚望和重托!…… N=iC *w  
m{ ~1+6  
父子情缘 op4y W  
v/;dGH(x  
谢荫予是一名从兖矿退休的老职工,几十年的薄煤层井下作业经历让他迫切地希望有一天工人能甩掉手里的大锨。 rHXE=1v/  
Ft6M=:"m  
从1958年在唐村矿参加工作,谢荫予干过技术员、技术科副科长、副总工程师、副矿长,并且一直从事薄煤层工作。 d"UMeT2  
o_8]#L  
“薄煤层含硬夹矸不仅仅是在兖州矿区,在四川、重庆、东北等好多个地方都存在,我当时也去调研过,一直都没有实现机械化开采。机采解决不了,效率、安全、成本、效益等很多问题都很难解决。” /y'Q6wzt;  
}#4PNW6  
“我上班的时候,兖州矿区薄煤层的数量占到30%,这许多年过去了,薄煤层大都没采;厚煤层越采越少,现在薄煤层比重更大了,听说兖矿本部已经超过40%;薄煤层机械化不解决,还是会像过去一样,消耗高、效率低、安全难保证、成本高,这样下去效益也难保证。” =S~&GQv,  
8~OS5v<m  
“薄煤层开采安全管理难度大,因为炮采需要打眼放炮,免不了会把柱子打倒打坏,顶板也就成了脱缰的野马和吃人的老虎。现场工人不得不冒险作业,抢护顶板。唐村矿在薄煤层开采过程中牺牲过不少同志。如果实现了机采,这些问题就能解决了,炮采始终解决不了。” 5~wF@`:44  
1u &6 :  
“唐村矿在16、17层都搞过机采,但是没有一次成功。当时可能是机器的功率小,刀具强度也不行,根本就打不动,火星子直冒,滚筒上的截齿一打就坏了,煤就是割不下来。后来,仅仅是从打眼放炮工艺上做了一些改进。” RDzJ=Yf7  
&=7Z* E?  
薄煤层机械化没能成功,谢荫予老人直到退休仍感到遗憾,但有朝一日实现薄煤层综采的心愿却从来没有动摇过。 4 Ri+uI{  
kn*]_ xt  
2007年,谢荫予老人的儿子兖矿集团综机管理中心研究所副所长谢波成为为薄煤层机械化项目组主要成员之一,接过了爸爸“手中的枪”,继续致力于薄煤层机械化的研究工作。父亲的心愿正是谢波奋斗的目标。谢波希望有一天能带着老父亲,亲眼看一下薄煤层工作面滚筒飞转、煤流如潮的场景,以了却父亲的心愿。 ?Vy#zu>h  
@hl+[#AC  
随着集团公司薄煤层机械化开采工作力度的加大,薄煤层综采的难题一个个被攻克,谢荫予老人总是执着地追问一些过去没能解决但现在解决了的问题,并经常和儿子讨论交流。 Ii4a3'x  
#{dp/7kXX  
“我们加大了采煤机电机的功率,截齿的强度也比以前大大增强了。”因参与了重大项目攻关,并取得重大成功,谢波说起的时候总是倍感骄傲。 L(dsgKW6  
m^a/FX  
生命的呼唤 )CDX 9)}  
8iwcgF~Z  
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薄煤层原煤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可伤亡人数却占总伤亡人数的三分之二,其中放炮和顶板事故占事故的80%。很明显薄煤层采煤的危险性之巨大。 Xv3x^Hm;c  
UaK/>4O!4s  
在薄煤层干了30多年的杨村煤矿准备一区区长刘宝富一声叹息后,道出了薄煤层炮采的危险性:“薄煤层事故率太高了,当时最难的就是顶板管理和放炮管理。只要打眼就必须在运输机上打,煤壁处空顶的问题解决不了,打眼人员就始终受到顶板的威胁。由于煤层条件千变万化导致放炮难控制,火药装得少就打不动煤,装得多容易打歪支柱,支柱打歪了,人还要进去抢支,不然没法干活,进去就是在空顶情况下作业,弄不好就会出事。一个人在面上跪着要攉10几吨煤,还要回柱支柱,工作量太大,人员一疲惫就容易违章,违章的现象多,发生事故的概率就高。” bb0I&'  
f98G \h>H@  
一张锨、一把镐、一件破棉袄, \N1= bI  
|3 qL01Q  
一个班、八节溜、天天不见少, gt/}~6  
1S^i*e_>z  
…… "&>zD?%Rb  
Z~ adYZ$S  
杨村煤矿准备一区党支部书记马保庆自编的打油诗真实地说明了薄煤层职工的工作状态。 SBHAs1]  
=\<)eaV  
“在煤矿,薄煤层职工的职业病最多,由于长期处于潮湿的工作环境中,就是跪着也直不起腰来、伸不起脖子来,膝盖长时间负重,加上煤尘的危害,所以在薄煤层工作时间比较长的职工大都患有腰间盘、椎间盘突出、关节病和滑囊炎等疾病。” Y^4y7p;k  
dPB 02E-  
昔日的梦想 &I]wp<5/(  
L^ RGl1  
“那个时候,我做梦都想着有这么一天,能把大锨扔了,不放炮了,煤还能呼呼地往外出。现在终于有希望了。”在薄煤层干了30多年的准备一区班长胡春旺说。 r>;/37Y   
O!l[5-dm  
胡春旺说到以前在薄煤层的经历,最多的就是“累”和“不安全”,“最初的薄煤层支护是用木料、木楔和大锤,支上木头用大锤往里楔木楔子,后来用上了摩擦支柱,这两种支护都不行,初撑力都达不到,有时候顶板一来压就能把整个工作面压塌。再后来用上了单体支柱,支护强度相对高多了。” FYV72gQK  
:(tE~  
薄煤层的老职工经常说,在薄煤层干活要胆大心细。该小心的时候要小心,该大胆的时候要大胆,比如明明知道这里有危险就必须尽快加强支护,越是畏畏缩缩、拖拖拉拉越容易出事,既要大胆的去干还要时刻如履薄冰,时刻观察和防范各种危险征兆。 \TABilIZT  
VROUxE2F  
两柱式掩护液压支架 挡煤皮 SJ*o/ \  
DD;W|  
如何最大限度地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现场操作的安全系数?一代又一代杨村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和尝试。 rgULV'lz  
A#`6U6(T8  
“首先要解决运输和支护的问题,最后才是解决最困难的机采。只有安全和煤炭输送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才能谈到采煤机的问题。”本着先易后难的思路,杨村人开始摸着石头过河。 xx+28<  
e|RXj+  
“没有现成的设备可以使用,咱们只有结合现场实际进行改造。” M1gJn6[`wS  
"z3t  
2006年9月,时任杨村煤矿生产副矿长程晓之与准备一区区长刘宝富等人在调研了枣矿集团滨湖矿两柱掩护式支架之后,眼前豁然开朗。把这套支架的行程再降低一些就能够安装在杨村煤矿,这样顶板事故就基本可以杜绝了。在随后的工作中,杨村煤矿与兖矿集团机械制造厂对支架进行了改进。 =|^JVOV[dN  
aneF4e9VR  
兖矿集团机厂设计支架的探索与实践 7=HoU"5  
-~ -|mhf  
目前,国内外在薄煤层开采方式上,主要有:高档普采,单体支柱加采煤机或垛式支架放炮开采;支架配套刨煤机开采;再就是薄煤层综采。在较薄煤层开采上,支架配套采煤机运输机的综采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一米以下薄煤层的综采,特别是对于含硬夹矸薄煤层的综采目前国内还没有成功实施的例子。 Jf_:D  
7ncB&rQtz  
兖州矿区薄煤层主要有16层17层及部分18层煤,煤层厚度从0.8-1.4米不等,局部含有硫化铁结核,f值高达11。对于这种煤层的开采,使用机采落煤方式难度巨大。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探讨研究,兖矿集团机电设备制造厂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薄煤层支架的技术成果,在枣矿集团滨湖矿等矿井掩护式支架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采用的双伸缩立柱辅助机械加长段结构,既增加支架的调高范围,又保证立柱足够的支撑效率;采用特制小底阀结构,缩短立柱总长,减小立柱倾角,提高支撑效率;控制方式采用液压邻架先导控制与成组定量控制相结合;推移框架及顶梁前端均采用板式结构,最大限度减小构件厚度,增加过人、过机空间。 ?aMPA1w&`  
xa">.6c  
该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液压支架的研制,开创了兖矿集团薄煤层机械化开采的先河,在具体设计中应用了autoCAD计算机辅助制图、Pro/E三维制图、ANSYS分析软件及液压支架受力分析专用软件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工具,使支架设计更趋于合理化,有效的受力分析确保了支架的安全可靠性。为确保井下复杂多变的条件,主要构件采用Q550钢板,增强安全系数。为使过机空间达到最大化,支架上液压系统及其它附件的布置都经过了10多次的验证,以达到最优。如顶梁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井下使用问题,把前部盖板等做到没有突起,需要安装的部件多采用镶嵌结构处理。这种人性化设计更好地保证了井下操作人员的安全。经过200多个日日夜夜的工作,该支架2008年初设计完成,并开始了样机制作,随后顺利通过样机试验取得了煤安证,标志着含硫化铁硬结核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液压支架研制项目已向成功迈出了一大步。2008年底第一批薄煤层ZY2600/6.5/16型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在杨村煤矿开始下井使用。 L>$/ u(m%  
+yVVA!*$F  
威力初显 /-o+"KD  
 bt45  
改进后的支架体积小,灵活性高,可采最低高度为0.9米,最高可达2米,适于平均厚度为1.3米的薄煤层开采。72组支架安装在4601工作面之后,采用炮落铲装的生产工艺,很快就彰显了巨大的威力,两柱掩护式支架的试验使用,标志着杨村煤矿薄煤层开采支护技术手段发生了质的飞跃。 LSw0V;J  
.-3-?=|W  
对比单体支柱和液压支架两种支护方式,马保庆、刘宝富感触颇深。 SGfN`*bPFS  
rh_*bZ\  
“以前,在那么矮的情况下,一个人一个班攉煤在12吨到16吨之间,支回的支柱、顶梁、铁鞋在3吨左右,加起来一个人的工作量接近20吨。现在使用支架以后,顶板护顶到了煤帮根,后边不用回柱放顶,前边也不用打临时支护,生产上,只要把炮放出来,挡煤皮使用效果达到要求,清煤、拉架、推运输机铲煤,两个循环后整个工序就完成了。生产时间比原来减少一半,安全系数也上来了,工人的干劲提高了,产量大幅提升。”马保庆侃侃而谈。 9 -K|tt  
_xc 0GX  
“原来用单体支柱时,平均日产也就300来吨煤。现在就很好了,20来个生产日,就出到1万吨左右,使用上采煤机以后,能实现三班生产,月产三万吨煤没问题。”刘宝富自信地说。 (Llu2PNjt  
+5SAn[7  
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的成功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薄煤层顶板管理难的问题,加上大功率的运输机,薄煤层机械化开采的三大件已经备齐了两件,这也为薄煤层采煤机的上马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nyb$jQVsM  
F r| _h  
世界之“硬” h/%kPxRE  
]Mn,ctJH$  
在兖矿近40年的薄煤层开采史上,薄煤层机械化开采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歇,但一直没有多大进展。为什么实现机采如此之难?这还要从薄煤层的地质构造说起。 lUJ'$R  
%[1E=[jn  
兖矿的薄煤层厚度在0.8到1.3米,顶板是石灰岩,底板是铝土岩,煤层中还含有大量的硫化铁结核、大块的夹矸以及断层。在薄煤层工作面安装采煤机受到空间狭小的制约,小煤机安装不了大电机,每一个零部件的大小都受到限制,煤机下面还要留出过煤空间,不是能力达不到,就是强度不够,小空间下解决含硬夹矸结核体煤的机械截割问题最为关键。如果把采高加大,石灰岩顶板非常坚硬,普氏系数可达8—12。小面积切割尚可,大面积切割煤机就容易损坏。割顶不行,割底同样走不通,铝土岩的底板属于粘土,一同采出无法分离,再好的洗煤厂也洗不了。现实条件决定了不能大面积破顶和割底。 ^Ly@*^\  
U?FHqG"{  
如果把薄煤层比喻成煤炭中的野玫瑰,那薄煤层中含有的硬夹矸就是野玫瑰下的硬刺。一米以下含硬夹矸薄煤层综采项目曾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技术难题招标,但无人敢接;当时德国著名的煤矿机械设备制造公司DBT想用他们生产的刨煤机一试,但到现场看了之后,连连摆手。世界各国的煤机制造厂家也多次进行过调研和实验,但没有一家企业成功,这也使这一项目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IZ?9VK%S  
b3imO@otC  
二、老总心愿 RY> 4N6s>  
!;?N$;H  
“每当看到工人们在井下用大锨攉煤、遭那么大的罪,我就睡不着觉。一定要把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为采煤工人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劳动强度一直是兖矿集团领导人的心愿。 ,*, yG-=\  
xfFHvLW9  
老 总 心 愿 HP?8+]R  
.<B@WBsF  
王信:兖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4cxN"u(?{  
.X7<-fr@`  
这位在兖矿集团控股子公司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资源公司中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并最终决胜千里之外的先行者,用自己的远见卓识和雄韬伟略促成了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的最大一宗收购案。 </JX&`y  
bdZPCa   
因为多年来在技术开采和企业运行模式中的创新,他还荣获2009年CCTV中国经济人物提名奖,被誉为中国矿产企业之星。做为一名工程技术出身的企业领导人和基于兖矿集团“依托济宁、立足山东、辐射国内、走向国际”的发展思路,王信,这位博士企业家在兖矿集团创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大型企业”的宏伟蓝图面前,对兖矿集团这个资源型企业今后的发展比常人认识得更为理性和缜密。 ! b-qlk  
3 4V*1&  
“山东是煤炭消费大省,却是资源小省。山东目前的经济可采储量只有40 亿吨,按目前的产量,很快山东将无煤可采。兖矿已有40多年的开发历史,持续发展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0}=OV\  
GA' P\sl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兖矿集团在不到十年的时间,产量由1000万吨迅速增加到4000万吨。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已形成煤炭、煤化工、煤电铝及机电成套装备制造三大主业,本部鲁南、兖州、邹城三个园区,外部贵州、榆林、新疆、鄂尔多斯、澳洲五个基地发展格局。然而随着各个矿井超高速的开采,走在“建设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大型企业集团”之路的兖矿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资源枯竭。 (=Bs2xYz  
I)i(T~s!s  
疾风知劲草,烈火识真金。作为兖矿集团这首巨型航母的“掌舵人”,王信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曾经说:“兖矿面临着新课题。一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矿井开发—采量上升—采量平稳—采量下降—矿井关闭,这是煤炭企业的必然发展规律。因此,关系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是资源接续。不能实现资源接续,可持续发展是一句空得不能再空的空话。按照兖矿目前的储量和开采强度,也就再开采20年。不作为,碌碌无为,20年以后怎么办?兖矿职工人数众多,在册职工10万人,离退休职工2.5万人,加上家属、孩子,整个矿区总人数达20多万人。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如果资源枯竭,就业、再就业的压力将十分巨大。” ?(_!IulIG  
\c U JV]  
“今后,我们要着眼企业可持续发展,坚持经济开采、绿色开采、节约开采,加大薄厚煤层配采比例,加快推进薄煤层机械化开采力度,最大限度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W\sh6 ],:  
(\J3a$S.>  
李位民:兖矿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R6(\p  
}3!0W}2-  
2009年,李位民带着重大使命成为兖州煤业的“当家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曾经的辉煌,他踌躇满志、暗下决心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满怀壮大兖州煤业的豪情,他发起了再次吹响向薄煤层进军的号角。 3|sltj\K!  
`H@)NSQ(  
“随着矿井开采年度的增加,兖矿本部的矿井呈现出 ‘三下’开采越来越多,薄煤层和边角煤比重逐年增大的局面。这就要求各级领军人物及时转变传统观念,充分运用经济杠杆,优化薄煤层的考核政策,进一步稳定薄煤层队伍,充实薄煤层技术力量,为兖矿集团薄煤层开采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心系着对一线职工的牵挂,李位民做出了加快薄煤层机械化进程的指示。 OLov2t7K  
xfT<k]hu  
李位民作为一名知识型管理者,他的案头整齐地摆放着管理学、哲学、采矿等各种专业书籍,勤奋、智慧和责任使他不仅成为一名精通各种采煤工艺的专家,也成为一位涉猎各种知识的杂家。而这也是他不断攀越人生高峰,实现自我跨越的不竭源泉。他常说:“采矿业是个传统的工业产业,除了自身特有的专业技术外,更需要追踪并选择适用的、其他领域最新科技成果,把采矿定位到社会大环境当中,提高采矿业的科技含量。” 正是这样一种观念,在实现一米以下含硬夹矸薄煤层机械化开采的探索中,倾注了他极大的心血和汗水。 A%&K<S  
74PoyJi  
最高1.1米厚的煤层,减去支架顶梁厚度和底板上的支架底座厚度,空间高度也就是0.8米左右了,遇到断层有些地方仅有0.5米的高度,近150米的工作面,工人要跪着打眼,坐着支柱、攉煤,爬着走路。“每当看到工人们在井下用大锨攉煤、遭那么大的罪,我就睡不着觉。一定要把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DM}8`N!  
n5c-"2>l  
“一米以下含硬夹矸薄煤层安全高效综采成套设备与技术研究”项目似乎理所当然地落在了他的肩上。他饱含对一线职工的感情,呕心沥血,创新思维,用智慧和汗水果敢地去搭建兖州煤业发展壮大的天梯。 *S JO!j-  
'SRovS?yf  
责任与压力 kF8E:I6  
{PyP!  
“项目如果成功,那是大家的功劳,是兖矿的福祉。但如果失败,我这个项目负责人就会有失几代兖矿人的重托,我本人也会为这件事懊恼一辈子。”这是;李位民的一句肺腑之言,他的话不仅仅是个人的心声,也是整个项目组成员的真情实感。 tn(TY)%  
CDQ }I3  
自薄煤层机械化开采项目实施以来,耿加怀、王信、李位民、杨德玉、张英民……这些兖矿集团的领军人物,一次次到杨村煤矿指导薄煤层综采工作,在地球深处憧憬着当今最为先进的薄煤层采煤机在1米以下的工作面上破浪前行。或许那时,轰鸣的马达不再是振聋发聩的噪声,而是最为动听的乐曲。这些指点江山的兖矿人,用一颗颗赤诚之心为实现含硬夹矸薄煤层机械化开采的梦想画圆。 $A'3P!  
f"L,QG,^.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拼搏与奋斗成就人生梦想,创造与奉献打造企业脊梁。 xj^i4!O  
xhbm rW  
秉承产业报国之志,恪守造福社会之责,立足岗位拼搏奉献。用创新和活力奉献光热,以智慧和汗水创造价值,勤勉自立,追求卓越,倾无限激情,为企业跨越发展而努力!立责于心,合力致远,尽毕生之力,为打造百年兖矿而奋斗! AnZ`T=9'  
=uNy"C)$  
这是他们宏伟的心愿! ~FpK*9{aw  
?2:%slKN  
三、上下求索 w>]_b>T  
0lX$B<ZO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实现薄煤层机械化开采,他们不遗余力地去追寻和探索! l&!JGT5KJ  
254R>!L9?  
不懈追问 F#cm )p?$  
4E3T_T2E  
哲人说:人只有具备对真理不懈探求的追问精神,才能抵达真理的彼岸,找到希望的亮丽色彩。 $8q:SPx  
X^OOkX  
能否提高薄煤层采煤工作面顶板支护的安全程度,能否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能否成功切割硫化铁结核和硬夹矸,全面开启薄煤层工作面机械化采煤的先河?项目组成员一直在追问,一直在探索。 d&(As/xU  
<ZRNhCy  
寻访专家、咨询了解,多方调研、广泛论证,成为他们的家常便饭。专家认为,实现薄煤层机械化开采,难的是能否把煤层中的硫化铁结核体、硬加矸等硬度较高的矿石成功切割。解决了这个问题,薄煤层机械化开采难题就会不攻自破。 \oI\N3Nv}e  
q bm1P<*  
2007年冬天的一个下午,杨村煤矿木场里一派繁忙,吊车、铲车轰轰作响,几名工人忙忙碌碌,把刚刚升井的煤块和硬结核体矸石样本全部装上卡车,这些样本将连夜送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进行分析。经过3个小时的紧张装车,18时许,满载着杨村人薄煤层机械化梦想的硬结核矿石样本驶出了矿井,踏上了奔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路程。 H 'y>sC^%  
tGeS"R xd  
独闯关东 x9gL+wTIv  
0t7[T1*n?  
看过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的人都知道,故事讲述的是以朱开山一家为典型代表的山东人被生活所迫,在关东与命运抗争的感人故事。时至今日,虽然不会再发生向朱开山那样的事情,但山东人敢于与命运抗争,与自然争斗的不屈精神依然存在,这种精神被项目组成员诠释的“淋漓尽致”,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朱开山的影子。 W*h&{QM|z  
ZP2$FQ<]V  
为实现薄煤层机械化开采,为了兖矿人多年的梦想,他们倾情上演了一部现实版的“闯关东”。 bUYTlD*  
,JfL7Z|j\  
2008年12月的一个漆黑夜晚,寒风凛冽,漫天飞雪。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上,一辆挂着鲁HXXX车牌的轿车艰难前行,由于长途奔袭和极端的低温,小汽车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车的两个前大灯已经开始“罢工”,仅仅闪着雾灯艰难前行,隐约中看到这辆车的后窗敞开着,后座上的一个人把头缩在厚厚的羽绒服里,只露出凌乱的头发任由寒风“抓来挠去”,偶尔听到他操着浓重的胶东话说:“现在气温很低,我们的车子出现了问题,车窗已被冻住,车灯也不亮了,但我们能克服困难,一定能准时到达目的地开展我们的调研工作。”虽然卷缩在羽绒服里,但话语铿锵有力、充满自信。说话的人,正是综机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马晓东。为了兖矿薄煤层机械化开采,他带着组织的重托,开始了“关东调研之行”。 此时的寒风更加肆虐,气温已降到零下30度,寒冷的天气没有让这个刚毅的山东汉子退缩,反而让他更加坚强。经过近20个小时的奔波,当红日初升的时候,他们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黑龙江省七台河煤矿。 pHq&'7JV  
] zVDs _"  
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是一个老话题,但又是一个新课题。怎么把老话题变新,怎么把新课题变成现实,是项目组成员经常思考的问题。他们知道,把梦想变成现实,就必须多走走、多听听、多看看。课题组成员又先后9次分赴东北各地、7次奔赴宁夏,并亲自到设计薄煤层采煤机的厂家、使用薄煤层采煤机的矿井进行调研。充分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于兖矿能否实现薄煤层机械化开采,他心里才真正有了底。 bk>FgdE  
e2^dD }  
把关论证 {x;mwj  
16-(m@07  
调研归来,项目组成员根据兖矿薄煤层含硬夹矸结核体这一实际情况,报请集团公司批准后,广发招标书,邀请专家学者及有关厂家研究和论证设备配套的可行性。针对煤机及支架配套方面的问题,项目攻关人员科学分析、系统总结、汲取经验,近乎苛刻地要求接标商家辽源煤机厂,在确保设备先进、选型合理、性能可靠的基础上,编制出符合杨村煤矿实际的最佳设计方案。辽源煤机厂按照要求,不断设计、不断模拟、不断论证、不断改造,又不断试验,经过一系列反复试验和摸索,上千条问题在设备设计阶段得到了解决。 ,Ju&x3n@  
|xy`94 5.  
2008年11月,第一台液压无链牵引薄煤层采煤机经过长途跋涉,落户到兖矿集团杨村煤矿,这标志着兖州矿区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攻坚战役正式打响。 v6A,$%[!  
<*K([(W>\  
设备再好,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当设备在杨村煤矿全面进行调试的时候,一连串的问题又不断涌出。为让这远道而来的设备适应“杨村环境”,我们的技术攻关人员对它又进行了合理化改进。 9k)2R  
cJ~;Bw5  
改进运输机传动部布局,由上置改为下置、平行布置改为垂直布置;加大运输机中双链链间距,弥补采煤机过煤高度不足;探索实践液压采煤机遥控操作;采用液压先导控制阀、成组定量推移技术进行支架操作;运用建模仿真技术,以采煤机为工程对象,进行多领域建模与协同仿真;增加摇臂行星轴直径,提高摇臂调高液压系统安全压力;等等…… $bC9(rJC'  
_swG$(0  
每一个细小环节的改进,每一项关键技术的突破,每一个设计理念的更新,无不凝聚着参与人员的智慧和汗水。经过广大技术人员艰辛努力,这个远方来的“新娘”终于“入乡随俗”了。 Fygk,*ldPi  
'Em+2Y<R[  
这是团队的力量,汇集了项目组、设备制造厂家、高校院所等单位部门技术人才的聪明才智。这是他们共同的梦想,涌动着争做国际领先的激情,在誓言中创造了一个奇迹。 &nu/<  
?oLrj8{  
张建鹏,杨村煤矿机电科原副科长、现综机办主任,是工艺参数优化与测试小组和工作面设备配件保障小组成员。他累计参与到设备厂家实地考察验收10余次。现在谈及此事,他仍记忆犹新。他说工作很忙,头绪很多,晚上经常睡不踏实,满脑子都是设备的数据参数,最害怕的就是夜里接电话,不是担心被铃声吵得睡不着,而是电话那边的新问题没办法解决让人睡不着。 XD CW"5  
Im:Z$|   
没有人知道他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但看到的却是煤机设备加工质量和性能功用与理想设计方案距离要求越来越近。 Ii9%pTSo  
SF"&Pkr  
整编建制 pr !"C7\r  
uq^N_EH  
高质量的硬件需要有高性能的软件作支撑,否则硬件就显示不出它的“硬度”。同样,先进的设备也需要高素质的人员来驾驭,否则就体现不出设备的“含金量”。 -v;OrH\D  
}r\"6ey_k  
杨村煤矿党政班子深知其中的道理。他们整编建制,专门成立总机设备管理办公室,列入机关科室编制。抽调综采工区、原采煤一区生产骨干和具有较高学历的新招职工组成采煤二区。综机大拿袁洪东、薄煤层采煤能手马小光分别担任工区区长和党支部书记。两人一文一武,可谓是“黄金搭档”。 = H|L  
sUTWqGddZ  
做任何事情不一定都一帆风顺,总有些“沟沟坎坎、磕磕碰碰”。采煤二区成立之初,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工区区长袁洪东对此深有感触,他说,由于新工人比例多,多数新工人的手上连一个茧子都没有,都是家里的“宝贝疙瘩”。老工人也是从好几个单位抽调来的,队伍的“磨合系数“不高,带领起来就非常的吃力。怎么办?工区就从建章立制入手,制定激励机制,开展“学技术、提技能、比贡献”活动,提高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比如煤机司机享受1.2的系数、工长1.25、“三机”工0.85,支架工0.9。由于清煤工技术含量较低,只享受0.75的系数。在工区,要明确责任,谁担负的责任大,奖金系数就提高10个百分点。” 3b2']C  
o3KU  
历练新兵 7S!V;ns  
lp"cd0pLx  
有了队伍,有了设备,可以说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全员培训。为尽快熟悉设备的整体性能、操作工艺和自动化程序,杨村煤矿展开了全员大培训。 Y"asZ<k  
*oA2g4[\  
“新工人占60%,而老工人又比较少,不能满足一师一徒传帮带需要。”马晓光介绍成立工区之初时说。“况且当时的老工人,是从几个工区抽调来的,能独当一面的少之又少。特别是特殊技术工种,如煤机司机、信号把钩工、运输机司机,更是少的可怜。” 4,+p-8?  
J"v '{ H  
加强培训,提升队伍素质,成了当务之急。 z/ ^N'E;JR  
I6~px&*  
为保证这支新队伍能够尽快操作新设备、掌握新工艺,杨村煤矿特别邀请了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分期分批地对采煤职工和业务部门所有人员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 >SHAz  
%dD7%=B}  
特别是厂家在采煤机组装过程中,矿抽出业务骨干10余名,在厂家的组装车间观摩学习,他们亲眼目睹了设备的组装过程,加强对采煤机电气系统、液压系统和机械传动系统等专题的理性认识。 ~ *$t35>0  
|x7tH/:  
针对新工人没有从事过薄煤层开采这一情况,工区领导和他们的师傅们耐心的把炮采与机采的区别、优劣势对比一一讲解。带领他们到薄煤层炮采工作面参观体验,引导树立实现薄煤层机械化开采的信心与决心。 _6\ H&O|m  
DL@Y,@?5  
一个“比安全、赛周期,比设备、赛完好,比生产、赛效益,比出勤、赛干劲。”的竞赛热潮迅速在采煤二区掀起。让每一名新工人在“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中尽快成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百炼成钢。 9 P g5Y?K  
@4< 2"*T!  
侯方方,2008年12月技校毕业,分配到采煤二区成了一名采煤机司机。在厚煤层采煤中,采煤机司机是站着、走着操作煤机。但在平均高度不到一米的薄煤层下只能跪着、爬着甚至躺着开煤机。他打起了退堂鼓。从事过十多年采煤机司机的刘广忠看在眼里,看到了候方方思想上的细微变化,就不失时机地多次旁敲侧击:“刚来不适应,这很正常,我刚来时也一样,过一段时间就好了……有一点就是不能当孬种。”听到这里,侯方方咬咬牙,又坚持下了井。一天,两天,一个月,半年,就这样,候方方在薄煤层这块沃土里扎下了根。 zw @P>*a!  
\|>O;7>x  
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是个新鲜事物。设备的数字化、自动化程度比较高。侯方方感到在技校里学的那点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场的工作需要。他重新拾起书本,开始学习。三个月的时间,他就弄懂了采煤机的电路系统。如今,他对采煤机电控、液压系统操作样样“玩得转”。2009年10月,在矿举办的新工人技术比武中,他获得了“青年技术能手”的称号。 Hjtb]x^D  
(21C!M  
热血沸腾 \o!&Kf1ur  
F.I(GNuNP  
“兄弟们,我们的采煤机调试成功了,已具备下井的条件了。”在接受培训的采二职工听到区长袁洪东带来的喜讯,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此时,不知谁带头鼓起掌来,顿时全班掌声响彻整个课堂。这是发生在杨村煤矿教培中心培训班上一幕。这一幕,道出了采煤工人们的热切期盼! ![|7fV  
jKOd,dq_  
是啊!心血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付出总会有回报。他们高兴,是因为采煤机调试成功,标志着打眼放炮、大锨攉煤的传统采煤工艺即将成为历史,自动化、机械化采煤的高科技时代已经到来。这是划时代的改革,将在兖矿集团发展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这一刻是值得庆贺的。区长袁洪东感慨万千地说:厚煤层综采工作面煤层高、设备功率大、采煤工艺成熟、设备维护方面也比较成熟。薄煤层工作面平均高度在一米左右,空间比较狭窄,割底多了影响煤质,不割又影响采高,采煤机过不去。由于采煤机是为薄煤层实验专门研制的,技术还不成熟,边实验边改进。坏了,就对着图纸仔细研究,还要大胆摸索,大胆创新,不断积累经验。在采煤工艺方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只有不断的学习再学习、培训再培训,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目标。 #Mr+ [AF5  
\G7&z}E[  
课堂上又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V*x] nO3&  
pH# c(|y  
“激动的心情”不单单只表现在工人们身上。我们的决策者、领导者、工程技术人员激动的心情同样溢于言表,而切思考得更多、更深、更远! k/;wc:KmO0  
V)1mBi  
以下是杨村煤矿管理者的心声。 uC%5k>1<@  
>&q~g[AFS  
郭德春(杨村煤矿矿长):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届班子要担当一届班子的责任。工作要敢为、善为、作为,走“大功率、大牵引、大运量”之路,积极创建薄煤层60万吨综采队,在薄煤层要创出世界水平。 u YRSKg  
-z8Rz  
王道广(杨村煤矿生产副矿长):薄煤层机械化开采设备技术含量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创造了许多国内第一。这对杨村煤矿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p>%Fm! M  
f-~<7!q   
孙念昌(杨村煤矿采煤副总工程师):我为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感到骄傲,是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杨村煤矿才得以实现薄煤层全过程机械化开采。老一辈挖煤人“丢掉大锨”的梦想终于在我们这一代实现。 H!qaI\6  
~lJ4^A>BI  
采二区班前会 tzH0 p'  
~j?*vkh1Q  
很想听一听袁洪东对薄煤层机械化开采的感受。可每次电话联系他,他的电话都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p*6\<mV  
+0 /1(L  
这个老袁真够忙的! u`s^*Ug0  
Wptfa+}ZlR  
采用“守株待兔”方法,4月6日晚,终于见到了袁洪东并参加了由他主持的班前会。 d0$n)$As  
r][7bPz  
袁洪东说:“今天夜班正常生产,我强调几个事: z,e$M&!3  
SPUM Si  
一是加强顶板管理,特别是溜尾处,不管支、撤单体,必须严格按规程措施操作。支架初撑力必须保证在24MP,验收员要认真检查,发现达不到要求的,严格按制度扣罚。 x5^v^gP  
=N3/2p?Lk  
二是推移支架前必须确认是否有人,避免意外伤人。 5*3\B}:  
 0qi}^  
三是保证采高,尽量少割底,确保煤质。” ]ztl_}i^H  
9@5kdTu  
四是…… |a>vm%u2  
& 5waR(l  
袁洪东一口气讲了九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第一、第二、第三是安全,接着就是抓好煤质、抓好工程质量、抓好综合形象,抓好相互配合,组织高效生产。袁洪东作为工区的“掌门人”,工作思路清晰,考虑问题全面,安排工作细致。在坐的职工近40人,都全神贯注地听着老袁讲话。 TETS46  
^WTPz   
“我们工区的新工人占70%以上,今天上夜班的只有三个老工人。工区把新工人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亲切关怀。”袁洪东饱含深情地说。 Y~VRX"!c  
`R~rIdY  
我不要“可能” p=5Sxwn<&_  
bgHr*b y  
一次早会上,时任矿长郭德春问煤机上的一个配件落实了没有,这位负责人说,可能进来了。郭德春当场批评了这位负责人,我不要“可能”,我要的是“有”还是“没有”! n8ePsy]B  
c`^.'e>  
薄煤层机械化试验的生产材料、设备配件的供应,郭德春要亲自督促,经常过问,采煤机某个部位的改进,他总要亲自过问。煤机主油泵经常出现故障,运回厂家维修时间较长,费用高。矿领导大胆提出,让矿机修厂组织技术攻关小组,研究主油泵的原理、构造,并在现场亲自指挥人员大胆拆卸。由于郭德春下井多、观察细,采煤面上的每一台设备、工具、配件的名称,他都能叫出名字、说出规格。为防止煤尘积聚,郭德春经过仔细观察,让维修人员将喷嘴压力确定为不低于5兆帕。据区长袁洪东讲,晚上十一、二点经常接到郭矿长在家里打来的电话,询问生产情况,问还有没有需要他解决的问题。 *o*K@8&  
T ]a8*g  
“留下他们是我们的责任” qpxvtO1`>  
b=aBR')  
2008年底,200多名矿区职工子弟分到杨村煤矿后,经过理论培训,再经过新鲜刺激的“井下旅游”,正式分到工作量时,这些孩子不干了。原采煤一区是一个薄煤层炮采区队,在平均高度不到1米的工作面上依然采用打眼、放炮、大锨攉煤的传统采煤工艺,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每人每班要用几十棵约40公斤重的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好顶板,跪着用大锨攉出十几吨煤,还要将这些铁柱子逐一撤出。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这些“豆芽菜”哪里吃的了这样的苦。没过几天,新工人出勤率下降到50%以下。矿、工区领导思想工作做了“一大车”,可还是“涛声依旧”。按照制度,这些不上班的职工已经符合辞退条件了。“如果将他们辞退,又成了社会问题。如果薄煤层实现了机械化,彻底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他们就能够安心工作,这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也是我们的社会责任。”杨村煤矿党委书记李庆良亲自安排,成立了新工人岗位职业道德专题教育领导小组和形势任务专题教育领导小组,分头行动,开展有效的思想教育引导和发动,留住了新生力量,坚定了全矿干部职工冲击薄煤层机械化高地的信心和决心。 4xk j9}=  
{`+E !0  
与老外对话 M{u'L-`WlN  
 0 |ru$o  
“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英国海德拉公司在制造截齿的时候,合金头硬度太低。在下一步的实验中,至少要做出三个不同硬度的截齿来,刀体的尺寸和形状也要做出两种。”在杨村煤矿调度会议室,项目负责人对英国海德拉公司董事长戈登•麦克山纳说,“我希望实验的时间马上开始,实验中不要间断,交货时间越快越好……” |3S{mLq  
[2-qZ6)  
戈登说:“通过今天的下井,对我们煤矿的地质条件有了初步的了解,我还亲眼看到煤层中的硫化铁和硬夹矸。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要给我们时间。现在,我已经安排英国方面的技术人员着手工作,我们要做模具,锻造产品,再从英国空运过来,需要四周的时间。”戈登还表示,海德拉公司将进一步加大投入,采取积极举措,全力以赴,努力工作,加快实验进度,不断改进现有产品,尽快生产出适合兖矿煤质的优质产品,不断满足兖矿煤炭生产的需求。 Y"Caqc@_  
^{J.!gk*  
2010年3月16日上午,戈登一行深入到4701工作面,现场了解截齿在采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愉快接受了我方提出的具体要求。 qA<r+M(  
40~{^vg  
突遇困难 Y`TGvcV=|  
v $$bqc>m  
2009年3月2日中班,采煤机左滚筒突然停止运转。刚上完早班的采煤机司机常圣山、机电维修工张庆利得知情况后,立即下井对采煤机进行故障排除。狭小的空间里,他们对采煤机的左滚筒电机供电系统、动力传递系统、到过载保护装置,对照图纸,认真检查,反复排查。当他们卸掉煤机滚筒时,故障原因找到了。滚筒方头的密封圈损坏造成了滚筒突然抱死。第二天的早班,煤机恢复了正常运转。 ~E]h"/% 1`  
}{O-Uyj  
2009年3月13日早班,2708工作面的71号液压支架处,突然暴露落差1.1米的石灰岩正断层。煤层下移,厚达0.7m的石灰岩像一堵坚硬的石墙霸道地拦住了采煤机前进的路。0.7米的石灰岩,在炮采工作面都难以处理。面对这一突发情况,跟班副区长范和平凭借多年的综采经验,立即采取措施,将运输机整体下卧。在采高仅有0.9米的工作面上,卧底的施工工具仅有风镐、铁锨。然而,现场的职工没有一个退缩。充分利用两个小时的检修时间,风镐没停,铁锨没歇,职工头上的汗珠也滚个不停。经过全体职工两个小时的共同努力,终于将近15米的断层地段整体下卧0.4米,巧妙地躲过了这个“拦路虎”,为煤机正常通行、现场顶板管理创造了条件。 3[: ) }B  
;mSgjl} r.  
这次煤机故障,来得突然,加之维修人员经验不足,在查找问题时走了不少弯路,但锻炼了队伍,提高了管理人员对现场故障的应急处理能力。 0 I>l} @  
A U~{  
采二改名 ArX$)8i$  
6d'Giq(  
2010年3月16日,杨村煤矿采煤二区正式更名为杨村煤矿综采二区。 MZD T_  
}4{)O2MY  
两字之差,标志着杨村煤矿已经消灭炮采,实现了薄厚煤层全综采矿井。这是精彩的历史定格。 6(qY*y  
k?7>X\\  
定格的是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在炽热的注视下,从钻探队打下第一孔钻到产量过百万吨,从连续亏损到年上缴利润2个多亿,从建井投产到矿庆20周年……如梦如幻,杨村人的“薄煤层综采之梦”始终萦绕心间。 zKsmtz~  
cCuh, 4  
定格的是一双双艰难而扎实的脚印,为追逐阳光的梦,杨村人一步步艰辛而执著地走着,梦想在脚下延伸。 &:qW0BD A  
/ kiUQh  
定格的是一支支耀眼的火炬,燃烧着“矿兴我荣、敢为人先”的杨村精神,燃烧着腾飞的梦想,杨村人手捧梦想,薪火相传、经久不息。 $| V|=_  
JG0LB#"4  
…… @/[#X|o=  
GOc_D=l  
铸造坚强堡垒 &u?/ki\=  
U'6 z ~Q  
综采二区党支部紧扣“含夹矸薄煤层机械化开采的重要意义”,结合新工人个人特长,优化岗位分配。利用班前班后会,教育引导新工人正确看待当前面临的形势,正确对待暂时的困难,保证新工人始终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身到薄煤层机械化开采试验中去。工区党政班子始终把新工人的冷暖放在心上,切实为新工人解决实际问题,经常到思想不稳定的新工人家中走访,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现场工作中,坚持与新工人常沟通,勤交流。及时化解职工的思想矛盾。 O~t'IEbE  
<r 4^fqw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党员李志庆是检修班的班长,他说:“我对检修的理解就是只有多检,才能少修。只有把80%的精力放在检查维护上,维修的工作量也就剩下20%了。”他带领的维修班有二十多人,把这些职责范围分为机械类、液压类、冷却类、油脂类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奖惩,确保了各类设备的开机率。张庆利,工区电工班班长,也是一名预备党员。他带领电工班,探索出“望、闻、听、摸”的检修办法,“望”就是观察设备运行过程,看有没有异常;“闻”就是用鼻子闻运行中设备发出的味道;“听”就是听设备发出的异常声音;“摸”就是用手摸变速箱的外壳温度和油脂的粘稠度。  c a!M$  
, .dO]uA,  
王延春,综采二区团支部书记。2009年从黑龙江科技学院毕业,虽然专攻采煤工程专业,但对薄煤层机械化也很陌生。他和身边的许多年轻人一样从点滴做起,把区队当作“宿营地”,把工作面当作“练兵场”。勤学、勤问、勤动手,不断充实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技能,由当初的“无从下手”,到现在的“得心应手”。他和身边100多名青年职工逐渐成为矿井薄煤层机械化推进中的中流砥柱。 ')SwCO/  
Vs FS<y  
为历练新兵,迅速提升青年职工的整体素质,综采二区成立了技术主管辛龙泉挂帅的工人先锋号,以团支部书记王延春为队长的青年突击队。坚持以“管理为重点,以现场为阵地,以培训为手段,以提高职工素质为中心”的原则,切实提高青工的操作技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杜绝职工培训的片面性。通过2708工作面的岗位练兵,新工人的业务技能逐渐提高,在工作中挑起了大梁,涌现出了侯方方、甘玉朋、常天顺等一大批业务技术能手,挑选各岗位优秀人员组成工区青安岗,每班进行查隐患活动,现场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不能整改的通知工区值班人员及时落实。在4701工作面,青安岗员共查出隐患21条,现场解决15条,给工区提建议解决6条,为安全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wNY45{P  
?"sv~BX:P  
创新之花绽放 P"_zP6-9  
gwi{c.e  
不怕失败,不畏困难,敢于向高端领域进军,敢于向禁区挺近,敢于向前人不敢问津的项目挑战。他们创下了“国际领先水平”,如今正朝着更高的目标攀登。 Q@bw#F+h  
lFYa3j  
这支创新团队围绕煤层中的结核体,认真研究结核体的剥落机理和矿压显现规律,研究采煤机的破岩能力,优化滚筒参数;围绕薄煤层工作面空间狭小,研究液压支架、采煤机、刮板运输机三者的技术参数和配套关系;围绕煤层薄、采高小、滚筒直径小,采煤机装煤效果差,研究提高刮板运输机铲装煤炭能力;围绕高产开采割煤刀数多,职工跟随采煤机来回爬面,劳动强度大的现状,研究出采煤机自动分段遥控技术、分组分段作业生产工艺、采煤机自动定位和记忆割煤技术,极大地减轻了薄煤层工作面支架工和采煤机司机长时间匍匐爬行对身心健康造成的损害。 dqi>tg|4&  
NoP6tjfwS  
正是这个团队成员的辛勤努力,单个工作面年产达到了60万吨,与相同条件炮采工作面相比,年生产能力提高到2.18倍,效率提高到4.43倍。改变了兖州矿区40多年老薄煤层炮采的生产方式,成为薄煤层开采史上一次技术革命。 OQ_0tc  
v(D,cAUy  
效果对比 V*'-v  
GM:Ar/V  
对比薄煤层炮采和机械化采煤两种开采工艺,从薄煤层炮采一路走来的综采二区党支部书记马小光,对机械化开采的巨大优势感受颇深:“一个是支护方式的改变,原来的支护方式是单体支柱,由一个个的点组成。柱子靠人工拖拉、注液,费时费力。现在使用掩护式液压支架后,变成了面状支护,顶板支护到了煤帮根,不用回柱放顶,前边也不用打临时支护,支架连成一片,在职工的头顶上筑起了安全的钢铁长城。从生产方式上,采煤工人不再使用打眼放炮、大锨攉煤的传统落后工艺,只要轻轻按动遥控器,煤机旋转前进,大块的煤炭就会纷纷落在输送机上,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效率也翻了几倍。”  (6Uk  
=3`mH^1P7  
就煤炭产量而言,炮采工作面最大日产为1290吨,平均860吨。而机械化采煤最大日产2257吨,平均1871吨。炮采工作面平均月产23220吨,机械化采煤平均月产50517吨。炮采工作面年平均产量278640吨,机械化采煤年平均产量606204吨。 # {)zI$   
1a5}FT   
从工效上看,炮采工作面平均工效为7.68吨,而机械化采煤平均工效为34吨。机械化采煤是炮采工作面平均工效的4.43倍。 39Q:N5k  
P.8Y?cH;gI  
“大海航行靠舵手” &)RFj\~j  
( Lm2+3b  
“在煤海里冲浪,舵手的操作水平很关键。”马小光风趣地说。 :C$FZAAn  
X\9|eg~CyL  
综采二区班子成员认识到,采煤机司机的操作水平整体不高,再加上煤机故障多,是始终制约产量的关键问题。他们 “以现场为阵地、以培训为手段、以提升素质为中心”,一场“学技术、赛水平,争当优秀舵手”的练兵场在2708、4701工作面相继拉开。 W@,$HV2t  
,7TC{F^P  
严格的规章制度、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再加上煤机司机的不断探索、不懈努力,割煤技术明显提高。从最初的用镐刨、用锨铲,采用人工找底,到煤机司机勤学苦练,能够看截齿的反应、听截齿的声音就能判断是否割到顶板或底板。从2708工作面撇了底煤后,要拉溜子、撤运输机、用风镐掏空后被动处理,到4701工作面控制溜子前头不撇底煤的灵活自如。从遇到坠肚石硬拉硬割的野蛮操作,到支架卧底的巧妙迂回。从煤机故障处理依靠厂家老师,到自己对煤机故障的准确预判,处理及时。采煤二区副区长王立颇感自豪的评价他们的采煤机司机:“在2708工作面时,顶板上留下明显的刀花痕迹。到了4701工作面,基本杜绝了这种情况。现在,煤机割过去,基本上能做到不割顶不割底,还不撇底煤,基本达到了精确操作的境界。” ozHuJK8Hh}  
_N@qX@=  
无声的数字 2c:F8,e1  
"w$ 1O$M&  
2008年11月24日到2009年12月15日,14个月,387个自然天,扣除元旦和春节放假及双休日时间,共有275个工作日。 Ge:T*  
U}fyF2fV ;  
177,采煤二区区长袁洪东下井个数; H^xDxl^KB  
w't%qg$o  
179,采煤二区党支部书记马晓光下井个数; *WZi<]N  
'0 H;X\  
142,采煤二区技术主管辛龙泉下井个数; KV /5g  
UW<x1.5  
128,副矿长王道广下井个数; id Di  
0 D|8C c$  
98,前任矿长徐瑞峰下井个数; @$@[   
y-/sw_o  
89,党委书记李庆良下井个数; QN5InTj7GN  
X] 3w_ ;  
153,采煤二区管理人员平均下井个数; KJ)r#*S4L  
pwfY;q;  
…… 4BM  `  
21]x}e9J  
一个个无声的数字,展示了杨村煤矿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风范、无私奉献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正是他们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确保了含坚硬夹矸薄煤层机械化开采试验的顺利进行。 9hP3uK+  
{^sh`pH  
这些数字也见证了采煤二区由年青走向成熟的坎坷历程,他们有着端正的工作态度,他们正是践行“一线工作法”的典型代表。 2){JWCq!^  
1?f%gfQ  
党委书记李庆良的“三量考核法”说的好:“质量×数量=工作量;党员干部,就要多下井、多盯现场、多发现问题、多和一线职工沟通,与职工群众想到一起,干在一块,才能有效确保矿井各项事业齐头并进,才能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体现出最大成效。” FgJ!'p_u  
=Hb$D1V  
贡献的分量 H_R:uMrM%  
N W.~  
“通过今天上午的亲身感受,看到试验成功的含硬夹矸薄煤层机械化开采,使人精神振奋,备受鼓舞。你们为突破这一世界性难题、实现煤矿人几代人的梦想,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个贡献不亚于当年我国实现厚煤层综采机械化采煤,你们为集团公司乃至全国煤炭行业实现薄煤层开采做出了卓越贡献。”兖州煤业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蔡好智来杨村煤矿时说。 6LdUeF6X  
_!qpoF.CX  
兖州矿区薄煤层储量占煤炭可采储量的40%,煤层厚度1米左右,结构复杂,普遍含有硫化铁结核。正是由于硫化铁结核的影响,只能使用落后的放炮落煤工艺,极大地制约了矿井的生产与发展。几十年来,国内外专家和采矿设备制造厂家一直在研究该类煤层的安全高效机械化开采,均没有取得成功。 :}lLrcN  
8nDz^  
兖矿集团杨村煤矿一米以下含硬夹矸薄煤层机械化实验的成功,采煤工人拿着遥控器就要能割煤,跪着攉煤的工人终于扔掉了大锨,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 B*oU:K  
LF9k}+Az  
该项目研究成果多、含金量高。目前有七项新技术已申报了国家专利,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专家鉴定,结果是该项目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tbi5)[[m  
eh; ;4  
目前,我国已探明的薄煤层可采储量达60亿吨,薄煤层开采量正逐年加大,项目研究成果有着广阔的推广前景。现在,国内多家采矿公司到兖矿集团对薄煤层机械化开采进行了考察。已与山东矿机集团公司签订了液压支架、采煤机、刮板运输机等机电专利转让合同,成套装备正投入规模化生产,即将在国内全面推广。多家大型矿业公司已订购了用本项目研究成果所制造的相关设备。 vNwkegGY=o  
U'}IJCWS5P  
探索无止境 '2>e0D  
bYK>;Kj\  
薄煤层机械化成功后,项目组对新设备和新工艺的探索和改进没有停步,没有歇脚。他们继续围绕更方便、更快捷、更人性化施工工艺而不懈努力。 p7IL$i+!>p  
<% Pv`{'  
薄煤层工作面比较低矮,高度仅有1米左右。在近150米的工作面上,采煤机司机一个班就要爬1000多米,劳动强度可想而知。针对这种情况,他们积极尝试,实现分组分段作业、分段遥控、采煤机自动定位和记忆割煤等功能。他们把整个工作面分成若干段,每个采煤机司机只负责自己的一段,对采煤机进行接力式操作。他们还重点培养复合型人才,采煤机司机负责遥控操作煤机和液压支架移动工作。采煤机司机不用再跟着煤机爬遍整个工作面了,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劳动量。另外,根据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他们在电脑程序上设置相应的参数,采煤机即可实现自动割煤。 h*! 9*  
!'}U=K@{  
四、世界领先 =|D U,)  
s_5:lA42p  
圆梦——执着、奉献、耕耘、收获,梦想成真,杨村人在煤海里放歌。  8rW?\  
vhp(VxEa'  
定论北京 qP'KZSrpj  
p#a("aGdM;  
“小寒大寒、打春过年”。2010年1月19日的日历牌上有一行小字:明日大寒。不知时令至,谁知北国天?强冷空气突然来袭,大风降温双双登场。春节将至的北京,天气渐寒、人心却暖。 c3:Y3-u  
s9WCRqur  
兖矿集团总工程师黄福昌等几位兖矿薄煤层综采的领军人物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专门举行兖矿集团科技成果鉴定会欣喜尤佳。车窗外虽是劲风疾吹、寒意逼人,老总们的心里却是热血奔流、激动不已:兖矿人怀揣薄煤层综采的峥嵘之梦一路前行,在追梦的旅途上执着拼搏、默默奉献、辛勤耕耘,让薄煤层综采方面的科技难题成为能够赚钱的“专利”、让诸多竞争对手成为自己忠实的“追星族”,让此前无利可图的薄煤层成为兖矿可持续发展的“聚宝盆”,其中艰辛,不言而喻。 NW0TxasZ.  
&EldP&a  
老总们带着梦圆北京的期盼,与高校院所研究人员、合作厂家技术人员和下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一起“赴京赶考”,希望能够拿到梦寐以求的国内煤炭领域最具权威的“评估证”。 A'gwN  
\" R@b_c!  
鉴定会地点选择在邻近中国科技馆的福建大厦,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OwMlV  
B>JJGR c'o  
这次科技成果鉴定会的一大亮点莫过于“高效率”。参会的17位院士、教授、专家是薄煤层综采研究领域的权威人士,“提高效率”是大家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随后,会场上出现了“争分夺秒”的奇观。 g`v+`^)Q  
2)jAHa"@  
主持人开场介绍3分25秒。 >}H-r}''  
brz1kx-I'  
黄福昌致辞并概括介绍兖矿集团近年来科技攻关成果情况,用时5分56秒。 "m*lo.-!D  
g_i-gAp?  
中国煤炭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胡省三在听取项目汇报前明确要求:“请重点介绍一下采煤机怎么割硬夹矸?时间控制在35分钟。 Sl\;h,U  
Ku gt^E| }  
含硬夹矸薄煤层综采项目汇报,从立项背景、主要研究内容、工业性试验、效益分析、推广应用前景、成果与创新点、专利申请、项目的后续深化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兖矿集团薄煤层综采探索实践情况。用时34分46秒。 W9v5ik_%n  
C PB zz{  
随后的讨论交流、提问作答阶段,更是尖锐激烈。 g{|ZEb#kJ  
Qo* FPiA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工程院院士洪伯潜、中国煤炭学会研究员胡省三等专家在询问薄煤层综采技术具体细节时,似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气势,紧追不舍、连续发问:“你的截齿消耗是个什么情况?煤机功率如何?技术难点是如何突破的?记忆割煤的效果如何?是不是还需要放松动炮?…… 7To&16&E3  
+|}9I^K  
项目组成员凭着对薄煤层综采技术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一一作答、顺畅自然,上百个数据准确无误,依次而出,如流水绵绵,似和风恬恬。这是兖矿薄煤层综采领军人物熬过多少不眠之夜取得的宝贵结晶,这是项目组成员创新进取、攻克技术难关的丰硕成果,这是兖矿集团“创新领先、合力致远”企业精神的提炼浓缩。 ?p+}&YxB/F  
,h0v:/l?w  
2010年1月19日,是杨村煤矿薄煤层开采史上值得铭刻的日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的兖矿科技成果鉴定会得出结论: ]nDdo  
~ j.H\yoV  
杨村煤矿“一米以下含硬夹矸薄煤层安全高效综采成套装备与技术”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w1nI$.CU  
V_yuiMe  
虎年将至,北京定论,兖矿集团杨村煤矿薄煤层综采工作如虎添翼。 niT+u1`7(@  
<i#qT#W  
开拓者之歌 .xWP&Cc1  
^%>`r  
2009年2月16日,2708工作面试生产。2009年8月15日,历时6个月的连续试生产,取得“日上千、旬上万、月产3万吨”的好成绩。同年5月,杨村煤矿薄煤层综采技术创新团队被命名为兖矿集团创新团队。 zc!5h  
GO~H:m4`S  
2009年12月15日,4701工作面试生产。当月实现产量5.2万吨。与此同时,矿党政果断下达了创建薄煤层综采60万吨采煤队的指示。 !Qajl5:3  
UBzH,uCd  
杨村煤矿薄煤层综采工业性试验的成功,不是上天恩赐的,也不是别人施舍的,是他们拼搏奉献的结果—— u1Gc)B]*  
`b(8?q  
那一列列乌金,永远铭刻着杨村人对事业的激情,对矿山的热爱,对梦想的痴情! }x}l6IUIo  
-"dV7\L  
看着汗水拌着煤尘的脸庞,看着轰鸣不息的煤机,看着飞速旋转的皮带,人们分明感受到了一种历久弥新的精神:科学务实、兼容并蓄;自主创新、争创一流;忠诚矿山、拼搏奉献。杨村人以此诠释着对梦的渴望、对梦的执著、对梦的深情。 j%Md6DY"|  
_(FbSiS f  
综采二区职工体验薄煤层综采魅力后所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干活比原来轻巧多了”。王立,原采煤一区技术员、现综采二区副区长,他在薄煤层工作面上摸爬滚打了近10年。在比较炮采与机采差别的时候,平日憨厚朴实、很少说话的他也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我们吃的苦、受的罪一言难尽。看看现在的技术水平,再回想原来的工作方式方法,真是没法比,出了很多力,效率低,风险大,整天在面上爬来爬去,膝盖红肿化脓那是正常的事情。长时间在薄煤层工作面上干的工友,膝盖上都是伤痕累累的,还提心吊胆,恐怕出事。现在劳动强度降低了,安全系数提升了,职工出勤率也比原来高多了。以前,你到家属区看看,爬面的职工没有出来散步的,太累了,回家埋头就睡,醒了就上班,井口、家里,两点一线,生活简单。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节假日有精力开车出去玩了,心里也好受多了。” 0$H0veb-l  
bR`EH!A.h=  
当矿教培中心工作人员请示是否参加兖矿集团组织的薄煤层打眼放炮工种技术比武时,矿长自信地作出批示:“向集团公司教培中心汇报,杨村煤矿不参加此项技术比武,因为我们的薄煤层已经消灭炮采,全面实现了机械化!” R;g6<I;  
Pt e 6QN  
兖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信到杨村煤矿视察时,对薄煤层综采工业性试验的成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杨村煤矿薄煤层综采取得了重大突破,为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6K / ]<  
< e6aD76  
梦幻般的成绩,谜底究竟在哪里? N6UO43  
@Az$;L  
面对追问,项目组工作人员给出了答案:“我们有两级公司的强力支持,有矿党政作坚强后盾,有此前薄煤层综采探索积累的宝贵经验,有集中统一的指挥调度管理运行机制,有一支高素质特别能战斗的薄煤层综采队伍。各级领导和职工群众的鼎力支持,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杨村煤矿薄煤层综采的跨越,贯穿着科学发展观这条红线,走出了一条杨村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mt&j?%[  
 pT~PPmL|  
面对成绩,杨村人十分清醒;面对赞扬,杨村人十分低调;面对荣誉,杨村人十分谦虚。杨村人知道,那道薄煤层工作面上完美有力的割痕,仅仅是一篇鸿篇巨制的起笔—— a @Y@\zf)  
m0EN~GBX  
实现机采年产60万吨; <U R%rB  
E*QlU=  
实现掘进全面机械化; OVmji47uZy  
l~xJXg0VO  
4602、4603、6601、10601、10604等薄煤层工作面还等待着他们去逐一征服…… WJMi2k}  
- 6Tk>MJX  
立下军令奖 4hyw\ee  
%* _j!72tU  
3月25日,兖州煤业召开2010年煤炭生产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依托现有薄(边)煤层多元化开采手段,实现薄(边)厚煤层配采新突破;依托自主科技创新优势,实现不同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新突破。杨村煤矿立下了薄煤层综采年产60万吨的“军令奖”。这不是口号,这是发自杨村人内心的、坚定不移的誓言。此前,杨村煤矿已经在全矿范围内进行了总动员。隆重召开创建薄煤层综采60万吨采煤队誓师大会,号召广大干部职工:在推进薄煤层机械化开采的进程中,要始终高擎薄煤层综采大旗,坚定不移开展薄煤层综采工作。在高质量完成2708工作面的机采试验任务、达到“日上千、旬上万、月产三万吨”目标的基础上,乘势而上、乘胜前进,为兖矿集团薄煤层综采探索新路子,摸索新经验,力争实现薄煤层综采年产60万吨。 6B!Jm"  
}NDN{kKG)  
综采二区区长袁洪东、辽源煤机厂副总工程师王玉学、兖矿集团综机管理中心主任李政先后作了慷慨激昂、斗志昂扬的表态发言。会场上,群情振奋、士气高涨。创建薄煤层60万吨机采队的集结号已经响起,“工人先锋号”“青年突击队”两面红旗高高飘扬。杨村人怀揣薄煤层综采的美好梦想再次扬帆起航。 |HCH[214y  
&GE[!2f-  
贺信不断 o1k;y8cqR  
J~h^/%fX{  
“每天采五刀,就到工区庆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早会上,值班人员屡传捷报。班产、日产多次刷新历史最好记录,整个矿井沸腾了。随后,职工群众经常能够看到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的热闹场景。那可不是谁家儿娶女嫁,那正是女工家属和退休职工们推着慰问品、手捧贺信去采煤二区为他们祝贺呢。天色渐晚,霞光初露,晚饭后散步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尾随着庆功的队伍从矿门口走了进来,大家都在说:看,采二又创记录了。铜钹、十三簧笙、唢呐等传统乐器相互配合,寓意吉祥、婉转悠扬的“百鸟朝凤”曲,在矿区的夜空中久久回荡、意蕴悠长。综采二区党支部书记马小光热情接待了慰问团队,激动地说:“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我们综采二区用这样先进的设备,采出五刀来,那是再正常不过了。如果采不到,才证明我们没有干好呢。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在组织管理、煤机维护等方面多下功夫,扬长避短,以利再战,不辜负大家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还在不断地摸索新的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地与我们的‘宝贝疙瘩’采煤机进行磨合,不断地锻炼我们的煤机司机,提升他们的操作水平,力争把煤机故障率偏高这个大难题给克服掉,到那个时候,恐怕大家要天天来送贺信啦。” Cd9(QU  
IEnt<h\hh  
杨村等式 f,yf ${  
c5r#c`:  
这是杨村人创造的“等式”: E-!d3a<aW  
'rUE\/(]g=  
两年=20多年; i;;8sG7  
;XQJvZedN  
1天=3天; (TGY.\n)1  
O]>\>2<sMD  
1种=多种; p8<$|  
9E]1q5$C  
…… ?H?wbZ W  
ZrN{CR$"  
2010年4月,郭德春调任杨村煤矿矿长。 u~ ?c_& J  
0fb $G  
郭德春,一位“老煤”。他有着丰富的“大矿”管理经验,又具备“采矿专家”的综合素质;从采煤一线到工区区长,再到总工程师、生产副矿长、矿长,一路走来,丰富的经历,磨练了他的人生,更深沉了他对煤矿对矿工的赤子情愫。一次安全办公会上,他犀利的语言、一针见血的问题分析,以及对安全事故的刻骨之痛,道出了一个领路人的责任和气度。 ')D[ T.?U  
'[' N\_#70  
刚刚走马上任的郭德春,还来不及顾及更多,就首先深入到薄煤层机械化开采的4602工作面。凭着丰富的采煤经验和渊博的采煤技术知识,在现场画草图、指不足、求改进、抓接续、提煤质……一鼓作气提出了30余条需要注意和改进的问题。在低矮的巷道里,水雾拌着煤尘从他的鼻孔进入身体,沉睡了上亿年的煤炭在他身体里旅行,似乎看到了那颗薄煤层综采领军人物火热的心,读懂了他誓言实现薄煤层综采、促进兖矿可持续发展的赤子情怀。一身身汗水,一阵阵煤尘。在工作面上已分不清谁是领导,谁是工人。看到的是有一个人每一个支架都要来回各检查一次,每一个问题都要立即落实整改。他惜煤如金。每挪一步都要把脚下的煤炭捡起来放入煤镏。随从人员风趣地说:“郭矿长是一步一斤炭,百步百斤炭,一个来回下来至少是一吨炭……”郭矿长从上午9:00下井,一直到中午1:30才上井。来到大巷,他大步流星,阔步前进,紧随其后的工作人员一路小跑,方能赶上,半小时洗澡,半小时吃饭,饭后立马又到会议室,继续探讨急需解决的问题。薄煤层综采的先进工艺在如此往复中不断精湛、在速度与效率的完美结合中不断优化。这既让人们心生敬意、感慨万千,又让大家找到了薄煤层综采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功的答案。一次次的探索研究,郭德春权威性地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我们抓好了管理,一个队年产七十万吨、八十万吨是没有问题的。”掷地有声的话语令人振奋,催人奋进。相信,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杨村煤矿薄煤层机械化开采一定会更加成熟,更加完美!一定能为兖矿作出巨大的贡献! (2v{.a?  
]JA/hv`  
惊诧于杨村效率,公司兄弟单位钦佩不已:杨村煤矿薄煤层综采似乎在一夜之间完成华丽转身,从一个不起眼的追赶者变成了世人关注的领跑者。 R WQN$+  
\ MZG:jP  
感慨于杨村成绩,英国海德拉公司董事长戈登•麦克山纳来矿考察时评价道:“这是我迄今看到的最低的薄煤层综采工作面”。 0J\ ,,o6q  
"W}mI  
瞩目于杨村模式,一些兄弟矿井在探究杨村煤矿创新之谜,以杨村薄煤层综采为范本竞相学习借鉴。 N'9r6Y >T  
4NcBbD,  
也许,他们并不知道—— E:Kt 'M(  
sGU?SYuxU  
杨村效率,升腾于杨村人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情有独钟、矢志不渝的梦想。 DRBSdbF  
jvxXyozL.  
杨村成绩,铭刻了杨村人创新进取、跻身世界领先的心路历程。 M]A<"\8*  
_W(<oQCl  
杨村模式,彰显着杨村人团结协作、联合攻关的强大力量。 <B U]  
.$*Yp1DQ~  
薄煤层综采在杨村煤矿落地生根、发展繁衍,演绎着杨村人热爱矿山、甘于奉献的信念追求。 KDCSr;s  
7,1d{Xofo  
两年多的时间攻克薄煤层综采技术难关,解放薄煤层煤炭资源近2000万吨,延长矿井服务年限20多年;1天生产出先进炮采工艺下3天的产量;薄煤层综采技术把很多矿井正在使用的纯炮采、炮落挡装等多种采煤工艺远远抛在了身后,杨村煤矿拥有了独一无二的薄煤层综采技术。  nP7fi  
E>X2z_{/^m  
感动兖矿 hlvToX~!  
> )6<`\Q  
2010年10月10日,兖矿集团职工俱乐部里,载歌载舞,喜庆有余,杨村煤矿薄煤层综采创新团队作为唯一一个集体奖项,接受了兖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信的亲自颁奖。当杨村煤矿综采二区区长袁洪东接过奖杯、高举鲜花的一刹那,全场爆发出最为热烈的掌声。感动兖矿的人物(事件)仅有十件——这无疑是兖矿集团对杨村煤矿含硬夹矸薄煤层综采项目的一次最大褒奖。当袁洪东接受主持人采访时,一幕幕拼搏奋斗的场景让他不知从何说起,以至于显得格外激动,甚至语无伦次。然而透过袁洪东浓密的双眉和坚毅的眼神,我们仿佛看到了他立下誓言,带领他的团队向安全高效的更高目标迈进的果敢与坚定。 2)c^^W  
HJb"w9o[  
掌声雷动,歌舞飞扬,都用真情为创出薄煤层综采世界领先水平的英雄们喝彩、鼓劲、加油…… Fh`_I'5qQ  
O0j_-F=`=  
五、创新跨越 )t"@;!_k  
q-DEx2:/<  
我国煤炭工业发展重要成果中有这样一组数字: ieyj.Kva!  
;?$l5+(.  
神华神东公司大柳塔等七对矿井,“一井一面”产量突破1000万吨; {>OT#| >s  
GlQa2}53  
上湾矿一个综采工作面产量单产突破1000万吨; <b;TK)T)  
<!T$sU  
哈拉沟矿百人千万吨建成试生产,用人之少世界第一; cOyV_u4M  
Cg+,  
兖矿集团东滩煤矿年产800万吨的骄人成绩连续保持全国同类型立井开采第一名; '@(,U I  
^1IZ:0 `m  
…… BY4b!GF*  
raLpC]%UcQ  
如今,我们可以加上这么一条:兖矿集团杨村煤矿“一米以下含硬夹矸薄煤层安全高效综采成套装备与技术”取得成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VMu;/i|  
f(3zChy%l=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省略号前还将会续写这么一句话:一米以下含硬夹矸薄煤层机械化开采在兖矿集团杨村煤矿实现无人开采。 oz%=!ph  
,S+m" Wg}C  
这并不是一种猜想,更不是妄想,因为敢为人先的杨村人已经向我们证明了他们的气魄和胆量:杨村煤矿综采二区克服各种困难,仅用了短短8个月的时间就高质量完成了2708薄煤层机械化工业性试验任务,达到了“日上千、旬上万、月产三万吨”的生产水平,并在4702工作面创出了最高日产1860吨的好成绩,创建“年产60万吨薄煤层机械化采煤队”毫无问题。 &/{A3&  
o> RP  
一个英雄的时代,铸就一段英雄的历史;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企业,铸就一支顽强拼搏的队伍。“剑锋所指、无坚不摧”这就是亮剑精神的写照,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科学发展、勇于创新,这就是煤矿工人的品质! XEofb<[to  
/Ngt1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创新进取的杨村人没有停步,没有歇脚,针对设备设计和现场条件的不断变化,对设备进行技术革新,敢于对煤机动刀,据杨村煤矿综机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建鹏介绍,先后完成创新项目30余项。目前已经实现了分段遥控、记忆割煤、自动移架、自动推溜等先进技术,较前期设备在性能和设备配套方面有了很大提升,2010年,获得兖矿集团唯一一个科技成果特等奖。 4G1Es\  
pzScTY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 80*cKtQ  
Y8^ 1z3<  
“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是项目组在寻求真理过程中的一个缩影。这个缩影已永驻在杨村煤矿三百米井下。 =:/D;)E-g  
Z v~/t)!  
不久的将来,它将为兖矿乃至世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T O`IK  
|e;S N!/F  
“在煤海里冲浪,追逐阳光的梦,用光和热铸就燃情的人生”。 !VJOGT#s'R  
4jO /*H  
每一个新的阵地都预设着激情。这,便是挑战,便是激情与诗情的燃点,便是企业、社会与国家进步的动力。 Ct?= 'yV  
p N[F ?;  
大江东去,浪淘不尽,千古风流。 oF8axJq  
d WsSYun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向科学发展进军的英雄们,胸怀果敢与豪迈,坚定地握紧航舵,披肝沥胆,破浪远航,在兖矿这广袤的煤海里闲庭信步——轻舟已过万重山!(执笔人:刘敏之 戴广利 惠凡波 孙志龙 刘 伟 张方皓 马亚军 王志伟) !2m2"K=?<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18897)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