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的母亲 P* 3%(N2G & O2qO 我的母亲王芝馨,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的北平。母亲出身一个显赫的家族,是典型的大家闺秀。我的姥姥是满清贵族家庭,姥爷是百年书香世家,姥爷投笔从戎后任历任北平某辖区警察局长、西北军军官等职。所以母亲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母亲排行老小,上面还有三个哥哥与一个姐姐,但不幸的是只有小哥和姐姐高寿。当时我的姥爷驻防北平某防区,大哥到防区里闲逛,男孩子调皮,拿了根树枝去捅军马屁股,军马受了惊,马蹄 s#4C( k2vQ 狠狠的踢中了母亲的大哥,虽经抢救,母亲的大哥还是去世了。二哥在日本侵华战乱中,被人骗到树林杀害。母亲三个哥哥当中,只有小哥活了下来,但偏偏就是这个小哥,却最不受我姥爷疼爱。母亲的小哥性情顽劣,不爱学习,经常逃学去掏鸟窝,行为荒唐,我姥爷经常斥责他‘举手投足没有一点大家庭出身的气派’,但就是这个不读书的孩子,历经劫难,生存下来,人的命运真的难以琢磨。 LHgA%p1 .9&TWw$z 用老辈人的话说,母亲本是含着银汤匙出生的,在这个亭台楼阁、仆从如云的家庭里,似乎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孰料沧海桑田,世事变幻莫测。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我姥爷调派西北军也就是29军,参加了喜峰口战役。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姥姥带着母亲撤到老家,几年后家乡陷落。母亲曾给我描述过最危险的一次:姥姥带着母亲逃难途中,突遭日本飞机扫射,家人四散奔逃,最后失去联系。等费劲周折来到一个村落,却听到人喊马嘶,不由叫一声苦,原来又碰上日本鬼子扫荡,姥姥赶紧扯着妈妈的手躲进一个村边的破屋里,刚刚松口气,随后发生的事情却令气氛骤然紧张,起因是一个鬼子兵追逐着一个当地村落的妇女,那妇女恰好也逃到这个破屋来,眼看鬼子就要发现这个隐藏地,奇迹出现了,我姥姥家的老管家福伯被日机炸散失去联络后一路找到这里,发现鬼子兵朝这边冲过来,福伯大概感觉到有同胞藏身于此,于是毅然迎着鬼子走了过去,边冲鬼子点头哈腰,边用手比比划划,嘴里发出‘咯嗒、咯嗒’母鸡下蛋的声音,意思是他知道那个地方有鸡蛋和鸡,就这样把鬼子引开。 K0HL&.z?{ ~\\3?m 后来母亲跟我说,她当时还是个孩子,吓得只知道用手捂着眼,从指缝里望外刊,距离那么近,连鬼子军帽的两个狗耳朵(日本军帽上的布片称为“军帽垂布”,也有的简称其"帽垂")都看得很清楚,我的姥姥却面不改色,非常冷静。福伯引走鬼子后找到了姥姥,一起撤往安全地带,走散了的我母亲的小哥却始终没找到,战争一打就是八年,姥爷也在中日会战中阵亡了,我母亲的小哥直到鬼子投降才回来。原来,才十几岁的他被鬼子拉夫抢掠到了日本北海道当苦力--挖煤,受尽折磨,鬼子逼这些中国苦力劳作,却不给他们吃饱,等从煤矿出来,回到集中营里,他们这些中国人饿得受不了,就半夜里起来偷偷的到营地的菜园里偷豌豆角吃,撸下一把豌豆角,连皮带叶一起吃点,不然菜地里留下痕迹,鬼子很细心,如果发现少了豌豆角就会往死里打这些中国人。熬呀熬呀,熬到了日本投降,这些被逼迫到了异国他乡做苦力的国人终于盼来了天日,他们纷纷跑到附近鬼子的家里,轮圆了木棒,把日本家里供奉的神龛和佛龛一通乱砸,鬼子娘们尖叫着也不敢阻止。母亲的小哥也回来了,背了十几个小麻袋包--都是被日本人折磨死的同乡的骨灰。 MZ]S +r` $,NQ% >*w 由于种种原因,六十年代初姥姥带着母亲流落到沂蒙山一个很荒凉的寺院里,母亲和父亲一样,都是高级教授,教书育人。母亲很聪明,当年跳级升入师范院校,在学校里一直是尖子生。现在教书,要强的她,虽然到了这么一个边远的学校里,却尽心尽力,丝毫不因此懈怠。学校离家很远,父亲在大雪天用自行车带着身怀六甲的母亲到学校。山高路远,山路两旁的积雪有一米多深,父亲一下子从自行车上摔下来,母亲甩出一米开外的雪椎里,由于刚下的雪比较柔软,才侥幸保住了我的一条命。我长大后妈妈还经常跟我聊起这件事,妈妈跟我说的另外一件事(刘长学的事)我也印象很深刻--人心叵测呀。 E( kW0p: ;11KQi/ 妈妈在大学里就是出名的校花,聪明漂亮,又开朗,和学校里的老师很谈得来。这天,穆组长站在教务室门口冲妈妈连连招手,“小王,你过来一下。”,妈妈在教务室里有点疑惑,问道:“穆组长,有事吗?”,“哦,是这样的,有老师反映----就是咱学校学著作标兵刘长学老师反映你平时很高傲,摆资本家大小姐的派头,见了他从来不理不睬。你这点要注意呀。”,妈妈略有些生气,说:“那里有的事!我跟这位老师统共没见过几 m=SwN 次面。”,穆组长笑了,“小王,你还年轻,以后的大风大浪尚多呢,我只是提醒你呀,你回去吧。” bn4A.V!fc 妈妈以后就特意留意了一下这个刘长学,见他皮肤黝黑,个头不高,长着一对小圆耳朵,“刘老师,来了?”,“王老师,下课了?”,无非这么寒暄两句。可这一次,刘长学突然跟妈妈借钱,“王老师,你看,我农村出来的,家庭条件不好,娘突然病了,急需钱,你看能借我多少?”,我妈妈虽然刚参加工作不久,可在财务上一向很大方,就把当月工资绝大部分都借给刘长学了,可小半年过去了,刘长学提都不提还钱的事情,妈妈于是找到刘长学,“刘老师,您看你借我的钱是否该还我了?”,“啊。我借你的钱?不是明明是你借走我的钱吗?”刘长学夸张的张大嘴,大声嚷着,“你借我的钱,还去买了一件花褂子穿!”,妈妈看了看四周闻声过来的老师,气的嘴唇都哆嗦了,“我还从来没见过诬赖的人!大不了我不要了。”,妈妈跺了跺脚,气的眼泪都快下来了。这时候,老校长来了,走进人群里,冲刘长学河道:“刘长学,把钱还给王老师!”,“我没有借!”,“你还耍赖!你说,你借过多少老师的钱不还了?还来这一套!你到底还还!?”,老校长瞪着刘长学,刘长学只好答应还钱。妈妈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人。 }uAc ~v :"P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