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25 - 1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 2025 - 1 «»

存 档

日志文章


2015-08-26

于无声处听惊雷

[upload=302450] EkT$X_  
U8H|Wsna)  
最近迷上了电视剧《于无声处》,剧情自然是谍战剧,不过不是反映战争年代的,而是现代的谍战剧,这是一个很吸引人的点,也正是由于这部电视剧的热播,我才迫不及待地看了一遍原著,感悟自然多了一些。 Qpxzpk P|  
于无声处”一词出自鲁迅先生创作的七绝无题》诗:“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记得很早以前还上演过同名话剧和电影,当然剧情绝不是我们现在看的谍战剧。张浩民著的《于无声处》写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国家存在就一定有间谍,也就注定要有反间谍的工作。故事是从1983年,为应对尖锐复杂的反间谍工作,中国国家安全部正式成立开始讲起。26岁的青年侦察员马东奉命前往202厂潜伏查案,这是那个时代的特色吧,或者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派去卧底。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这可能是锻炼的机会,也是成长的历练,那个时代的人不会想这件事对我有没有利,会不会影响我的仕途。只要工作需要,我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然而这一次卧底,让马东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猫鼠游戏”。该不该为这样的无名英雄喝彩呢?当然应该,他为了保护国家军工项目“蓝鱼计划”的绝密信息,隐瞒身份与间谍分子斗智斗勇,同时还要忍受朋友、恋人的误解,心爱的人不能爱,身处危险还要做到临危不乱,这是一种高尚的人生。然而在老百姓的眼里,他就是普通一员。他牺牲了自己的青春,牺牲了自己的爱情,可是他无怨无悔。《于无声处》可以说是第一本以平民化视角来写当代的反间谍小说,正如网上评论的,这本书抛开了传统反间谍斗争的“高大上”,直面并还原了这些“无声的人”的人生状态。用平凡描绘不平凡,再现了真实的反间谍故事和国家安全侦察员用忠诚和信仰铸造的一生。 1t`xE6`D  
这本书之所以能够引起很大的反响,是因为最近一段时间雷人的剧太多了,比如一出手就将鬼子劈成两半的,要不就是一人闯入敌营,确如入无人之地一样,不说以一挡百吧,也差不多各个都是神枪手,武林高手,刀枪不入。可现实呢?历史真是这样的吗?不忠于历史,那些编者们写出来的剧本就不会有生存的土壤。这也是我最近很少看电视剧,特别是抗日剧的原因,最早看《地雷战》、《地道战》、《永不消逝的电波》等我看到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一种舍生忘死的民族大义,但是现在看到的一些电视剧也好,书也罢,描述的都是太虚假了,全当一乐还可,追究其史实根据就免了。这次《于无声处》之所以被人接受,就是因为剧中,由于身份工作的关系,国安侦查员马东就活生生地生活在我们身边,就如企业现在的保安一样,时刻保持低调,虽然做着英雄的事业,却只能以普通保卫科干事的身份示人。老百姓心中都清楚,现实中不知道还有多少像马东一样的无名英雄,也不知道有多少不能曝光的国土安全守护者,我们必须要谢谢他们,谢谢他们为祖国和人民奉献的一切。如果不是他们,国家怎能强大,怎能永保和平。 cIx'4;JJ  
其实对于军工企业一直觉得很神秘,因为军工企业的技术是完全保密的,不容许有半点泄露,所研制的装备自然都属于高精尖的。我想这一点不仅我们老百姓知道,只要是涉及军工的厂子,都要求非常严格的,基本没有新闻报道,也没有关于军工厂的生产动态,我们看到的信息,也都是经过审核,可以报道的,所以大家对这样的企业反而更想多了解一些,这部作品正好满足了大家的需求。军工企业、军工项目、国安侦查员,这三个都是老百姓没有触及过的题材,自然都会感兴趣,甚至有些痴迷。 `*oAM[!D+  
一本书写得是否成功,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于无声处》讲述的是那些默默为保证国家安全奉献一生的人,对于这些无名英雄,我们必须向他们致敬。[font=宋体][/font] '>k'3EU3  


类别: 随笔 |  评论(0) |  浏览(9285) |  收藏